高雅田 盧清 張可佳
摘 要 大慶精神育人平臺的建設以信息科學技術為依托,以多元化形式和內容向大眾展示傳播大慶歷史中反映大慶人民愛國熱情、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胸懷國家、為國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通過數字化信息技術、媒體方式弘揚大慶精神的精髓和光彩,建立展現大慶精神的多元化平臺,通過網絡、多媒體采集等技術從不同方面、多種感知方式來深化大慶精神。
關鍵詞 大慶精神 教育教學 平臺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為精髓的大慶精神形成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石油會戰的特殊歷史時期,是大慶石油人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創造出來的時代精神,它不僅僅是大慶人的優良傳統,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寶貴財富,是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大慶人奉獻青春、建設祖國的力量源泉。中國夢承載著中華民族飛揚熱烈、無比厚重的夢想,而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中,大慶精神隨著時代的發展,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彩;另一方面,中國夢的道路是弘揚愛國主義的歷程,社會主義祖國建設的與時俱進,為大慶精神注入了勃勃生機,繼承大慶精神、發揚大慶精神、發展大慶精神,又為大慶精神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在科學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代,建立大慶精神育人教育平臺,通過多元媒體、多元技術的影響,更加深刻地感動、影響、洗禮人們的精神世界,向大眾乃至世界展現大慶精神,在現階段的國家建設中具有重要的、偉大的意義。
大慶精神育人平臺建設將立足于新技術、新理念的研究和發展,利用現代前端科學技術,采用多種媒體形式,展示大慶發展歷程,充分反映大慶精神的感人事跡、真情瞬間、人民建設家園艱苦奮斗的足跡和大慶歷史中令人激動的偉大時刻,向大眾推廣、傳播大慶精神的本質內容,從而讓大慶的優良傳統成為激勵人們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的源泉,借助現代科學技術,進一步發展、深化大慶精神的內涵和深度,使大慶精神與時俱進,成為國家建設、社會發展、人民幸福的精神動力。因而,大慶精神育人教育教學平臺的研究對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中國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1基于校園網絡的大慶精神育人平臺設計
社會信息化的高度發展使得網絡已成為繼報紙、電視、廣播之后的第四大媒介,成為大學生學習和娛樂不可或缺的工具。大慶精神育人平臺的建設基于校園網絡,整合各種類型的教育資源。研究育人平臺構成要素,抽象教育主體,被教育主體,育人影響三大要素。通過研究各個要素之間的作用關系,建立有效的育人模式。育人平臺設計主要包括:
1.1大慶精神育人網絡資源綜合平臺
采集整合大慶精神媒體材料,建立媒體材料展示模型,結合MVC框架與ORM技術實現媒體資料的層次化、模塊化展示。
1.2大慶精神媒體形式與展現方式研究
研究媒體展示模型和采集模型,改變傳統的被動育人模式,研究能夠有效教育、感染大眾的主動育人模式。被動育人模式,通過課堂、講座及會議等形式,使大眾在社會規約的契約下,進行受教育活動,該類型的育人模式發揮了一定的效果,課題在研究被動育人模式不足的基礎上,設計能夠使大眾主動受教育的育人模式,包括媒體內容、媒體形式、展示場所、展示形式、媒體制作技術等各個方面的綜合研究。
2大慶精神育人數字資源建設
制作和整合大慶精神教育教學片、大慶精神系列講座視頻、教師講課課件、發揚和傳承大慶精神的音視頻素材等基礎資料。
面向個性化的大慶精神育人學習中心設計利用平臺進行用戶管理,針對不同用戶制定個性化的培訓計劃,計劃制定初期和中間的各個階段,通過聯機測試結果自動調整培訓內容。
3基于校園網建設育人平臺
以校園網絡作為育人平臺基礎設施,采集多種形式數字化基礎資源,利用MVC開發框架,搭建綜合的大慶精神育人平臺。
開發框架主要包括Model層、Control層、View層。將數字資源等媒體材料抽象為方便存儲的數據對象,整合于框架Model層,根據展示模型設計,建立Control層,實現媒體材料的不同粒度、不同角度、不同維度的展示。最后以多種媒體形式,包括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來完成View層的開發和設計。利用網絡技術,使大眾可以通過多種媒體形式感受大慶精神的激勵。
媒體展示框架基于DotNet平臺、虛擬現實技術,應用觸摸屏、電子屏,設計多角度的大慶精神育人平臺的展示,渲染方式。
網絡資源為多種形式的數字資源,以弘揚大慶精神為目標,采用講課課件、系列講座等形式對受教育主體產生良好積極的教育影響。拍攝DV短片,記錄大慶精神的動人事跡。打造DV劇場,讓受教育者成為劇中人,親身感受大慶精神感人魅力和巨大動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流于形式,灌輸和說教形式的大慶精神學習方式并不能引起受教育主體的學習興趣。添加大慶精神在線討論,學習比賽等交互性強的學習平臺。借鑒學習積分、答題通關等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對其思想狀況進行摸底調查。對調研結果做到及時反饋,針對不同受教育主體制定個性化的培訓計劃,計劃制定初期和中間的各個階段,通過聯機測試結果自動調整培訓內容,受教育主體可以在線互動,基于網絡技術建立大慶精神交流平臺。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12541100)資助。
參考文獻
[1] 宋洪德,劉金友.大慶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J].大慶社會科學,2014(5):76-82.
[2] 劉亮,霍劍青.基于MVC的通用型模式的設計與實現[J].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2010(40):635-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