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小燕
摘 要 伴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在高中美術教育機制建構體系中,教師不僅僅要引導學生了解美術理論和實踐技能,也要從教學層面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性美術素養,確保學生在了解美術藝術價值的基礎上,體會美術帶來的美感。本文對高中生美術學習中審美能力的缺失和其原因進行了簡要分析,并集中闡釋了應對的措施,旨在為美術教師提供更加有價值的教學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 高中生 美術 審美能力 缺失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審美能力對于美術學習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學習者體會美學深度的基本能力,教師在實際教學結構建立過程中,要結合高中生學習特征和心理特征,建立健全系統化的教學模型,確保學生能和教師之間建立更加有效的互動,在提高學生參與度的基礎上,從學生的美術能力培養機制出發,進一步結合教學現狀,提高美術審美能力教學的教學效果。
1高中生美術學習中審美能力的缺失
1.1教材編排結構存在問題
在美術新教材編寫過程中,將高中美術課程的內容進行了細化分解,結合新課程標準,美術鑒賞模塊、繪畫雕刻模塊、設計工藝模塊、現代媒體藝術模塊以及書法篆刻模塊是其教學中的重點部分,相對應的,教材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流程也主要圍繞這五個方面進行鋪設和開展,整體教學安排以及總體教學體系也較為單一化。因此,在高中生美術學習審美能力培養方面,對其產生影響和制約的最根本因素就在于課程的基本編排結構。第一,在課程的編排體系中,美術鑒賞模塊本應是最重要的部分,然而,整體內容的聯系缺乏緊密度,銜接性和互補性都存在問題,鑒賞能力培養的完整性也并不樂觀,就導致整體管理教學體系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在課程設置結構中,相關模塊相對獨立,相互之間沒有很好地進行有效聯動,就導致學生無法形成完整的鑒賞模型和網絡,在不同美術作品中無法尋找到美術的通性,無法結合共同特征展開藝術鑒賞,也就導致整體高中生美術學習審美能力培養項目存在嚴重的漏洞。第二,在課程設置方面,主要還是將美術創作和繪畫雕刻為主,對于實用性美術項目的研究以及作品鑒賞缺乏重視,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尋找不到“現實感”,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厭煩情緒,對于高中生美術學習審美能力培養項目產生非常嚴重的制約作用。教師忽略了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之間的互動,使得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素材受到影響,導致整體能力培養系統失去效果。
1.2教學方式和方法存在問題
對于高中生美術學習審美能力培養教學項目來說,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化以及教學機制的籠統化都是非常嚴重的制約因素,在實際教學體系中,教師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不能建立有效的教學互動,使得學生沒有樹立學習意識的觀念。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師在創新教學方式。其中,教師為了滿足學生的獵奇心理,賞析課完全將重點放在了畫家本身的奇聞異事上,盡管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但其側重點卻出現了偏差,學生沒有從作品中體會作家的心境,這種過于“跑題”的教學方法或許能獲得一時的教學效果,對于高中生美術學習審美能力培養卻并沒有益處。另外,也有一部分教師只是將側重點放在了美術史和技術講解方面,學生沒有得到自我提升,完全是一種被動聽課的狀態,缺乏自主學習水平,也是導致整體高中生美術學習審美能力培養項目失去效力的重要原因。
1.3學生興趣激發形式存在問題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因此,教師要借助更加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高中并沒有對美術教學給予充分的重視,“占用課堂”“挪用美術課”等現象非常多,教師認為美術學習存在浪費時間的嫌疑,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生的學習態度消極,在鑒賞課堂中敷衍了事,也是導致高中生美術學習審美能力培養項目失去實效性的主要因素。正是由于這種學習態度和學習氛圍,多數高中生并不懂得美術鑒賞的方式,導致鑒賞能力較差,沒有自主意見。
1.4學生美術評價體系存在問題
在實際教學機制建立過程中,由于教師、學生、學校等都缺乏對高中生美術學習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就導致一部分學校的美術教學課程成為擺設,學生缺乏自主鑒賞能力,對于美術作品缺乏獨立觀賞意識。學生沒有養成鑒賞習慣,在評價體系的建立過程中就會存在很多的問題。對于中國學生來說,自主意識和想象力較為缺失,教師對于學生自己的觀點往往諱莫如深,缺乏活躍的課堂引導和完整的教學評價,也就導致學生在理解美術作品時,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往往千篇一律,這也正是中國美術教育體系中較為嚴重的問題,更是高中生美術學習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制約因素。
2高中生美術學習中審美能力缺失的原因
2.1應試教育產生的影響
在分析高中生美術學習審美能力培養缺失問題的過程中,導致其形成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應試教育的教育背景。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甚至是學生本人,都對考試科目更加的重視,而對于不考試的學習科目往往一帶而過,其中,高中美術鑒賞就是學生認為“浪費時間”的學習科目。這種思想是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多數學生將學習重點完全放在了“主科”學習上,從自身意識方面就對高中生美術學習審美能力培養項目存在認知偏差,使得整體教育效果也隨之下降。
2.2教師隊伍建設的影響
高中生美術學習審美能力培養項目中,教師隊伍建設和布局不完整是主要的制約因素,也是導致整體課程受限的重要原因。第一,教師隊伍結構的設置和配置不合理,在實際教學體系建立中,美術教師需要本科學歷以上,具有美術教育資質的教師擔任,但是,目前多數美術專業的教師更多的都選擇了自主創業,只有部分考取公務員的教師會選擇在基層中學任教,這些教師往往更加偏于理論化,實踐經驗并不多。最重要的是,這些教師也是“應試教育”的收益者,在實際教學模型和教學策略建立中,也往往利用的是較為單一化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加之,部分本科畢業的美術專業學生在任教后,往往被安排教授美術特長生。第二,高中美術教師本社的知識閱歷都集中在美術基礎教法方面,缺乏對藝術概論、中外美術史、美術理論方面的深入分析和學習,整體知識結構更加偏向于理論,沒有實踐的指導。教師的整體教育素質和教育模型存在缺失,也就導致高中生美術學習審美能力培養項目受到嚴重的制約和影響。
3高中生美術學習中審美能力優化策略
3.1優化教材中教學目標的設定
在實際教學機制建立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新型教育理念,建構系統化的教學模型,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從宏觀能力培養的教學目標出發,對教材中的相關教學模塊基于高度重視,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為高中生美術學習審美能力培養項目的優化升級奠定堅實基礎。因此,教師只有對學科、教材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清晰且明確的認知,才能提高教學流程設計的完整程度,從整體把握教學模塊的標準化和系統性,完善教學渠道和基本路徑,才能有效提升高中美術欣賞課的實際教學效果,并且進一步升級教學理念和教學系統的整合性價值。在教學目標建立的過程中,一方面,教師要從宏觀層面把握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目標和整體技能體系,深度挖掘高中生美術學習審美能力培養項目和其他學科之間的關聯度,并且積極落實更加系統化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要求。針對藝術學科的內在聯系給予高度關注,提高教學實踐性價值,確保教學模型和教學層級之間的穩定性,也要從學生熟悉的知識經驗出發,結合學生基本學情和社會需求,建構更加系統化的藝術鑒賞引導方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且在不知不覺間,使得學生深度領悟和體會美學價值。另一方面,教師也要細化處理教材中相關教學模塊的設計意圖,結合培養目標,按照教學時間對教材內容作必要的取舍,保證重點得以有效突出,建構最有效的調整模式,確保高中生美術學習審美能力培養項目能實現最優化組合形式,也為學生的拓展性需求留出足夠的教學時間,以提高學生綜合審美能力和美術素養提供有效的教學支撐。
3.2優化教師的教學機制和手段
對于高中生來說,由于應試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多數高中生美術學習的積極性并不高,正是基于此,教師要應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措施提高高中生美術學習審美能力培養項目的綜合價值。教師在講授某一內容時,要結合實際情況和實踐,確保針對性較強,不僅要因地制宜,也要因人而異,提高教學資源和教學設備的利用效率,將學生帶入到制定的教學情境中,確保學生和教師之間能形成更加有效的教學互動,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從而提高高中生美術學習審美能力培養的實際效果。其中,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是較為重要的教學機制和手段,豐富的網絡資源和共享平臺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教師要適當使用音樂、影片以及文學作品,作為重要的輔助教學手段,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只有保證教育模型是以寓樂于教的形式展示出來,不僅能有效放松高中生緊繃的神經,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高中生美術學習審美能力培養項目的實際效果,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得到審美能力的優化。例如,在鑒賞美術作品時,利用局部放大的模式,不僅能充分展示作品的表現方法及藝術性,也能提高鑒賞體系的側重點,從根本上優化高中生美術學習審美能力培養的實際效果,教師在介紹作品精華部分時,也能實現整體教學理念的升級和教學優化,確保學生在觀賞中提高審美能力。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時代背景離學生現實生活較遠的古典作品或西方作品,借助情景創設的方式提高學生的代入感,潛移默化的升級教學效果,也能進一步推動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生在情景重現的教學引導下建立更加系統化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框架體系,從而建立對外部客觀現實的想象,從而有效構成心靈意象的重現,真正落實高中生美術學習審美能力培養目標。
3.3優化興趣教學的實際價值
在實際教學機制建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學習興趣,并將其作為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措施,教師利用小組學習模式,能有效優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在知識技能以及情感價值觀得以升華的同時,體會團隊合作的力量,從而在不同意見和評論中,實現高中生美術學習審美能力培養的目標。學生只有在主動感知藝術形象和體驗藝術情感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內化美術知識,確保高中生美術學習審美能力培養項目的實際價值和效果。
3.4優化學生美術評價能力
對不同的作品,學生會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不斷鼓勵學生建立自主意識和自主鑒賞體系,使得學生在進一步理解作品的同時,自身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得以全面優化,也為高中生美術學習審美能力培養模塊的升級提供有效的保障。
4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生美術學習審美能力培養項目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積極建構貼合學生訴求的教學機制,確保教學模塊能發揮其實際價值,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全面優化,也為高中美術教學效果的全面升級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溫虹.高中生審美心理特征與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
[2] 張曉明.從自主創新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看高中生審美素養的提升——以人教版《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鑒賞)》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6,30(06):122-123,126.
[3] 姚伯玉.促進高中學生審美能力發展的幾點思考——如皋地區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案例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15.
[4] 蘇亮.以豐富多樣的手段促進高中生藝術審美素養的培養和提高[J].美術教育研究,2015,30(02):155-155.
[5] 吳寶蓮.高中生的審美修養養成從第一課開始[J].美術教育研究,2014,41(23):108-109.
[6] 葛汝根.學習謝弗勒《人類潛能》理論——淺議高中生美術潛能的開發[J].教育藝術,2016,19(09):80-80.
[7] 劉國彬.高中美術鑒賞課對高中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分析[J].新課程·下旬,2013,26(12):128-128.
[8] 何濤.高中美術鑒賞課是當代高中生全面素質形成的重要途徑[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5,23(03):245-247.
[9] 李吉.淺談如何有效提高學生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學習積極性[J].亞太教育,2016,14(05):205-207.
[10] 呂晨麟.讓美術更美——《審美中變化的自我》教學案例[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11(42):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