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闡述高職院校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現狀,提出高職院校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的舉措:開發利用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的人力資源,以“民族傳統體育日”載體改造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教學,以學校各大型活動表演平臺創新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內容,以舞龍舞獅比賽檢驗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教學成果。
【關鍵詞】高職院校 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資源 開發 利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4C-0072-02
民族傳統體育聚集了民族性、娛樂性、參與性、健身性等多元特點,其核心價值在于傳承中華民族精神和體育精神的文化內質。把它融入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中,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利于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與推廣,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還有利于彌補和完善現代競技體育形式,豐富教學內容。現階段,西方競技體育項目在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中占據主流,如籃球、排球、足球等體育專項課程。而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如武術、舞龍舞獅、五禽戲、八段錦等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卻得不到重視,這導致我們的民族體育文化在高校的發展滯后。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于2013年開始,在每年大一新生入校的第二學期開設民族傳統體育專項選修課程,并于2015年4月和2016年4月開展了“民族傳統體育日”活動,旨在開發和利用區域的民族傳統體育資源進入校園,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推廣民族傳統體育。本文分析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現狀,總結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措施,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現狀
(一)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概況。《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指出:“因地制宜開發課程資源,做到民族性與世界性相結合。弘揚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汲取世界優秀體育文化,體現時代性、發展性、民族性和中國特色。”為了開發和利用區域的民族傳統體育資源,使其在校園能得到有效推廣和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2013年開始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在每年大一新生入校的第二學期開設民族傳統體育專項選修課程。具體教學內容有毽球、背簍拋繡球、高桿拋繡球、板鞋競速、五禽戲、跳竹竿、珍珠球、跳繩等,具體見表1。
(二)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考核評價方法。結合教學內容,如背簍拋繡球、高桿拋繡球、五禽戲、跳竹竿、毽球、珍珠球、三人板鞋競速、跳繩等,依據高職院校學生將來所從事職業特點,制定了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教學大綱與教學進度。該課程每周2個課時,教學時間90分鐘。在考核評價方法上,主要是考核教學技能:毽球、跳繩、五禽戲。同時在體育教學中,設置了一套職業體能練習方法,隨堂讓學生在課堂中完成并進行考核。
二、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現狀
縱觀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內容,可以說數量豐富,種類繁多,能豐富體育教學內容。但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之多,亮點不突出,形成不了一個完整的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教學體系,這也是制約該項目課程發展的瓶頸。為此,2017年1月,在整合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內容基礎上,篩選與優化民族傳統體育資源,開發有代表性、易于本區域開展的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資源——舞龍舞獅、養生與民間體育,重新構建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資源、整合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見表2、表3),重新構建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資源,在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民族傳統體育專項選修課程中實施。
三、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措施
(一)開發利用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的人力資源。體育教師是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之一。只有體育教師的素質能力得到提升,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才能產生最大的效益。因此,體育教師具有課程資源的價值。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一直以來重視開發利用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的人力資源,主要體現在學校給予教師外出培訓舞龍舞獅技術及觀摩全國大學生舞龍舞獅比賽的機會。2016年3-6月,筆者和另外一名老師利用課余時間,到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向周華教授學習舞龍舞獅技術,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掌握了舞龍舞獅的基本技術。同年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給予機會到江蘇師范大學觀摩中國大學生第九屆舞龍舞獅錦標賽。以上兩項舉措得到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正是這樣的機遇和背景。筆者掌握了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的途徑和方法,教育眼界得到拓展、教育理念得到轉變。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在2017年3月份,開設了“舞龍舞獅”專項選修課程。
(二)以學校舉辦的“民族傳統體育日”為載體改造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教學。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有效推廣民族傳統體育,2015年4月30日和2016年4月29日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分別開展了“民族傳統體育日”活動。活動時間為一天,主要把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內容如繡球、跳繩、毽球、板鞋等項目通過比賽的形式在學校師生中開展,豐富了大學生文化生活,民族傳統體育得到了有效推廣。在實施的兩屆“民族傳統體育日”活動中,筆者觀察開展的項目如繡球、跳繩、毽球、板鞋等,觀察這些項目是否滿足師生的比賽和鍛煉需求、每個項目規則的設置是否合理等。通過觀察和訪談師生的體驗經驗,再次審視自己教學的內容、教學方法。通過兩屆“民族傳統體育日”活動的觀察,逐步完善和改造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如拋繡球活動,全校師生較為喜愛,為此,在教學中筆者針對該項目重點講解拋繡球方法、練習方法、比賽規則等。
(三)以學校各大型活動表演平臺創新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內容。民族傳統體育協會每周一至周四晚上在學校體育館進行舞龍舞獅訓練,并依據龍獅的比賽和表演特點,設置一些用于比賽和表演的意境節目。在學校大型的活動開幕式上,如學校第十四屆田徑運動會、創新創業學院成立揭牌儀式、教師才藝表演開幕式等,以各大型活動表演平臺創新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內容。以舞龍舞獅活動的實施,為“舞龍舞獅”專項選修課程的開設提供良好基礎。
(四)以舞龍舞獅比賽檢驗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教學成果。基于民族傳統體育專項選修課程的教學、“民族傳統體育日”的開展、民族傳統體育協會的成立,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開展了龍獅運動。2016年12月10日,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龍獅隊參加廣西大學生第三屆舞龍舞獅錦標賽分別榮獲舞龍銀獎、舞獅銅獎的好成績。舞龍舞獅成績的取得有效檢驗了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教學成果,對推廣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提高民族傳統體育的參與度、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具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陸世斌.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與西部高校體育教學相結合的探析[J].學術論壇,2013(4)
[2]梁政東.高職院校民族傳統體育專項選修課程改革與探索研究——基于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首屆民族傳統體育日的窺探[J].廣西教育(C版),2016(7)
【基金項目】2016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民族傳統體育》網絡課程‘空間站構建與實踐——以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GXGZJG2016A057);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2015年度校級立項資助課題“高職院校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的研究與實踐”(2015-B19);2017年度廣西中青年教師基礎能力提升項目“龍獅運動在廣西高校傳承路徑的理論與實踐研究”(2017KY1232);2016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基于新版《國家體質健康標準》的體育課程體系重構研究——以高職院校為例”(GXGZJG2016B102);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2017年度校級立項資助課題(2017-B33、2017-C43);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立項課題(2015C519)
【作者簡介】梁政東(1983— ),男,廣西柳州人,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公共教學部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濱海體育理論與實踐。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