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
大學生就業嚴峻形勢,一直以來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會計作為所謂的熱門專業,高職高專院校會計專業報考率的火熱程度已經連續幾年高居不下,招生規模呈現出急劇增加的趨勢,會計專業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人才市場上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同時,在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下,我國經濟呈現出低增長狀態,因此就業形勢更加嚴峻,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一、會計專業發展現狀
1.報考人數龐大。經濟活動的存在,離不開會計從業人員,想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就越來越多,導致各高校填報會計專業志愿的學生越來越多。從目前我國會計行業的整體發展狀況來看,會計人員的數量急劇增加,甚至到了飽和的地步,這也是目前我國會計行業領域出現的新特點。
2.就業范圍更廣。一方面財會工作是企業中的重要工作,財會人員是每個企業必要的人員。另一方面財會工作和管理工作兩者之間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隨著企業的發展會計人員具有向管理層發展的趨勢,很多會計從業人員逐漸發展為一名管理人員,因此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范圍比較廣。
3.人才結構不合理。財會人員在企業中的重要地位,加速了會計教育在我國的發展步伐,在各種層次教育領域里都有會計專業的一席之地,但會計人才結構層次不合理,基層會計從業人員較多,缺乏高層會計人才,高級會計人才供不應求,呈現出很大的市場缺口。
二、畢業生就業情況
1.各行對會計需求情況。行業包括制造業、商品流通業、餐飲/旅游/服務業、房地產業、建筑安裝業等。
2.企業崗位需求情況。企業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是確定專業方向的重要依據。調查顯示,企業提供的崗位主要是會計核算、財務分析、財務管理三種崗位,比重分別為38%、20%、42%。企業普遍要求中、高學歷會計從業人員。
三、影響就業競爭力因素
1.學生專業知識、技能不夠扎實。財務工作的基礎尤為重要,它不僅是基礎專業知識而且是后期做好工作的關鍵。一名優秀的企業財務人員,除了自身要有牢固的財務專業知識之外,還應具備會計設計能力、會計業務日常處理能力、成本核算能力、財產清查能力、會計電算化能力、稅費核算和納稅申報等專業技能的綜合要求,這些都是有力于培養出優秀的會計專業人才,從而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2.學生知識面不夠廣泛。目前會計人才市場出現兩種現象,一種是核算型會計人才供過于求,另一種是管理型會計人才供不應求,這一現象說明企業需要的是綜合性會計人才。而學生除了熟悉財務會計工作相關的知識、技能外,還沒有完全掌握其它相關的學科,比如經濟學、稅收、營銷、管理、法律等。
3.學校課程設置不合理。通過調查了解到企業對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實踐能力最為重視,認為學校應該增加與實際工作聯系較強的實踐課程的課時,比如廣泛應用到的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納稅會計等重要課程。但是學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中未體現出高職學校的辦學特色,課程設置沒有緊跟市場需求,進而影響會計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
4.學校缺乏真實性實踐教學。企業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會計是一種經濟管理活動,管理就需要實踐。由于各種客觀原因,許多高職高專學校都是在校內提供高度仿真的實訓環境進行會計實訓,高仿環境畢竟與真實的職場環境存在一定的差距,從而導致學生難以適應高強度、高精度的職場環境,不能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很好的在平時會計工作中予以應用。
四、改善就業競爭力的建議
1.完善校企合作機制。“校企合作,產學結合”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核心。因此,高職高專院校會計專業建設應依托行業優勢,與企業進行深度交流與研討,促進校企合作機制的完善。在市場的激烈競爭中,企業為了生存與發展,需要注入一批“新血液”,希望學校為其培養出“量身定做的會計專業人才”。因此,學校應抓住這個機遇,加強與企業的深度合作。
2.改革實踐教學環節。第一,為了讓學生能夠了解今后會計崗位,對會計實踐教學應該面向具體的會計崗位做出會計模擬演練,即對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第二,培訓基地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硬件,是技能培訓的基本保證,也是實現實習與就業一體化的重要措施,即對校外的培訓基地建立與完善的改革。第三,鼓勵會計專業教師參加會計專業技術職稱考試,組織教師到企業會計崗位掛職鍛煉,即努力培養雙師型教師。
3.轉變單一授課方式。為使會計專業培養的學生滿足社會需要,滿足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所需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要求,學校不應僅僅注重專業知識的講解,而應邀請專家對會計專業學生做專業講座、邀請企業有經驗會計人員擔任學生實習指導教師,這樣能夠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
4.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了在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壓力下取得最終的競爭勝利,高職高專院校一邊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教育,一邊注重職業生涯課程的開設。為了培養出社會滿意的人才。院校應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在會計專業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有意識的對學生協調溝通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判斷能力進行重點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競爭力,鍛煉學生的崗位適應力。
5.以技能競賽引領課程設置與教學改革。技能大賽是我國教育制度的創新,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目前已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風向標。財會類職業技能大賽的最終目的與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培養目的是一致的,即通過競賽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更好的與實際操作能力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既要符合國家最新職業技能標準,又要跨近生產實際;既能涵蓋新知識、新工藝的關鍵環節,又能真實反映學生的技能水平”,表達了國家級和省級技能競賽的競賽意義,突出了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改革的針對性和實用化。
(作者單位:鎮江市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