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一萍+龐廣儀
【摘 要】本文結合廣西實際并借鑒其他省區市的經驗,提出構建“混合所有制”的校企合作委員會,推廣“現代學徒制”和“引企入校”是促成廣西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辦出實效、辦出特色的重要舉措。在這一過程中,校企雙方都要在政府的協調和相關法律法規的指導下,發揮自身優勢、照顧對方利益,坦誠地參與特色專業共建。
【關鍵詞】校企合作 連鎖經營管理專業 建設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4C-0099-03
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高職畢業生應該具備擔任連鎖企業各個崗位工作的能力,包括商品采購、物流配送、信息管理、門店管理、收銀管理、理貨管理、商品促銷等。開展深度的校企合作是該應用型專業能否辦出特色、辦出實效的關鍵。本文根據實踐調研并結合相關政策探討深化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的對策。
一、構建“混合所有制”的校企合作委員會
為了適應連鎖經營企業的用人需求,廣西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不斷地改進,并基本形成了如表1的體系。
從表1中可以看出,一方面,在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中,技能實訓和綜合實訓所開展工作的安排地點是在企業內。但另一方面,企業和行業對于參與高職校企合作的動力并不強,其原因是出于經營的利潤和效率方面的考慮。畢竟,校企合作是一項需要長期投入大量資金、智力和人力的工作,更兼回報緩慢,因此企業多裹足不前。
有鑒于此,廣西教育廳在2015年頒布了《廣西壯族自治區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指導意見》,強調在產權、所有制和隸屬關系不變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職業院校、政府及行業、企業各自的優勢,堅持共建、共享、共贏,實現職業院校之間、院校與企業之間層次貫通、校企融合、優勢互補、互惠互利。根據文件精神和廣西實際,建立“混合所有制”校企合作委員會是突破淺層次、松散型合作帶來的局限的關鍵步驟。在實際工作中,職教主管部門在委員會中的責任是統籌協調;院校一方要發揮自身在學科和領域方面的研究實力;會員企業一方包括公辦和民辦企業,應在規模、經濟效益和信譽方面都具有優勢。三者之間良性互動,優勢互補,建立穩定、緊密的技術協作關系。
院校方面也要發揮自身優勢來幫助企業消除顧慮。具體到連鎖經營企業管理專業方面,院校、系部和專業負責人要發揮該專業所具有的貼近經營管理第一線的優勢,開發學科、人才和智力資源,利用校企合作委員會的平臺積極承擔企業技術難題。當前,很多連鎖經營管理企業各級管理者忙于提高業績,對于一些投資回報慢但卻又是企業長遠發展中必不可少的課題,如技術設計、戰略規劃、政策解讀、區域化經營和人力資源配置等,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都相對少。校方利用自身的科研力量積極地為企業承擔課題,幫助連鎖企業解決長遠發展所面臨的技術、戰略、政策和適應性難題,既為雙方帶來現實的效益,也為校企合作深度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以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建設為例,學院和系部在廣西教育廳、廣西工業與信息化委員會等主管部門的牽引下,與多家企業以“混合所有制”校企合作委員會的方式在校內外建立企業戰略研究中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校企聯合實驗室、工學結合研究開發中心,為合作企業針對性提供決策參考、市場調研參考、新產品和新技術的引進意見以及科技發展新動態,使專業的研究與開發工作融入企業發展創新體系,并成為重要的“外腦”。
“混合所有制”校企合作委員會是一種主管部門、院校和企業相互滲透、緊密合作的形式。這種形式的合作不僅保證了產學研合作的資金投入,也有效地解決了教師科研項目與企業的實際需求脫節的問題,提高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深度和效率。
當前,在廣西大力拓展市場的玉柴物流、恒大、碧桂園、萬達、李寧、安踏、阿迪達斯、耐克、華聯、“壯牛”水牛奶、蒙牛、伊利等企業都采取“校企聯合、分段實施、工學結合”的方式參與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合作。這些企業大部分都具備加盟“混合所有制”校企合作委員會的資格,而且也有這方面的愿望。目前需要解決的難題是,“混合所有制”校企合作委員會建立之后,要在企業創新實踐中加大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的結合,為連鎖經營企業提高人才經營管理水平、技術水準和戰略創新能力。
二、推廣“現代學徒制”
目前,開設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高職院校一般都是實施“訂單培養”的工學結合模式。而“現代學徒制”正是“訂單培養”深入發展的產物。根據《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的精神,現代學徒制有利于促進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是一種深度的校企合作。
現代學徒制在廣西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中尚未推廣,但已經進行了試點工作。如南寧贏創美詩藥業有限公司、桂林吉福思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區內新興企業有志于拓展連鎖經營市場,從2011年開始就與高職院校方面進行深度合作:企業參與招生、培養、就業全過程,給予學生學費和獎學金支持,學生以“學徒”的形式進行識崗、頂崗鍛煉,最后簽約就業,其成長軌跡是“學生—學徒—經營、管理骨干”。
根據廣西現有的經驗,并結合廣東和江蘇等地的經驗,“現代學徒制”可以采取以下途徑推廣:
第一步,試點校企聯合招生招工,為現代學徒制實施奠定堅實基礎。在高考招生錄取范圍內,以試點高職的招生生源和類型為依據,根據合作連鎖經營企業現代學徒制的要求來開展招生招工試點工作。為使錄取工作規范化,校企雙方共同成立“招生招工領導小組”,聯合制定招生章程并向社會和考生公布,一起接受考生報名、面試和錄用工作。
第二步,校企聯合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培養方案要經過校企雙方溝通和協商,充分體現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特性,由校企雙方完成各自擅長的理論知識與經營管理技能教學,人才培養的考核標準也要兼取校企雙方所長,體現出靈活性和實效性。
第三步,實行漸進式實崗育人方式。根據現有經驗,學生入學的前3學期以校方教學為主,企業通過植入課程配合教學;后3學期以企業實崗培訓為主,校方通過完成部分實訓課程協助培訓。校企雙方各施所長,圍繞連鎖經營管理的實際崗位實行“漸進式”現代學徒式人才培養。
第四步,校企聯合建設“雙師”師資。長期以來,“雙師型”師資建設的滯后一直是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的短板。校企雙方要圍繞人才培養目標與就業崗位所需的職業基礎能力、職業崗位能力和職業拓展能力構建理論知識等要素來夯實師資素質。校企雙方的師資要通力合作,按照以下程序在“學徒”的培養中緊密結合,見圖1。
通過以上“知行合一”的深度合作,校企雙方師資基本能夠貫徹了解“通識教育課程”+“職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職業拓展課程”的課程體系,為新型“學徒”的培養奠定師資基礎。
第五步,校企聯合管理班級,增強學生企業員工角色意識。“現代學徒制”班級組建后,根據連鎖企業對員工的要求,實施模擬企業運行的班級管理。現代學徒制班級推行“校企雙班主任制”,即除了配置校方班主任外,還聘請企業人員作為“企業班主任”;班干按照企業崗位的要求設置,由企劃部、營銷部、學習型組織建設部、財務部等部門組成,班干即“部門經理”,實行競選上崗;每一名“學徒”都是崗位員工,必須遵守公司“章程”和《員工手冊》規范自身行為;按照企業文化營造班級氛圍,將企業發展歷程、企業管理制度、形象店照片等內容作為教室布置素材,樹立“學徒”的企業歸屬感。
三、“引企入校”共建特色專業
“引企入校”是日后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重要趨向。《廣西壯族自治區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指導意見》中特別強調:政府、行業、企業、院校、科研院所和社會組織根據市場供需,以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為目的,通過協助互利、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等多種途徑開展教育活動和業務往來。
目前,廣西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在“引企入校”起步未久、成效未著。這點我們不妨借鑒浙江省的相關經驗。浙江省一些辦出特色的高職在“引企入校”的過程中,發揮自身優勢、照顧對方利益,坦誠地與企業共建應用型學院和專業。如浙江省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攜手浙江省建筑業行業協會、浙江省裝飾行業協會、浙江省城建城管協會,共同成立浙江省建筑業行業聯合學院、浙江省裝飾幕墻聯合學院、浙江省智慧城管聯合學院;校企之間通過構建“空中課堂”“場中校、校中廠”等新平臺,利用企業和行業的資源保障校方實踐教學的時效性和先進性;同時,以校方開設的專業為基點,協同行業學會、企業、研究型大學和科研院所一起創建專業發展聯盟體,為企業和行業的發展提供前瞻性、實效性的理論支持。
結合廣西實際,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引企入校”應該注意以下工作:
第一,明確合作專業的頂層設計。合作的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受校方和企業共同領導,專業負責人由院系和合作企業各任命一人共同擔任,負責統籌專業教學和學生管理等工作;校企雙方共同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研究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指導專業教學標準制定、兼職教師聘用、課程教學資源開發、頂崗實習與就業、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人才培養質量評估等方面開展合作。校企雙方根據合作企業人才需求情況而開設“訂單”班級,如果企業專項資金充足且市場對合作專業的人才需求旺盛,可增加班級和招生人數。
第二,突出合作專業教學的特色性。院系根據校企合作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通過的人才培養方案,在企業的配合下制訂教學計劃、課程標準和考核方案,主持校內教學工作,組織正常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質量自查,并與企方人員聯合擬訂校內實訓計劃、實訓大綱和各項實訓指導書,在校內實訓中心開展實訓工作,滿足學生校內實訓的要求;企業方面負責學生校外實訓項目,包括認識實習、生產實習、頂崗實習等,并直接參與校內實踐環節教學,以確保教學與實訓的順利銜接;校外實訓期間學生勞動紀律及安全管理由校、企雙方各派遣一名負責人統一管理;校企雙方共同成立教學督導和考核工作小組,綜合教學標準、企業標準和行業標準來擬定課程評價標準體系,并按照標準體系來督導和考核專業教學與實訓工作。
第三,依照法律與合同確保合作專業產權清晰。根據發達省市的經驗和教訓,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校企合作越是深入,就越要加強法律與契約管理,尤其在產權分割方面。合作專業的資產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校方的設備和場地的投入,產權歸屬學校;二是企業的設備和場地的投入,其中又包括產權歸屬學校(即企業免費資助學生)和產權歸屬企業的兩大部分;校方的國有資產管理處和企方必須對投入的設備、場地及其所有權進行嚴格的造冊登記,并聯合定期對設備的質量、功能、價值、折舊情況既安全問題進行核查,以確保教學、實訓工作順利開展和維護雙方的切身利益。
總之,廣西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要辦出特色,必須有賴于校企雙方在響應政策、遵守法律、合作共贏的原則下循序漸進地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
【參考文獻】
[1]勞賜銘.發展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的利益、沖突和問題[J].中國高教研究,2016(8)
[2]陳千誥,余江霞.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實踐研究[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4)
[3]張智輝,韓志孝.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8)
[4]朱俊,田志磊.產權視角下職業院校校企合作制度變遷的案例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8)
【基金項目】2013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2013JGA282)
【作者簡介】陸一萍(1983— ),女,廣西南寧人,廣西交通學校,研究方向:行政管理;龐廣儀(1977— ),男,廣西欽州人,博士,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工作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學。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