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霽秋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了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編制模式、編制流程、具體收支編制方法、現階段編制模式的優缺點。
關鍵詞:預算;模式;流程;方法
中圖分類號:F81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0-0-02
一、近年預算編制改革歷程
我市于2002年開始進行了政府預算改革,首先把行政、事業單位支出劃分為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構建起“一個部門一本預算”框架,將以前的復式預算改進為綜合預算管理;接著建起了人員基礎信息資料庫,提高了基本支出的透明度;2008年建立了基礎信息和項目信息數據管理平臺,將財政局信息數據庫與各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編制系統連接起來,提升了預算編制的科學化和精細化水平;2009年出臺了《財政支出績效考評辦法》,規范了績效評價的程序和步驟,完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2011年對安排到部門的常年項目進行了清理,取消了那些事項已完成或用途已改變的項目,開始對項目也實行精細化管理。這一年還進行了市級機關公務用車定額標準管理試點,并且市級部門向社會公開了部門預算。2012年,使用金財工程“大平臺”進行預算管理,加強了財政局對各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監管,使預算工作逐步走向了規范化、制度化和科學化。
二、目前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模式
目前,我市預算的基本模式:(一)是將一個部門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都按照統一的內容和形式在一本預算中反映,做到“一個部門一本預算”。(二)是進行統合預算管理,即將單位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面、完整地納入部門預算處理。(三)是規范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的編制,科學核定基本支出,實行定員定額標準體系;項目支出通過項目庫管理,明確政府采購項目預算編制要求。(四)是預算編制時間從每年7月開始,實行“二上二下”程序,編制時間為8個月。
三、預算編制流程
(一)每年7月下旬,市財政局組織學習下一年部門預算編制方法。(二)7月下旬至8月中旬,市級各行政事業單位完成基本支出基礎數據表的填制報送、項目入庫等基礎工作,提交市財政局審核。同時根據當年專項資金目錄,做好專項資金設立、項目征集的準備工作。(三)8月中旬,市財政局組織召開下一年專項資金預算編制的布置會。(四)8月到9月上旬,預算單位在項目庫系統中完成專項資金設立及專項資金項目征集工作,并提交財政局審核。(五)9月到10月上旬,市財政局審核行政事業單位報送的基本支出基礎數據、項目、專項資金等資料。(六)10月中旬,市財政局下達次年預算控制數。(七)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行政事業單位根據財政局下達的預算控制數,編制預算草案報送市財政局審核形成最終預算草案。接下來提交市人代會審議,然后報市政府分管領導簽批同意。(八)11月下旬,市財政局匯總市級部門預算草案,然后報市政府審定,并提交市人代會審議。(九)12月,市行政事業單位編制未來三年的滾動財政規劃,形成。
四、具體編制方法
(一)編制收入預算
1.收入預算編制的方法
編制收入預算,項目需要合法、合理。填報的各種收入必須是依法取得的,所有的收入都要納入公共預算管理(除了教育收費專戶專項管理外),并全部上繳財政國庫。行政事業單位收入來源包括財政撥款收入、事業單位經營收入、附屬單位上繳、上級補助、其他收入、上年結轉等。其中以財政撥款收入為主,財政撥款又分為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和政府性基金撥款。因來源多種多樣,項目也很多,填報預算時各種收入都要考慮全面并具體來源及條目,不能漏填,更不能在預算外還保留有“其他收入項目”。預算要根據發展計劃和履行職責的需要及完成預計的各項工作任務的財力需要,并結合近幾年來的實際收入及參考各種增減收入的因素進行測算,盡量使預算數據真實準確,做到不夸大收入或隱瞞收入。
2.編制口徑
編“一上”預算時,在“收入錄入表”中填上(當年財政撥款收入不填)各項收入。
編“二上”預算時有以下要求:財政撥款收入按財政局下達的控制數編制。其中行政和參公單位經費撥款按零基預算原則核定,其征收的罰沒收入、行政性收費按照一定的比例核定成本性支出的控制規模。事業單位的經費撥款控制數按照“基數+增長”的原則編制。在編制年初預算時,應優先保障人員的支出,不能留有缺口。非稅收入結算周期為上年10月至當年9月。
(二)基本支出預算編制
1.基本支出編制原則
基本支出是預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優先保障,統籌安排,定員定額管理以維持行政事業單位的日常工作正常運轉。
基本支出預算中最重要的是人員支出這塊兒,今年行政事業單位人員的基礎資料實現了與人社部門對接導入,行政參公單位在職人員、離退休人員按市人社局提供的工資基金數據核定,由系統自動生成大部分;其他人員按“其他人員情況表”填報長期聘用人員、長期臨時工。財政經費全額撥款的人員支出按編制財政應負擔實有人數核定。
基本支出由人員支出、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公用支出、機動經費四部分組成。
(1)人員支出由工資性支出、社會保障繳費和其他人員支出構成。其中工資性支出又包括基本工資(行政和參公單位在職人員基本工資包括:職務工資、級別工資、工人編制的崗位工資、技術等級工資;事業在職人員基本工資包括:崗位工資、薪級工資)和津貼補貼(津貼補貼包括:A國家規定的津補貼:保留津貼(116元每人每月),老糧貼(5元每人每月,新進人員已不再享有);B國家出臺崗位津貼(要附文件依據):由人事部、財政部批準建立的機關工作人員崗位津貼及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特殊崗位津貼補貼;C地方津補貼:由地方按規定按月發放的津補貼(這個只有公務員及參公單位有編制人員才享有)D:獎金:行政和參公單位編制內人員享有的年終一次性獎金(一個月的基本工資,即第13個月工資,事業單位因將此獎金并入績效工資,幫無需再填列)。E事業單位人員按(成人社發【2016】9號《關于我市進一步完善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實行崗位績效工資總額管理的意見》編制績效工資;社會保障繳費支出編制標準:在職人員參保繳費為工資總額的7.5%,公務員醫療補助按人均1320元繳納。
(2)對個人和家庭補助支出
①離退休支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啟動以后,納入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范圍的單位不再編制退休費。②住房補助:單位繳存額為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乘以單位繳存比例。③“購房補貼”:按房委辦核定的金額列報,由政府住房基金撥款。④公務交通補貼:按職工級別、職務編制。⑤其它補助支出,如撫恤金,生活補助等按實填報,并附詳細說明。
(三)編制項目支出預算
項目支出是基本支出之外的具有專項用途的年度支出計劃,分為“運轉類”“專項類”。
1.運轉類項目編制
運轉類項目用于維持部門正常運轉,實施“打捆管理、規模控制”。
運轉類可編制的經濟科目有:水費、電費、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差旅費、會議費、維修費中的日常維修、辦公設備購置費中的一般辦公設備購置費、培訓費中的日常培訓經費、咨詢費、手續費、公務接待費、其他交通費用、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其他工資福利支出。
2.專項類項目編制
專項類撥款需專款專用,實行“申報績效目標、制定管理辦法、進行專賬核算”,專項類可編制的經濟科目有:大型會議費、房租費、專用設備購置、交通工具購置、房屋建筑物構建、信息網絡構建、網絡運行維護、物資儲備、購買服務、委托業務費,所有“專項類”項目預算必須填報績效目標,績效目標必須詳細反映保障完成的工作任務,預期達成的效果等,專用項目績效目標不符合要示的,一律不得安排支出預算。
(四)現階段預算機制的優點
1.目前,市級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細化到了基層單位,科目細化到類、款、項、目,項目支出細化到了各具體事項,預算編制能夠準確反映項目支出的詳細情況,預算的完整性、準確性、規范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建立建全了部門預算管理制度
近幾年,出臺了《成都市財政支出績效考評方法》、《成都市財政局關于進一步做好預算信息公開工作的指導意見》,《成都市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
3.信息化管理水平越來越高
預算編制用“預算系統”,基本支出、項目支出使用“大平臺”,政府采購也有專門的“政府采購系統”,這些系統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增強的工作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4.越來越公開透明。
5.厲行節約、精打細算。
(五)預算編制的新要求
我們要深刻認識到預算的重要性,把預算編制得越來越精細化,節約化,這就要求預算時要具有前瞻性,實行中期(滾動三年)財政規劃管理,把近三年的預算控制數核定;平時嚴格控制各項支出,“三公”經費只減不增,會議費、培訓費也不能超預算。工作人員差旅費也要按規定的住宿、餐飲標準報銷,不得多報一分,并且盡量使用公務卡消費。
1.在有限的預算內按業務的輕重緩急安排支出。先保運轉、民生類。
2.運用專項資金管理項目庫系統,把專項資金全部納入到項目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