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06年國家實施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以來,重慶市各區縣相繼成立了教育經費核算中心,在不改變學校資金所有權、使用權的前提下,積極探索“校財、局管、校用”模式,實行教育經費“集中管理,分校核算”體制,強化資金安全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從源頭上遏制腐敗,促進教育系統的廉潔自律。隨著時間推移,集中核算也存在諸多弊端。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是要正視問題,積極思考解決辦法。只有不斷完善集中核算制度,才能提供更有力的資金保障,確保教育事業長足發展。
關鍵詞:教育經費;會計集中核算;問題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0-0-01
一、教育經費集中核算運行現狀
重慶市永川區教委于2007年7月在重慶各區縣中率先成立了教育經費核算中心。區教委從各中小學校選調了12名從業經驗豐富,專業水平高的現任會計到核算中心,承擔全區130余所學校的會計核算,財務檔案管理工作。學校取消會計、出納,設財務管理員一名,負責本單位資金預算、收支,財務管理等工作。在財務運行中,仍保留學校負責人的審批權,財務管理員整理票據后,向核算中心報賬。
教育經費集中核算后,彌補了原有管理模式的缺陷,運行中優勢凸顯。不但會計核算規范化、標準化,而且強化財務監督力度,杜絕了挪用專款、亂發津補貼等情況的發生,真正讓教育經費用在刀刃上,保證了資金的安全和提高了使用效率。
二、教育經費集中核算的問題
1.學校領導對教育經費的管理不夠重視
一些學校領導認為學校只有抓好教學才是頭等大事。對學校財務管理認識膚淺,簡單認為,財務就是報賬、記賬,一味關注的是錢多錢少,對預算的編制、執行,資產的購置管理等不聞不問。現在有核算中心,學校更是“放心”,這種認識上的放松,管理上的依賴,必然會使學校自我管理松散。
2.學校會計人員業務素質不高,責任心不強
學校的財務管理員多是教學人員兼任,沒有專業培訓,沒有系統會計知識,整天忙于教學或繁瑣的事務,無精力也無能力著手學校的財務管理。另外,學校對財務人員,重使用,輕培養,主動關心少,績效分配沒有優待,致使部分財務管理員工作積極性差,責任心不強,有些財務人員借口核算中心在管賬,對單位的財務報表,資金的預算、管理,對資產的購置入賬,往來款項的清理等都敷衍了事。學校的財務管理混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經費的流失和使用不當。
3.資產管理不到位
學校普遍存在“重錢輕物”,未設立固定資產管理崗位,多數由財務管理員兼任,固定資產的購置,保管,使用責任不明確。如學校在建工程已完工已審計并交付使用,卻未及時登記臺賬,對捐贈或調撥的固定資產,不及時與中心會計銜接,遞交入賬手續。等等這些都會致使賬實不符,資產流失。
4.學校預算編制缺乏計劃性與科學性
學校在預算編制時未能設立領導小組,不能綜合學校各部門的資金需求意見,只是由財務管理員一人作出簡單安排,內容粗放。正是預算不嚴肅,預算表對資金使用不具有約束力,預算調整追加頻繁,預算執行走一步算一步,不同類別資金間混亂使用,最后整個預算執行出現赤字超支。
5.監督力度不夠
核算中心雖然可以對各學校的財務進行監督,但僅憑學校提供的票據、報表進行辨別,監督力度遠遠不夠的。中心會計每人承擔10余個單位的賬務,只能完成日常的核算職能,財務行為多以服務為主,不能直接涉入學校的財務管理,不能確保學校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正是因為這一缺撼,為非法操作提供了空間,資金使用不合理的現象頻頻發生。
三、教育經費集中核算問題的解決對策
1.加強學校領導的財務培訓,提高財務管理意識
教委必須將校長的財務培訓作為領導任職培訓一個專題,校長應認真學習新的《會計法》和《中小學校財務制度》,深刻理解掌握會計法律、法規、制度等,增強財務管理責任感,校長還必須結合學校經濟業務特點,組織財務人員建立健全財務內控制度,完善財務管理,確保學校資金使用規范,高效。
2.選優配強,強化會計人員的業務培訓,建立會計人員獎懲機制
財務管理員是學校的“管家”,也是領導決策的“參謀”。學校在選用財務管理員時一定要找責任心強,有敬業精神的人員擔任。同時,財政局,教委,學校各部門要加強對財務人員的業務培養,一是提高業務知識水平,二是提高會計職業道德修養。對濫竽充數者及時作出調整。另外,學校要對財務管理員的德能勤績進行考核,在績效分配中有所體現。用提高待遇來激發他們的工作干勁和學習熱情,讓他們成長為既懂財務基礎工作,又能參與財務管理的復合性人才。
3.加強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管理
會計基礎工作是會計具體操作環節,規范會計基礎工作首先要讓財務管理員對財經法律法規熟悉掌握,并在操作細節上依法依規,照章行事,如憑證附件的粘貼,自制憑證的填寫都必須做到標準化等等。這就為提供合法、真實、準確、完整的會計信息有基礎上的保證。
4.切實加強中小學財務管理工作
教委與財政要針對學校財務管理薄弱環節制定指導性財務管理制度及衡量標準,如:預算編制必須成立領導小組,資產管理由專人專管,項目資金必須專款專用等等。并不定期對各中小學校財務管理進行抽查,將抽查結果與學校年終督導考核掛鉤,以此促進學校強化內部財務管理。
5.完善監督管理體系
監督是會計重要的環節,只有監督得當,才能保證學校更高效使用教育經費。會計核算中心必須不斷完善的監督管理制度,不能僅靠單據、報表,實施監督工作,有必要時必須深入到經濟活動現場了解情況。只有對經濟事項進行嚴謹的審查、監督,才能確保票據的真實、合法,保證支出有據有理,最終讓教育經費落到實處,發揮最大效用。
四、結語
教育經費集中核算為教育資金管理提供了準確的核算和更有力的監督,杜絕了以往白條報賬,挪用專款,亂發津補貼等不規范現象,但在發展中也存在問題,面臨挑戰,我們必須更新觀念,加強學習,積極思考,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確保教育經費的優化配置,促進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
作者簡介:趙治國(1977-),男,重慶人,本科,會計師,主要從事學校財務集中核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