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落
摘 要 高效課堂是教學發展的應然追求,是課堂教學發展的必然目標。高效課堂的建構內容是多方面的,但不同學科教學的共同點是想通的。高效課堂是教學發展的必然,也是學生學習發展的必然追求,教師要樹立“為學而教”的理念,學校、教師要制定合理的評價標準對學生的學習,教師的導學進行合理的評價,才能達到高效的課堂。
關鍵詞 高效課堂 佤族地區 以學為教 評價標準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1創建歷史課堂學習共同體
對于課堂學習共同體來說,最為主要的是營造一個系統的學習環境,共同體成員有機會獲得來自環境的給予和幫助的支持,學習就會真正的發生,并能夠有效地達成師生的個人目標和學校的共同體發展目標。在創建歷史課堂學習共同體的過程中,要有共享的愿景,尋求共同的觀念認同,首先為學生創造一個理想的交流環境,讓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以包容的心態和欣賞的原則建立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聯系,促進共同體成員間相互包容,讓每位學生都覺得“自己被接納”,體驗到自己是這個共同體中的一員,從心理上彼此接受。還要確定內化的行為標準,凸顯共同體人文關懷,并不斷創新共同體的行為標準。營造合作的氛圍,互惠合作,讓每位成員都感受到自己不是孤立的,是共同體中不可或缺的一員,最終達到雙贏的發展目標。
2樹立“為學而教”的理念
教師需要轉變以講授為主的教學觀念,不斷的學習新的教學理論,提升教師專業自主意識和能力,彰顯課堂教學機智的功能與效果,營造良好的教師心態與課堂氛圍。在佤族地區的歷史教學中只有正確樹立“為學而教”的理念,才能開展有效的教學,這和佤族地區歷史發展進程有一定的關系,佤族地區的社會關系直接由奴隸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上是“斷代”的,加上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信息的閉塞等各種因素,從先輩們那里了解到的“外面的歷史”就很少,而教材內容基本都是“外面的歷史”。學生對于這些歷史事實的了解欠缺,理解某些歷史事實也存在巨大的困難。加上佤族地區歷史發展的進程與歷史教科書中歷史發展的進程有很大的差異,從某種角度講,學生要理解歷史發展的規律存在較大的困難,佤族地區的歷史進程中其發展規律“人為”的因素過多。所以,教師更需要立足于學生的學習需求,樹立“為學而教”的理念。通過自身素養的不斷提高,提升專業自主意識和能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在教學中不斷彰顯課堂教學機智的功能和效果,提升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制定歷史高效課堂評價標準
高效課堂強調“以學為教”的核心,教師導學,學生自主學習,課堂是教師導學的主要場所。合理的評價標準不但是教師教學改革的指揮棒,也是學生進行高效學習的保證。因此,在高效課堂改革中評價標準的制定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教師進行導學過程中對課堂教學的評價,關系到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否能落到實處,能不能在導學過程中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身心愉快健康的成長,要正確的解決好教師導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在評價標準的制定中,要有人文關懷,不論是涉及到教師的評價還是對學生的評價,都要以人為本,特別是歷史這樣的人文學科,更要尊重教師的勞動和人格,尊重學生的主動好學精神。佤族地區學生的發展因為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教師或學校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顯得特別重要,而且佤族地區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絕大部分并非本地民族,在評價標準制定時凸顯人文關懷更能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但人文關懷并非無原則的吹捧或過分的夸張,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評價標準要依據三維目標教學為依據,客觀公正地制定評價標準,嚴格按照評價標準進行評價,評價標準要凸顯對學習過程性評價,力求做到高效,對學生發展無效或負效的課堂要堅定的說不。對教師導學的評價要符合學科特點,不同的學科評價標準不一樣,如歷史學科教師導學過程中不能一味的只關注教材內容,要結合佤族地區歷史發展的進程,對學生進行歷史觀教育,并結合佤族地區毗連國家的發展情況對學生進行歷史發展的客觀性和必然性的教育。因此,評價標準基于課程標準,卻不能囿于教材內容,只要有利于學生正確歷史觀形成和促進學生終生發展有益的,都是好的導學。評價標準的制定還要堅持課堂導學的層次性與遞進性,教師導學不能變成歷史的“漫談”,因為有限的課堂要為學生將來無限的發展負責。評價標準應該包括以下一個主要的指標,導學目標是否明確;導學內容是否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并與學情相符;導學結構是否合理;導學方法是否符合歷史教學的特點;導學狀態是否利于學習共同體的積極性引導;導學效果是否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和歷史教學的發展;以及教師的教學風格和教學個性是否得到彰顯等。
4創建多元任務驅動的歷史高效課堂
在課堂教學中要著眼于學生終身發展,歷史教學目標要多元化。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鼓勵創新,允許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不同的觀點。特別是涉及到歷史人物、事件等的評價時,教師不要一言堂,要允許學生發出不同的聲音,對于學生提出的有悖于歷史發展的客觀性的問題或背離歷史價值觀的觀點時,教師不要急于否定和責難學生,要在教學過程中正確的引導,慢慢的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價值觀,這同時也體現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評價。在課堂教學中要關注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一個階段的學習、收集資料、小組合作、教師導學后,結合自身的特點逐漸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歷史教學中,不要急于評價某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因為學生的學習不僅是學會,要從“學會到會學”才是教師導學的目的。在學習共同體中組織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比如翻轉式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采用多元的教學方法實現多元任務驅動的歷史高效課堂。
總之,歷史高效課堂是一種理想的課堂,高效課堂更是一種理念,并非某種模式性的課堂。建構高效課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同時也是每個教師孜孜以求的夢想。在建構高效課堂中還要關注學習共同體中構建和諧的師生、生生關系;教師要不斷的轉變角色,樹立全新的學生觀和教學觀;課堂教學要靈活多樣,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切實落實好教學流程,保障課堂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1] 王鑒,王明娣.高效課堂的建構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15(03).
[2] 陳佑清.構建學習中心課堂[J].教育研究,2014(03).
[3] 劉光余,邵佳明,董振娟.課堂學習共同體的構建[J].中國教育學刊,2009(04).
[4] 胡小勇,張瑞芳,馮智慧.翻轉課堂中的問題導學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