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云飛+谷春俠
[摘 要] 本文闡述了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所具有的職能特點及技術優勢,研究分析了其目前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農檢機構發揮作用、依法履職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農產品 農檢機構 作用 建議
[中圖分類號] S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5-0065-01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農產品質量安全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在此新形勢下,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不僅是政府要抓的大事,也是農檢機構發揮作用、履行職責的實事。本文就縣級農檢機構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優勢、作用、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建議予以探討。
1 縣級農產品檢測機構的優勢
做為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縣級檢測機構具有以下其他相關機構難以兼容又難以達到的優勢。第一,熟悉農產品檢測領域和生產環節的標準的要求。能夠準確評估當地農產品生產的直接危害或潛在威脅,并能夠提出比較科學合理的應對之策。第二,深知建立和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 縣級農產品檢測機構的職責與作用
縣級農產品檢測機構主要職責為負責本轄區內農業生產環境、生產過程、農業投入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例行監測、監督抽查和日常性檢測工作;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及證后監督管理;及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知識宣傳和標準化生產技術服務工作。農檢工作已滲透到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的各個環節,在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的作用十分重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農產品質量不安全因素的診斷者
農檢機構可以通過不合格相關參數的數據分析或實地調研,查找其存在質量安全問題的相關因果關系,進而追溯到出現問題的環節和原因,便于企業生產技術的改進和監管單位的責任追究。
2.2 是農產品入市前的把關者
國家食品管理體制改革后,農業部門負責農產品入市前的監管,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運輸等入市前環節較多,產業鏈較長,出問題的原因復雜,農產品是否符合質量安全標準、是否可以放心上市則需要科學、準確的判斷依據,農檢機構檢測結果對農產品準出起把關和決定作用。
2.3 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參謀者
同時,農檢機構以相關檢測數據分析為基礎,可以為政府的產業結構調整、標準體系建設、農產品市場準人制度建設等做研討論證,為政府決策提供建言獻策。
3 縣級農檢機構的現狀和問題
目前,大部分縣區成立獨立運行的農檢機構。同時,在國家農檢體系項目的支持下,縣農檢站的實驗室建設、儀器裝備、檢測能力基本滿足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的需要。各農檢站成立后,在內部規范化管理、日常檢驗監測、“三品一標”認證等方面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政府和群眾對農檢工作期望很高。但目前還有許多困難和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檢測專業人才的缺乏。
目前農檢站的檢測人員大多是由原農業系統調配而來,由于農檢工作專業性要求高,現有人員所學專業不盡相同,知識結構不合理,缺少檢測技術的系統培訓,對先進的檢測儀器和檢測方法缺乏研究,很難適應當前檢測工作的需要。
3.2 運行體制不暢。
縣級農檢機構不僅承擔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還承擔著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技術執法職責,檢測范圍包括種植業產品、畜禽產品、產地環境以及農業投入品等。但目前的運行機制難以適應要求。一是有些縣區的農檢機構掛靠在其他事業單位,難于獨立開展工作。二是農業內部檢測力量分散,同質化現象嚴重,農檢站的檢測范圍還僅限于對農產品農藥殘留、重金屬殘留等的檢測和“三品一標”農產品的申報管理。三是縣、鄉、企業三級農產品監管檢測網絡尚未形成,大部分鄉鎮監測站一無設備二無人員,生產企業即無自檢設備,也無檢測意愿。這樣即削弱了農檢機構的監管能力,又使其技術優勢難以發揮。
3.3 運行經費無保障。
縣級農檢機構是公益類事業單位性質,決定了其難以依靠自身的積累,來保障檢測工作的運行。雖然近年來國家對各縣投資300-400萬元,改善縣級農檢站的裝備。但設備的運行、人員的培訓、日常檢測工作的開展需要有資金做保障,但受各縣財力制約和領導重視程度的不同,大部分縣區農檢機構運行經費沒有列入財政預算,導致先進的檢測設備成為“擺設”,農檢工作受制于運行經費的困擾,舉步維艱。
4 對策和建議
目前,縣級農檢機構處于建設和發展階段,有困難和問題也比較正常,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筆者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促進農檢機構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4.1 內練素質外樹形象。
農檢工作專業性強,人員素質要求高。針對現有人員檢測技術基礎薄弱,專業性不強的實際:一是要采取專業培訓、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等多種方式強化培訓,不僅要學習檢測技術,而且還要培養其風險評估能力、技術指導能力、科研創新的能力。二是要加強檢測站內部制度建設,不斷增強檢測隊伍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質量意識、服務意識,提升農檢隊伍業務素質。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落實質量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的相關要求,爭取通過計量認證和實驗室考核,確保實驗數據準確、合法,樹立“科學、嚴謹、公正”的農檢工作形象。
4.2 整合檢測力量,完善檢測網絡。
建議將農業內部現有檢測力量整合到農檢站,形成檢測合力。同時,要盡快建設各鄉鎮監測站,督促企業建立自檢室。形成覆蓋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與保障網絡,為農產品準出制度和可追溯制度的實施打好基礎。
4.3 強化服務做好參謀。
縣級農檢機構熟悉生產企業和生產基地的具體情況,了解農產品管理的政策法規、安全標準、質量控制措施。因此,一是要加強調查研究,摸清當地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提出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技術措施,積極向政府建言獻策。第三,對消費者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常識宣傳。充分發揮基層農檢機構是政府決策的參謀者、生產加工的指導者、消費安全的保護者的作用。
作者簡介:秦云飛(1983--)、男, 工作于扶風縣果業服務中心從事果菜技術推廣工作。2008年畢業于寶雞文理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畢業,工學學士。現就讀于中國農業大學網絡學院攻讀農學專業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