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琴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源泉,要想讓學生對歷史學習感興趣,教師應想辦法把課堂教學活動變得有趣味、有吸引力,通過趣味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使得課堂教學呈現出活躍而和諧的氣氛,進而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歷史學習的樂趣。因此,初中歷史教師應當把如何開展趣味化教學作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積極探索有效的方法,增強歷史教學的趣味性,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歷史;趣味化教學;課堂氣氛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4-009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4.060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新教育理念的的逐步落實,教師們都意識到以往的“填鴨式”“說教式”的教學方式已經落伍了,尤其是對于心性逐漸成熟,已經具備一定自主學習能力初中生來說,被動接受和死記硬背只會增加他們的學習壓力,久而久之,他們便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因此,作為初中歷史教師,我們應當借助本學科的特點和優勢,合理利用史料,開展趣味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那么,如何打造趣味化課堂呢?
一、創新課堂導入,營造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具體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其開端是課堂導入,成功的課堂導入就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營造教學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性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怎樣才算成功的課堂導入呢?簡單來說,就是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盡快進入到學習狀態,使他們投入到知識的海洋中。因此,開展趣味化的初中歷史教學,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用不同的導入方式,在新穎的、多樣的課堂導入的引領下,在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也會逐漸體會到歷史學習的樂趣和價值。比如,教學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鴉片戰爭的烽煙》這一課,教師可以通過懸念式的課堂導入來吸引學生,營造良好的的學習氛圍,具體的導入語言為:“ 1840年,英國對清政府發動了鴉片戰爭,自此后,中國就開始了被侵略的命運,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才結束了被侵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走入了“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社會。那么,這漫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里,中國的大門是如何被英國打開的呢?英國出于什么樣的原因或目的而發動了這場侵略戰爭呢?而中國在這場戰爭中受到了什么影響,又從中領悟到了什么呢?這么多的疑惑、這么多的問題,同學們想了解嗎?下面我們就開始今天的學習旅程,去一一探索和解答這些問題。”通過這種懸念式的課堂導入,學生的探究欲望被激發了,學習興趣被調動了起來,在濃厚興趣的引領下,他們開啟了一堂高效率的歷史學習,而且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逐漸體會到了歷史知識的趣味性和學習意義。又如,學習《氣度恢宏的隆盛時代》,當時電視臺正在熱播《武則天》,我就用該片的主題曲作為導語:君臨天下唯我獨尊,絕色何妨統江山。舍我其誰,澤惠黎明,功罪毀譽終無悔。我要的不多,給我一塊無字碑……告訴學生要辯證地評價歷代皇帝。這樣導入,學生興趣高漲,很快就進入了聽課狀態。
二、利用現代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資源,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
一節生動有趣的課堂,可以使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學得樂而不疲,但是如果課堂上只有教師枯燥干癟的說教,學生自然會決定索然無味。歷史內容具有過去性的特點,與學生的生活相去甚遠,為了消除學生學習中的距離感,我們必須要突出教學的趣味性。那么,如何讓學生對過去的人和事提起學習興趣呢?雖然歷史有過去性,但是歷史教材中對過去的人、過去的事有詳細的具體的記錄,有人的生平事跡、思想變化,有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而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有歷史遺跡、歷史遺物,為了使學生體會和了解不同年代的社會狀況,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創設和展現不同的歷史環境,通過視聽等各方面的刺激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引導他們輕松愉快地學習和接受歷史知識。此外,為了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情感共鳴,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互聯網、圖書館等途徑搜集學習素材,并將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類、整合,這樣他們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理解會更加全面、深入、透徹。利用現代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打造趣味化的課堂,需要歷史教師加強學習,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還要在開發和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方面狠下功夫,尤其要加強網絡技術的運用,進而豐富課堂教學資源,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
三、利用歷史故事串聯知識點,提高教學趣味性
傳統的說教式的教學方式使大多數學生認為歷史學習就是死記硬背枯燥繁多的歷史時間、朝代、歷史事件,因此他們的學習興趣低下,事實上,歷史課本中有很多插圖、名言、人物介紹、歷史故事等補充性的內容,這些都是很好的教學資源,尤其是歷史故事,因為學生都喜歡聽故事,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能深深吸引學生。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講述歷史故事來串聯起相關的知識點,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容易讓學生理解和記憶,能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比如,講解楚漢戰爭時,教師通過講述“鴻門宴”“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等典故吸引學生;在講解“淝水之戰”時,教師可以講述與該知識點有關的成語故事,如“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等,使得成語故事與歷史知識點有機串聯在一起,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便于他們系統地掌握知識。
四、巧借課堂辯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傳統的歷史教學中,教師基本上采取“講授式”的教學模式,整節課學生幾乎都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新課程改革提倡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顯然,“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的模式已經不符合當前的教學要求,也不利于學生的發展需求。為了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初中歷史教師應積極探索和應用新的教學模式,加強學生間的互動交流,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課堂辯論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表達能力,而且加強了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大大提高了教學的趣味性。比如,學習“商鞅變法” 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組織學生討論:“商鞅為變法而死值不值得?”學習“隋朝大運河”時,討論”“隋朝開通大運河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通過辯論,無疑會促使學生相互交流、互相反思,同時能拓展學生的歷史知識面。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我們要充分運用自己的聰明和才智,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使單一、呆板的歷史教學變得生動有趣,這樣不僅能夠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還能使學生體會到歷史學習的快樂,并獲得一些生活啟示。
參考文獻:
[1] 黃飛.初中歷史的趣味化教學方法探析[J].考試周刊,2014(27):131.
[2] 趙潔.初中歷史趣味化教學研究[J].成才之路,2016(15):60.
[責任編輯 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