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霞+謝玉麗

【摘要】 目的 探討中藥敷臍配合優質護理對原發性痛經的治療效果。方法 140例原發性痛經患者, 采用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70例。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中藥敷臍配合優質護理進行治療, 對照組患者采用中藥敷臍配合常規護理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4.29%,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藥敷臍配合優質護理的方法能夠對原發性痛經治療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對來說方法操作難度較小, 適合在臨床上大范圍推廣。
【關鍵詞】 原發性痛經;中藥敷臍;優質護理;治療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3.094
原發性痛經(primary dysmenorrhoea)指經期或經期前后患者呈痙攣性下腹疼痛, 同時也可能包括頭痛、乏力、頭暈、惡心、嘔吐、腰腿疼痛或腹瀉等癥狀, 該病通常常見于年輕女性, 發病一般不伴有明顯的盆腔器性質病變[1]。原發性痛經是一種對婦女日常生活影響較為嚴重的周期類疾病, 目前臨床上尚未有良好的治療方法, 但是已有相關研究表明中醫理論配合優秀護理方法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針對中藥敷臍配合優質護理對原發性痛經的治療效果,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經婦科確診的原發性痛經患者140例, 年齡14~24歲, 平均年齡(18.5±1.9)歲;病程4~52個月, 平均病程(23.5±9.5)個月。采用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70例。
1. 2 診斷標準 診斷標準按照《婦產科學》[1]中規定的原發性痛經診斷標準作為依據:根據月經期下腹墜痛, 婦科檢查無陽性體征, 臨床診斷過程需排除子宮腺肌病、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疾病等繼發性痛經誘因。
1. 3 方法 觀察組:中藥成分主要包含如下幾種:小茴香、炒干姜、當歸、肉桂、沒藥、赤芍、五靈脂、生蒲黃、元胡各6 g(方劑可適當進行藥物劑量調整), 研成粉末, 經期前2 d利用醋調合為糊狀, 進行敷臍, 外進行紗布敷包, 敷臍藥物每2天更換一次, 每個經期敷臍3次。護理方法采用優質護理法, 包括:正確經期知識宣傳和普及(包含痛經知識和痛經的常規處理方法, 幫助患者科學的認識痛經)、生活習慣的規律化督促(避免患者作息時間的不規律, 保證患者充足的睡眠)、心理護理干預(包含對患者的焦慮狀態舒緩和患者心理狀態的重建和鼓勵)、飲食食譜調整(指導患者避免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多食用清淡、溫熱的食物, 多喝熱水)、常規運動指導(患者切忌劇烈運動, 可以適當進行有氧運動, 例如瑜伽、慢跑等)等。上述治療方法和護理方法以1個月經周期作為1個療程, 持續3個療程后進行療效評定。對照組:中藥敷臍方法同觀察組, 護理方法采用常規護理法。
1. 4 療效評價標準 治療3個療程后, 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進行評定, 評定采用隨訪法進行為期3個月的隨訪。療效評價標準參照我國衛計委中醫藥管理局出臺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建議的標準:治愈:患者治療完成后經期間或經期前后痛經相關癥狀完全消失, 后續3個月內無復發;好轉:癥狀減輕或消失不能維持3個月;無效:癥狀無改善或加重。總有效率=(治愈+好轉)/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4.29%,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原發性痛經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患者的年齡因素, 根據我國相關研究顯示, 月經初潮的3~8個月內, 原發性痛經發病率較低, 其中16~19歲女性是發病率最高的群體(發病率可達約80%), 30歲后發病率明顯下降, 生育年齡女性發病率約為40%[2, 3]。另外也有相關研究顯示, 經過足月妊娠分娩的女性樣本調查過程中原發性痛經發病率明顯低于無妊娠史或妊娠流產(人工流產或自然流產)的女性。同時也有部分學者認為女性的工作、生活或者精神狀態都是原發性痛經的誘因[4, 5]。
本次研究中針對目前婦科常用的中醫理論治療原發性痛經的方法進行了補充性研究, 就是在中藥敷臍的療法上輔以優質護理, 因為原發性痛經通常是多誘因的疾病, 護理過程中包含知識宣講和心理護理從某種程度上能夠讓患者對痛經有一個科學的認識, 并且從心理上能夠克服焦慮狀態, 對治療效果有提升作用, 通過DCASXA研究也可證實該項理論。
相關研究認為, 痛經的治療和護理更需要重視治療方法的起效速度和心理護理, 痛經癥狀通常會對患者的心理造成比較大的創傷, 尤其是針對痛經這類的復雜誘因類疾病, 患者在家屬和生活圈內更難獲得有效的建議或者心理排解。通過本次研究作者發現心理護理在患者的護理過程中能夠讓護理人員和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 尤其是在科學化宣講、多次交流的基礎上, 對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能夠幫助患者建立更加科學的生活習慣, 避免痛經的復發。
本次研究中選取的中藥敷臍法能夠最大程度的接近病灶部位給藥, 并且選擇藥物多為活血化瘀、溫經散寒類藥物, 利用直接給藥的方式進入患者體內, 同時操作相對簡單, 便于大范圍推廣。另外, 作者在研究中也發現部分患者在用藥后身體不適程度不滿足痛經診斷標準, 但是在痛經病史的心理壓力下, 容易造成患者出現心理負擔, 所以作者認為對患者的健康心理重建也是需要重視的一個方向。本次研究中針對性的進行了護理人員交談過程中心理暗示和經期輕微不適的知識講解等, 這類方法能夠有效的幫助患者在治療之后走出痛經的心理陰影。本次研究中也發現, 入選本次研究的很多病例都是年輕女性, 通常為大學生或公司白領員工, 通常缺乏足夠的運動鍛煉, 導致患者身體的正常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出現一定的障礙, 所以在優質護理中由本院的醫師及護士參考了大量的資料選擇了瑜伽、慢跑、有氧操等運動方式, 這類運動方式既能夠保證患者有一定的運動量, 同時也不需要過大的運動空間, 更容易被患者采納。
總之, 原發性痛經的治療并不單單需要藥物或者治療方法, 護理方法也能夠對治療效果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選取優質護理配合中藥敷臍治療方法具備操作簡單、經濟性好、治療效果好等特點, 具備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 申介華, 陸萍. 中藥敷貼治療原發性痛經療效觀察.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14, 30(12):1153-1154.
[2] 孫眾, 王琦, 李君, 等. 中藥敷臍對原發性痛經干預效果的系統評價. 護理研究, 2014, 28(4):506-510.
[3] 顧冬梅. 中藥敷臍法配合西藥治療原發性痛經臨床體會. 中國實用醫藥, 2015, 10(33):191-192.
[4] 陳曉嫘. 膈下逐瘀湯配合中藥敷臍治療氣滯血瘀型原發性痛經的臨床觀察. 長春中醫藥大學, 2012.
[5] 周萍. 中藥敷臍治療原發性痛經的臨床觀察. 現代醫院, 2010, 10(12):60-61.
[收稿日期:2017-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