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茹
摘要:近年來,各地基層人民銀行不斷加大政務公開力度,規范政務公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隨著網絡和信息化的普及,新媒體強勁發展,以傳統媒介為主要公開載體的人民銀行政務公開已經無法完全滿足“互聯網+”時代政務公開的要求,基層人民銀行應當順勢而為,主動適應新媒體環境,積極推動政務公開。
關鍵詞:互聯網+;人民銀行;政務公開
一、“互聯網+”時代基層人民銀行政務公開存在的問題
(一)政務公開方式方法落后
目前基層人民銀行進行政務公開的主要方式有:在單位大廳進行板報展示;組織各種業務宣傳活動;通過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傳統媒介發布信息。這種傳統的信息公開方式易受時間和空間影響:信息發布時間較為固定,信息受眾面具有地域限制,所以不論是時效性,還是傳播范圍都較落后。部分基層行建立了門戶網站進行政務信息發布。但筆者對其瀏覽發現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內容更新滯后。部分欄目為幾年前內容,基本沒有更新過。二是互動性不強。網站沒有設立互動欄目或設立欄目不及時進行回復,公眾市民在辦理人民銀行行政許可業務以及其他對外金融服務時遇到問題、或對于金融政策執行存在疑問時,更多地還是采取現場或來電咨詢的方式。
(二)利用新媒體意識不強
“互聯網+”時代,隨著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的普及應用,越來越多的社會大眾選擇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發布信息、表達民意,許多行政機關亦通過政務微信、政務微博等新興方式進行政務公開。人總行也順應新形勢,開通了官方微博,建立了微信公眾號,但基層人民銀行尚鮮有先例利用新媒體進行政務公開,對于應用新媒體進行政務公開認為是總行或者省級分行的事情,基層行難以運用或者操作這些“高大上”的新興模式,缺乏對基層人民銀行政務公開工作的創新思維和探索精神。
(三)缺乏復合型人才
“互聯網+”時代,政務公開主體擁有更多樣化、現代化的信息發布平臺,在便利政務公開工作開展的同時對政務公開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加全面、專業的復合型要求?;鶎尤嗣胥y行政務公開人員普遍身兼多崗,加上工作中針對政務公開的培訓力度不夠,工作人員只能勉強應對日常信息發布工作,而面對新媒體、新平臺的快速發展,在接受觀念、應對策略等方面還缺乏經驗,對于政務輿情的回應和應急處置能力也還有待提高。
二、“互聯網+”時代做好基層人民銀行政務公開工作的建議
(一)構建政務公開多維綜合平臺
1.強化傳統媒體公開作用。近年來,雖然各基層人民銀行在豐富政務公開形式上下了不少功夫,力求做到多樣化。但由于主動性不夠,公開內容不夠全面,仍然無法滿足公眾的知情訴求。基層行應進一步加強與地方傳統媒體的合作力度,及時、主動、全面地向公眾發布區域金融運行情況及相關工作動態等需要公開的政務信息。
2.加強門戶網站建設。門戶網站是政府行政機關進行政務公開的重要渠道,與其他公開方式相比有其自身優勢:一是信息內容全面。二是信息發布即時。三是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2015年以來,國務院辦公廳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政府網站普查及系列抽查工作,基層人民銀行應該以此為契機,加強門戶網站建設,并按照政府網站管理要求進行日常管理。
3.建立新媒體信息平臺,如微信公眾號??梢詮氖〖壏中幸幏遁爡^基層行微信公眾號的建立,各基層行配備專人通過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同步發布信息,及時地發布各級人民銀行出臺的各種法規制度以及各項工作開展情況等,同時利用新媒體及時、交互、匿名等特性收集篩選公眾對于各項政策執行情況的反饋、“吐槽”,如確實是人民銀行工作存在的問題,根據問題的管理權限,對于權限范圍內的及時處理解決,超過自身管理權限的及時向上級行反饋,從而促成履職、改進履職。
(二)加強政務公開隊伍建設
基層人民銀行可從現有的干部隊伍中選出金融理論功底扎實、綜合文字能力強、熟悉新媒體應用的業務骨干,加強政務公開、新聞宣傳和政務輿情應對能力培訓,提升他們政務公開、新聞宣傳素養以及政務輿情回應能力,把他們培養成為既能把握政務信息傳播規律,又能用公眾聽得懂、好理解的語言,把人民銀行的工作傳播給社會的復合人才,為人民銀行履職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更好的促進人民銀行各項工作開展。
(三)加快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
建議從總行級別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為基礎,緊密圍繞《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16】8號文印發),進一步加強“互聯網+”環境下政務公開的法制建設,從頂層設計上以立法的形式統一規范人民銀行系統在“互聯網+”環境下政務公開建設及相關配套的法律法規,從而推進人民銀行政務公開在法制的軌道上正常地開展,使政務公開在新環境中發揮最大的作用。同時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對各基層行利用門戶網站及新媒體等公開平臺開展綜合性評價和監督,從而激勵各基層行更好地發揮門戶網站、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在促進政務信息公開、提高金融服務水平方面的作用,推動各單位有效提升政務傳播力、互動力和服務力。
參考文獻:
[1]王卉.新媒體環境下地方政府管理的挑戰與創新[J].K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1):80-83.
[2]楊城.論我國政府信息公開的網絡傳播應用[J].現代情報,2005(3).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鄂州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