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明春
摘 要:德育是教育界乃至全社會都十分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學校德育工作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確定德育主題,安排相應的德育活動。學校德育活動要以豐富多彩的內容,靈活多樣的形式,發揮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使學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關鍵詞:德育;多樣化;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17-020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7.133
德育是教育界乃至全社會都十分關注的問題,是個熱點和難點問題,它涉及學校教育方方面面,也涉及班主任工作以外的許多相關因素。目前,家庭與社會的不利因素,沖淡了學校德育教育的效果。隨著單親家庭、外出務工家庭的增多,這些特殊背景的學生教育面臨著新的問題。部分學生個人利己思想嚴重,社會公德意識較差,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養成缺失,學生對美與丑、善與惡、是與非、榮與辱的分辨能力還需進一步增強。這些已嚴重危害中學生的身心健康,使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形勢不容樂觀。
德育工作要結合不同階段的德育主題,確定相應的德育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實踐和社區公益活動。精心安排和設計活動內容,深入淺出、寓教于樂、循序漸進,用鮮活通俗的語言,用生動典型的事例,用喜聞樂見的形式,用疏導的方法、參與的方法、討論的方法,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如何指導學生積極參加德育活動、煥發班級活力呢?
一、構建隊伍,齊抓共管
要使課外文體活動的開展得以真正落實,首先從思想上高度重視,統一認識,并建立起一只專人管理的隊伍。其次,在工作過程中,由班主任進行精心策劃,班委負責指導,各小組負責實施,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全班學生做到默契配合,形成合力,落實到位。在實施的過程中,不僅要檢查落實的效果,更要注意在落實過程中學生的安全。
二、激發熱情,面向全體
在活動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為原則,因為,對每一個家庭來說,孩子就是他們的希望,不僅文化學習上,文體活動也是如此。因此,一方面對班級文體活動的開展通過比賽在質量上加以考評,另一方面,對學生參與率也有一個相應分數,兩者結合才能確定最后成績,“一個也不能少”不是一句空話。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被大大調動起來,集體榮譽感增強,主人翁意識提高。特別是對個性比較內向的學生,要積極引導加強團結,使他們能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并通過活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他們的認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利用資源,創出特色
(一)充分挖掘校內資源,對學生進行藝體教育
1.充分挖掘校內資源,對學生進行藝體教育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校韻律操、舞蹈、武術、乒乓球、繪畫等校本課程活動,并定期進行藝體展示,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興趣。同時,也可設置象棋、圍棋等,讓學生利用課間進行對弈,對于性格內向不喜歡運動的同學也有一鍛練的場所。給學生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每周可以讓學生自己組織進行才藝展示,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可讓這些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更能增強學生對課外活動的興趣。
2.充分利用重要節日,對學生進行傳統教育
如“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國慶節等這些重要的德育資源,通過開展主題班會,舉行手抄報比賽、演講比賽,促使學生了解中國、了解國情,熱愛祖國,使學生產生共鳴,以情感人、以情服人,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同時,還可以舉行文化節、藝術節等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去,在活動中完成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并提高學生審美觀念和組織能力。通過活動培養人,通過活動教育人,通過活動感染人,培養其主人翁意識。
3.定期開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
“感恩教育”要作為學校教育的永恒主題融入到各階段的教育活動中,以“感恩父母、感恩教師、感恩社會”為核心內容設計相應的活動。通過開展了解我的父母、記住他們的生日的活動,向我的父母致信的活動,為我的父母做一件事情等活動感恩父母;通過校慶慶典、“教師節”慶祝活動、畢業典禮感恩教師;通過各種形式的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感恩社會。通過這項活動,加強家長與學生互相的溝通,提高了學生對父母的關愛,也讓學生懂得尊重他人,對幫助過、支持過和關心過自己的人時時懷有感激的心,學會感恩,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弘揚民族精神,增強對社會的責任感。
(三)積極推動“我與家長共同成長”主題教育活動
充分利用主題班會、演講比賽、讀書卡制作比賽等多種形式,開展“我與家長共同成長”主題教育活動,并不斷創新教育活動的形式和內容。一是利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廣泛征求學生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需求,探討教育學生成長成才的最佳方法,并將其融入到班級的主題教育活動中;二是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加強學生家長、班主任的聯系,豐富溝通渠道;三是大力開展“給父母寫一封信”“給父母的生日發一條感恩信息”“給父母寫一段溫馨話語”等教育活動;四是開展“班級是我家”“我愛母校”演講比賽和“立大志、成大業”征文比賽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加強學生與父母的情感溝通和交流,進一步樹立家庭觀念和感恩父母的意識;增強學生對家庭、集體和社會的責任意識。
總之,積極組織學生廣泛開展課外活動,對于增長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和全面發展學生的良好個性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對于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和集體教育以及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也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田宏.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0(4):82.
[2] 黃艷平.春風化雨潤童心——淺談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的點滴體會[J].科教導刊,2010(21) :20.
[3] 葉玉愛.淺談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的整合[J].中華少年教學版,2011(3):19.
[4] 王建明.學德育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之我見[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2(3):39.
[責任編輯 房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