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行,小學語文教學中越來越強調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使之逐步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就以介紹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的重要性為出發點,針對我國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提出關于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建議,希望能夠引起共鳴,共同促進語文閱讀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審美教育
一、審美教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審美教育已經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審美教育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師所希望能夠達到的教學目標。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深度和廣度逐漸的加深和擴大,教學目標已經從傳統的傳授知識點轉變成為以強調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為主。而通過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道德情操、美德思維的主要方式,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具有重要的審美教育功能?!毙W生由于年齡較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尚不成熟,面對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可能會表現得不耐煩,甚至出現厭學心理,使得教學效果適得其反。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對學生開展審美教育,讓他們通過語文閱讀的學習來感受文章的魅力與趣味,增加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二)開展審美教育可以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
新課改要求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小學生處于學習的初級階段,智力尚未發育完全,而審美教育則在一定程度上會有利于學生智力水平的提高。通過對他們進行審美教育,可以通過調動他們的各種感官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使得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學習積極性,從而強化學生的記憶力和實踐能力。最終,促進自身智力的發展。
二、加強審美教育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
針對小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認知能力上的特點,現有的小學語文教材主要是采取圖文并茂的方式,教師可以利用這一優勢來發掘其中所蘊涵的審美因素開展教學。審美教育,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對美感的欣賞能力,現有的小學教材往往會配上生動的插圖,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好奇的天性對文章的插圖進行講解和巧妙地與文章實際進行結合,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談到“審美教育”,教師一般可以將現階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材的美分為以下幾種美:第一是自然美,如我們印象深刻的《桂林山水》,文章生動的描繪出了桂林秀麗的山水風光,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在課堂上根據文章所寫在頭腦中想象相應的畫面,使學生切實的感受文章所表達出的大自然的壯闊美;其次,小學語文教材中還有一類風格突出的藝術美的文章,這些課文都是來自著名作家的文學作品,為教師開展審美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比如《月光曲》中將鋼琴曲的節奏形象生動的通過句子表現出來,仿佛帶領我們進入到了音樂的世界,教師在講解這類文章時,可以通過抑揚頓挫的朗讀為學生營造出律動的音樂畫面,使之沉醉其中。當然,最重要的一種美就是從作者所希望通過文章傳達出的一種關于社會正能量的美,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棟梁,對他們進行審美教育,使他們學習到有關社會上正能量的思想美,對于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小學課文《挑山工》中,教師可以通過文章中生動的句子描述以及圖文的表現形式,將工人們辛苦的工作狀態以及堅強的精神展示在同學面前,讓學生感受到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和踏實認真的工作精神,達到思想啟迪的目的。
(二)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的主動性
教師自古以來就具有“傳到授業和解惑”的職責,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更是強調了教師教學的主動性。為了提高教學的效果,教師首先要加強自身的專業素質的提高,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短短四十分鐘的時間,帶領學生進入到課堂情境中去。教師可以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方式,將文章中所描述的內容通過朗讀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文章的魅力。通過這種以聲傳情的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對于小學生好動的天性來說,這種方式也能充分吸引他們學習的樂趣,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使得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還應該注重日常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學習是一個雙向的溝通過程,教師在教學之外,還應該注重自身行為習慣的養成,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作用,一個具有良好品德、氣質的老師往往會更加受到學生的喜歡,對于課堂教學的效果 也會起著一定的促進作用。課堂之外教師還應該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針對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與學生的互動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觀點,尊重學生的想法,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起著促進作用。
三、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設施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為現代化教學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多媒體的運用,可以生動的重現文章所描述的場景。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的教學時,可以采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利用聲形并茂的朗讀方式調動學生的情感,增強他們的審美意識,使他們與作品所表達的情感中產生情感共鳴,從而達到美的感受。當然,中國有一句俗話:“實踐出真知”。教師還應該在有條件按的情況下為學生設立一個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他們通過自身的參與來理解文章所傳達的“美感”。
四、結語
小學語文閱讀的審美教育,不僅是相應新課改的一個重要教學改革,也是我國現代化教學進步的一個重要表現,對于提高教學效果和培養學生的美德修養至關重要。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棟梁,社會的發展需要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而語文教學的審美教育則是其中的重要一步。當然,凡是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教師的教學時間有限,針對語文學科的特點,針對不同的課文,教師也應該適度選取需要進行教學的美點進行審美教育的拓展,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得到美的啟發。
參考文獻:
[1]呂曉英.活·實·美——也談語文教育改革[J].南京曉社師范學報,2001,(09).
[2]謝皓雪.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新西部,2013,(32).
[3]肖英琦.淺談評議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04).
(作者簡介:陳惠珍,本科學歷,廣東省河源市源城區太陽升小學,職稱:小學語文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