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克軍
[摘 要]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提出了建設現代農業的理念,農業產業結構也不斷地調整,農業生產產量和效率也不斷提升。農業現代化理念的推廣和實施需要先進的農機技術裝備作為后備支撐,實現農業機械化發展。
[關鍵詞] 農機技術裝備 發展現狀 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 S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5-0221-01
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出發點是進行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農業生產質量和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業機械化技術裝備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現階段,現代化的農機裝備不僅僅只是代替農業勞作機械,而是向著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目前,農機化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縣農委的直指領導下,全體干部職工凝心聚力,圍繞著全縣農業農村工作整體部署,以認真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以農機化推進工程為抓手,以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為突破口,強化責任意識,主動作為,扎實工作,優化服務,奮力開拓創新,促進該縣農機技術裝備快速健康發展,順利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1 蒙城縣農機技術裝備發展現狀
2014-2015年,全縣農機化總動力穩步增長,農機總動力242萬千瓦;各類拖拉機8.5萬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7100臺;小麥聯合收割機5500臺,玉米聯合收獲機2400臺;各類配套農機具21.6 萬臺;農機化經營服務收入9.2億元,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85.5%;農機專業合作社73家。4555萬元農機補貼資金順利落實到位,補貼機具6437臺,受益農戶(農民專業服務組織)5498戶。
2 農機技術裝備面臨的問題分析
2.1 農機補貼問題
隨著地區農業機械化不斷發展,申請享受補貼的農戶數量不斷增多,在確定補貼對象過程中,采用了農民群眾比較容易接受的抽簽方式進行確定,一部分農機戶為了能夠得到了國家資金補貼,動員自己的親屬幫忙參與抽簽,導致很多虛假申請信息出現,這就給農機審核工作開展帶來不小的難題。
2.2 示范基地和示范戶投入不足
蒙城縣現有的幾個農機化示范基地和幾十個示范戶由于投入不足,只能是維持現狀,規模較小,自身造血功能不強。同時,由于投入不足,農機機耕道建設也面臨不小的問題。蒙城縣由于鄉村道普遍存在窄的問題,而且建設后的鄉村道限高限寬,給大中型農業機械的道路通行帶來一定的麻煩。
2.3 小型農機設備較多,高性能農機具較少
目前,在全縣所擁有的農機設備中,超過六成以上的都是小型農機設備。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度以來,農民群眾以規模經營為主,家家種田,戶戶購機,形成了小型農機設備多,大型農機設備缺少的局面。現在,農機技術裝備結構雖然不斷進行優化,但是小型農機設備依然偏多,農機利用率較低,使得大量農機設備閑置不用,造成了不小的資源浪費。由于動力化機械作業單一,嚴重制約了地區農機化發展,高性能農機技術裝備無法很好的在地區推廣應用。本縣小麥、玉米等糧食型作物的耕種收獲的機械化水平已經達到九成以上,而一些經濟類作物如蔬菜、設施農業機械化水平不足。現今,以設施大棚為主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對高性能的經濟型農機設備的需求量不斷提升,解決這方面問題就成為制約地區農機技術裝備發展的重要因素。
2.4 農機和農藝發展不協調
在本縣農民群眾對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和機械設備的認知性不足。農民群眾不能改變傳統的耕作習慣,導致先進的耕作技術得不到高效地推廣應用,從而嚴重影響到先進農機設備和農藝技術的相互融合[1]。
3 農機技術裝備發展對策分析
3.1 強化各方投入,完善農機購置補貼問題
①在農機購置補貼操作中,采取在補貼方案公布后,由農民先行購置機具,然后帶著購機發票、合格證進行注冊登記,辦理入戶辦證手續,憑入戶辦證手續進行申請,超過計劃指標時公開抽簽確定補貼對象,可有效地杜絕圍標問題。②在示范基地建設中,依托當地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機構的技術力量和設備,整合各方投入,建設一個綜合性的農機化技術推廣運用基地,增強自身發展活力,扶優扶強。③在農田基本建設項目和現代農業發展項目建設中,把機耕道建設列入其中,以利于大中型農業機械的發展。
3.2 加大農機推廣力度,調整和優化農機裝備結構
①積極開展“農機推廣年”活動,結合現代農業發展項目、農機化產業發展項目、農業機械化示范縣創建專項資金項目等的組織實施,多舉措多形式宣傳推廣農作物秸稈粉碎還田、玉米板茬直播、小麥精少量播種等技術,致力推廣大面積的秸稈粉碎還田和玉米板茬直播作業。②積極開展不同耕整地技術、不同的秸稈處理方式、不同的保墑耕作播種方式、不同的深松深度等方式和條件下對作物播種、作物產量和土壤理化性狀的影響的對比試驗示范,做給農民看,引導農民干。③由糧食作物機械化向著經濟作物、林果業、設施農業和養殖業機械化方向轉變。重點推廣棉花、蔬菜、瓜果生產機械、植保機械和加工機械等,不斷拓展農機化服務范圍,適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需要。④由農副產品初加工機械化向著精細加工、貯運機械化方向發展,逐漸使得農業生產向著一體化方向發展,提高農產品價值和附加值。
3.3 增強農業機械化服務能力
①開展高級職稱或農機專業碩士研究生從事農機推廣工作[2],要大力開展“責任落實好、裝備設施全、作業水平高、服務技術優、示范帶動強”的農業機械化示范鄉鎮創建活動,鼓勵農機經銷企業通過互聯網搭建農機供需信息平臺,健全農機售后維修服務網點,以村或聯村為單位,培育1-2個農機簡易維修服務站,確保農機在農時連續作業。通過信息、辦證、技術等方式支持開展跨區域性接茬作業服務。②培育新型農機經營主體。加快建立以農機服務超市為平臺,農機大戶為骨干,農機專業合作社為紐帶的新型農機服務體系。優先把農機購置補貼和金融、保險、擔保等信貸資金向農機大戶和農機專業合作社傾斜,支持鼓勵農機大戶和農機專業合作社承擔農業開發、農機作業和新品種、新技術推廣項目,幫助農機大戶和專業合作社普及推廣農機技術新知識和實用操作新技能。
參考文獻
[1]對進一步普及基層農機技術的思考[J].陳忠祥,吳朝林.河北農機. 2016(07)
[2]農機技術創新 是實現農機化的保證[J].古茂華.現代農業裝備.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