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貴清
【摘要】古詩詞鑒賞作為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的重要構成,高效開展古詩詞鑒賞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與鑒賞能力,對推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關鍵意義。本文主要結合近年來語文古詩詞教育課程經驗,以粵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為例,對古詩詞鑒賞教學有效性實施的策略進行分析,以期可以有效提升高中語文古詩詞課程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高中;古詩詞;鑒賞;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詩歌鑒賞作為高考語文中較為常見的題型,也是高中生普遍表示學習起來有困難的知識。因為古詩詞自身具備不定性,在遇到不同的題目時需要學生充分調動所學的基礎知識,所以大部分學生會表現得尤為緊張,嚴重影響到課堂學習。
一、帶領學生細致解析詩意
通常情況下,古詩詞都是運用最為精簡的語言來表現多元化的意象、表述真情實感的,這也進一步加大了古詩詞的學習難度。要想切實有效地對古詩詞鑒賞,就需要側重引導學生對古詩詞的詩意理解,深度剖析古詩詞想要表達的思想與情感。只有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全面剖析古詩詞的詩意,才可以從根本上避免出現指鹿為馬、含含糊糊、亂貼標簽等問題。因此,要想有效實現對古詩詞的鑒賞,就必須弄明白古詩詞的含義,從而為更好地鑒賞奠定扎實的基礎。簡單地說,就是要求學生事先對古詩詞涉及的信息進行掌握。通常情況下,詩詞鑒賞需要考慮到題目、作者、創作背景、注釋、思想、內容等信息,只有全面獲悉古詩詞想要表達的信息,才可以系統把握古詩詞的詩意。
如教師在教學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詩經兩首·氓》時,《詩經》是我國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中期的500年間的古代社會生活。《氓》在回憶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戀愛前后、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賦比興手法的運用,激發了讀者的聯想,增強了意蘊,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如第一章:“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則是運用賦的手法寫男子向女子求婚;第三章“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以桑葉之潤澤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顏亮麗。另一說,用桑葉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時。總之,在引導學生鑒賞古詩詞過程中,必須要從古詩詞中多個方面的剖析為出發點,全面解析古詩詞內容,進而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導學生對古詩詞進行鑒賞過程中,需要及時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鑒賞視角的不同,學生也會解讀出諸多不同的情感。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鑒賞曹操《短歌行》這首詩歌時,教師需要及時打破學生固定的解析思維,引導學生從作者當時所處的意境與內心活動的視角為出發點,精準無誤地把握作者的真實想法,進而體會曹操對“憂”的超越以及從而體現出來的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精神。
二、精準把握古詩詞鑒賞專業術語
正如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先讓學生記錄一些數學計算公式,將其作為解決現實問題的理論依據,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也是如此,只有學生真正掌握文學鑒賞所需的術語,才可以有效提升古詩詞鑒賞教學有效性。通常情況下,高考語文對古詩詞鑒賞內容的考查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古詩詞中心思想、語言、敘事手法、表達技巧、人物形象及情感等。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從以上一個視角鑒賞古詩詞,如修辭方法: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抒情手法可分為兩大類,即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情,又稱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又分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諷今、敘事抒情;描寫手法主要包括: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等;表現手法則包括:想象、聯想、類比、象征、烘托、對比、渲染等。高中生只有真正理解以上專業術語,才可以在實際鑒賞古詩詞過程中,不斷提升自我文學審美鑒賞能力。
三、不斷積累解題技巧
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是存在一些規律的,而提升學生鑒賞能力的最佳途徑則是不斷積累鑒賞題答題技巧,在實際鑒賞過程中做到成竹在胸。古詩歌作者在初期創作作品過程中,經常會選擇托物言志的形式,即借助具體情境事物的描寫來闡述內心想要表達的情感。學生在鑒賞有關靜物類詩詞作品時,教師需要逐步引導準確定位與解析景物描寫的諸多知識,隨后深入分析景物中涉及的情感因素。通過有效引導學生借助詩詞注釋或信息網絡等多種途徑深入感知詩詞內涵,并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對古詩詞中提及的情景進行敘述,進而有效強化學生的鑒賞能力。
四、結語
要想切實有效地提升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質量,離不開語文教師長時間的教育實踐。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積極總結教育經驗,挖掘教育經驗,引導學生深度剖析古詩詞詩意,進而從根本上促進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戴華.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古詩詞鑒賞障礙突破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4.
[2]張曉蕾.高中古詩詞鑒賞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6.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