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四林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氛圍、情境,多層次、全方位地鼓勵學生說,訓練學生說,強化學生說,以提高小學生的說話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生;說話能力;培養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的現狀是重“寫”而輕“說”,教師把大部分精力傾注在學生的局面習作上,而忽略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因而導致大部分學生聽說能力差,導致教學走進了乏味低效的死胡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氛圍、情境,多層次、全方位地鼓勵學生說,訓練學生說,強化學生說。
一、創設良好的氛圍,激發說的欲望
創設良好的氛圍是做好教學工作的重要因素,因為只有在和諧的氛圍中,學生才會“心理自由”、“心情愉悅”,而這些正是形成強大控制力、滲透力的感染力并達到明朗、、愉悅的關鍵。因此,語文教師必須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說”的氛圍。
1.激發說的興趣,克服膽怯心理。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要接觸的事物和應掌握的對象產生興趣,就會以愉快的心情、飽滿的熱情、充沛的精力、積極的態度去接近它、研究它。我在教低年級學生正確使用動詞時,設計了“誰來了”的桌上游戲。“小魚游來了”、“小兔跳起來了”、“小鳥飛來了”、“小烏龜爬來了”,學生邊說邊表演“游”、“跳”、“飛”、“爬”等動作,在表演中學生說話,大在提高了學生說話的興趣。
2.創設說的情境,體味游戲樂趣。
教師組織好教學的關鍵是抓好三個階段,即起始階段、中間階段和結束階段。教師每堂課都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在上課開始就啟動思維。中間階段是關鍵,教師必須以最大的熱情和活力組織學生積極地探索新知識。如在教學《動物的叫聲》一課時,起始階段我讓學生聽各種動物的叫聲,并讓學生表演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強烈的新奇感把學生的求知欲推向了高潮;中間階段我因勢利導讓學生看圖“請來動物園”,啟發學生說出有哪些動物?又有哪些動物正叫?這些聲又分別怎樣形容?這時學生的情緒高起來,有的說:“我好像聽到考慮的呼嘯聲。”有的說:“我聽到了斑馬的嘶鳴。”又有的說:“我聽到雄獅的怒吼。”還有的說:“我好像聽到了遠處森林里狼的嚎叫。我最喜歡樹上鳥兒鳴叫。”結束階段也很重要,要使學生產生“課已完而意未盡”之感,有著回味無窮的樂趣。
二、利用課堂陣地,實施說的訓練
朗讀是鍛煉學生說辭的重要方法。教師要充分發揮示范作用,給同學范讀課文,讓學生掌握語氣、語調、語速、重音、停頓等朗讀常識。作品中蘊含的豐富感情,能激發學生自身的情感潛勢,學生容易受到美的熏陶,讀起來就瑯瑯上口、生動感人。這樣優美生動的語言很容易在學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復述也是培養說話能力的有效途徑。復述時可復述全文,也可復述重要片段;可詳細復述,也可簡要復述。我在教《小音樂家揚科》一文時,讓學生自己復述,把小揚科那悲慘的命運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催人淚下。這樣既鍛煉了說話能力,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三、搭建多彩平臺,豐富說的形式
培養學生說話能力,至關重要的問題是選擇好的材料,讓學生有話可說。
1.利用晨會五分鐘說。
我設計的晨會五分口語訓練的題材廣泛,古今中外無所不包,天文地理無所不含,或是名言警句,或是奇聞軼事,或是大政方針,或是偉人志士,可以是你崇拜的歌星影星,也可是你身邊的平民百姓……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有話可說,此訓練可梯度展開。第一階段可照本宣科,要求吐字清晰、聲音洪亮。第二階段,脫稿演講,要求態勢達情。第三階段即席演講,語言要昂揚頓挫,內容要真實感人。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說話能力會明顯提高。
2.配合班會、隊會針對說。
班會是班主任總結班內工作的主渠道,更是進行德育的示范課。我在開班會時兼訓練說話能力與德育為一體,精心擬定一些有關演講題目,如“談如何當好班集體的小主人”、“小議亂扔饅頭”、“怎樣保護公共財產”等,借以調動學生情感,激發學生說的欲望,從而啟迪學生思維,達到寓教于說的目的。
3.聯系生活實際自由說。
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去做去說,如詩歌朗誦會、體育比賽、參觀、游覽等。由于是學生親眼所見、所聞、所感,說起來準、實、順。讓學生無拘無束地表達,內容不受他人命題或其它任何條件限制,有什么要告訴別人的,就讓他說什么,要表達什么就表達什么。久而久之,學生就養成了說話習慣。
四、創建評估體系,活躍說的氣氛
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踴躍說話的積極性,我對學生說話能力進行評價,給優秀個人或優勝小組進行適當精神、物質獎勵,并將此成績的20%計入語文總評成績。評估體系的創建,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活躍了說話氣氛,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后進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全面提高語文水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