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課堂充滿趣味性,將會直接有效的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特別是小學教學,更應該運用好趣味引領的教學手段,為學生的小學階段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具有趣味性的教學環境也是新課改的要求之一。因此,讓小學生的學習課堂充滿趣味性,讓課堂更具有感染人的魅力是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師所追求的目標方向,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及全面素質的提升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通過對趣味引領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作用和意義展開研究與分析,闡述了如何增強小學語文課堂趣味性,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趣味引領;有效性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代語文教學目標及需求,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亟待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當結合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采取適用于小學生個性發展特點的教學方式和方法,著力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興趣引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能夠激發小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提高小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主動性,提升學生課堂集體教學的有效性,刺激學生個體追求個性發展的動力。
一、創新課程導入,激活課堂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開始,精心設計的課程導入是精彩課堂的一部分。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課堂的導入形式,讓學生持續保持求知的欲望和參與課堂教學的動力,活躍課堂氛圍,增加課堂趣味,幫助教師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和質量,促進學生提升對新知識的接受和理解能力。
(一)設問式。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針對新的教學內容設置問題,采取提問式導入新教學內容,增強課堂教學的參與性,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例如,在講授小學課文《養花》一課時,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自覺思考:同學們喜歡花嗎?哪位同學養過花?養的什么花?你能談談養花的感受嗎?等等這些問題會讓學生特別有回答問題的欲望,問題貼近學生生活,更具備參與互動性。
(二)引入式。小朋友都喜歡聽故事,故事當中人物性格飽滿,色彩分明,故事情節起伏有變,比較符合該年齡段學生群體的心理特點,滿足了小學生強烈的好奇心。例如,在學習《狐貍和烏鴉》一課時,采用故事導入:從前,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一只狐貍出來找東西吃,來到一棵大樹底下,一抬頭看見烏鴉嘴里叼著一塊兒肉,饞的直流口水,可他們一個在樹上,一個在樹下面,但是,最后那塊肉卻到了狐貍的嘴里。同學們,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嗎?那就跟著我一起去課文里找一下答案吧!故事引入懸念疑問激發了學生探索未知問題的求知欲望。
(三)情境式。身臨其境,置身其中是情景設置帶給人的感受,特設的情景能夠幫助學生想象力的激發和情感的產生。把學生帶進設置的情景中,融入新知識:例如,在教授《駱駝與羊》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情境:在動物的王國里,有時也會像人一樣發生爭論,今天就有兩位動物不知怎么爭論起來了,你們想知道,爭吵的動物都有誰,又因為什么而爭吵嗎?該情境的設置引導學生去新的課程內容中找到未知的答案,調動了學生探索未知的積極性。
(四)感染式。音樂是跳躍的精靈,它有生命有靈魂,是極富感染力的藝術。音樂能夠凈化人的心靈,將音樂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不僅能夠渲染課堂氛圍,還能夠將學生逐漸引入教師創設的情景之中,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語文課堂的魅力。例如,小學教師在教授《找春天》這一課時,可以在課程導入時選用《春天在哪里》這首歌,將音樂中歡快、活潑、充滿活力的藝術氛圍帶進了語文課堂,仿佛將春天的生機與色彩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用聽覺去感受春天。
二、深入形象教學,增加教學趣味
小學生理解和想象能力的有限,要求教師要學會采取多種手段和方式幫助學生呈現出形象、生動的教學內容。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的教學技術手段不斷優化提升,課堂多媒體技術的普及將滿足小學生現階段的教學需求,增加小學課堂的趣味性。小學語文教學內容豐富多樣,知識點多,拓展面廣,如果單單憑著教師的板書和語言講授,課堂教學效果是遠遠不能滿足需求的,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將圖片、聲音、語言和音樂結合起來,將所有抽象不容易理解的內容以形象生動的形式更加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眼前,以多種多樣的形式豐富課堂內容,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在課堂教學中,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例如,在古詩《絕句》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呈現出一幅美麗的春景圖:翠綠的楊柳青翠欲滴、迎風飄揚,兩只黃鸝在柳枝之間嬉戲,一展歌喉,唱出動人的歌曲,成隊的白鷺飛翔在藍天之上。多媒體技術讓抽象的古詩內容躍然紙上,多媒體播放詩歌朗誦,讓學生享受詩歌的韻律之美。
三、豐富課堂活動,重視課堂參與
新課改背景之下,課堂教學模式不再是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呆板落后的教學方式,不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導致學生越學越被動,剛開始學的興奮和喜悅也將會被埋沒在老師滔滔不絕的講授和單調的提問之中。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不斷深化下,教師的教學方式得到改進,現在的教學課堂更加活潑,互動形式更加多樣,不再是單一的提問,有時甚至是將提問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然后去解決問題,最后學生分組討論,由老師來做課程總結。
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應積極豐富課堂互動形式,把探索未知的主動權和學習的主動權交回到學生手:如小組討論,市場調查,情境再現等多種多樣的課堂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小學學生的學習內容,也讓語文課堂教學更加具有參與性和互動性,讓學習更加愉快,更加有效。
四、建立評價機制,激勵學生進取
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和壞可以通過課堂評價環節來檢驗。這個環節即是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是檢驗教師得教學效果,通過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教師可以及時調整教學進程和計劃,確保整個課程的教學效果。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評價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動力,教師對學生積極向上的評價激勵學生更加積極上進,對今后的學習更加自信。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讓課堂教學更加具有趣味性。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會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從而幫助學生取長補短,促進每個學生全面發展。課堂評價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加深入,彼此之間更加了解,鍛煉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增加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耀軍. 如何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J]. 學周刊,2017,(03):116-117.
[2]王慶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探討[J]. 中國校外教育,2015,(02).
[3]葉玉成. 趣味引領,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J]. 中國校外教育,20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