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目標和學習態度現狀出發,論述學生學習目標與學習態度之間的關系,通過實驗活動,發現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有明確改善,并提出應幫助學生建立定向學習目標,學習目標的建立要具體、分階段性、分科目,學習目標要有考核檢驗機制。
【關鍵詞】中職學生 學習目標 目標定向 學習態度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4B-0077-02
目標是前進的方向、行動的指南,指引和引導著我們的行為,影響著我們的態度。沒有目標,人就會迷失方向,就會失去行為的動力,消極面對生活。因此,目標的確立十分重要。目前,部分中職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十分消極,這是否與他們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有關呢?為了弄清楚學習目標與中職生學習態度之間的關系,本文以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為例進行探索。
一、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目標和學習態度現狀
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消極學習心理的克服路徑研究中,筆者通過交流和問卷調查對中職學生學習目標和態度進行了解,并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情況如下。
(一)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目標定向相關情況。具體情況如下:
1.專業了解的欠缺性。在和學生的交流中,問及學生“你對所報考的學前教育專業有了解嗎?”“你知道這個專業是學什么的嗎?”“這個專業畢業后的就業方向是哪些?”28% 的學生選擇不了解;24% 的學生選擇了解一些;40% 的學生只是聽說過;8% 的學生對該專業都沒有聽說過。對專業不了解,學生如何建立專業目標?如何以目標引領自己?
2.專業選擇的被動性和盲目性。在問卷中,“你現在所學的專業是?”只有 15% 的學生是自己選取這個專業,38% 的學生是跟隨他人,47% 的學生是由自己父母為自己定的。專業選擇的被動局面和從眾局面,將會使目標的建立也是被動的。被迫的、強制性的東西難以激發人的主動行為。
3.學習目標的不確定性。在問卷調查中,在問及學習目標是否明確時,有半數學生選擇了一般和沒有明確目標。對于問題“你上學學習,期望自己?”35% 的學生選擇“父母要我來讀,能拿個文憑就可以了”,10% 的學生選擇“基本掌握就行了”,35% 的學生選擇“沒有認真想過”,20% 的學生選擇“能較好掌握所學專業的知識,為今后學習或工作打好基礎”。
(二)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態度現狀。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表現怎么樣呢?調查情況如下:
在問卷調查中,問及“上課時你會經常逃課或遲到嗎?”33.3% 的學生選擇了偶爾,對問題“遇到聽不懂的問題是否會向老師請教”,有超過半數的學生選擇了偶爾,對問題“上課時間,你在課堂上通常做些什么?”33% 的學生選擇了玩手機和看小說、聊天、睡覺,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見的學生占到剩下的三分之二。當被問及“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你的態度是?”大多數學生并沒有多大的感觸,持無所謂的心態。在問題“上課有做筆記的習慣嗎?”50% 的學生選擇“有時記,有時不記”。在問及“你是否能經常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12% 的學生能經常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35% 的學生偶爾,53% 的學生從來不。另外,對課余時間進行統計,55% 的學生課余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只在 1 小時以內。
以上表現說明現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相當消極。
二、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目標實驗方案
從以上調查情況可知,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的情況下,學習態度和行為表現是消極的。那么學習目標是否真的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表現呢?筆者對此進行了實驗研究。
實驗內容分為兩大部分:第一大部分為專業了解,包括:(1)專業講解。講解什么是學前教育和學前教育專業,學前教育專業的由來,學前教育專業主要學些什么。(2)政策解讀。解讀國家政策、地方政府政策對學前教育及學前教育專業的相關要求及扶持。(3)就業方向及形勢分析。講解學前教育專業畢業后可從事的職業,結合本地區幼兒園及幼兒教師實際情況進行分析。(4)經驗分享和見習體驗。邀請幼兒園老師和畢業生來給學生分享她們的經驗,也安排學生進入幼兒園見習體驗。通過這四種方式,讓學生全方位地了解專業,設立一個大的導向性的學習目標和方向。
第二大部分為聯合各學科任課老師設立學科階段性學習目標。以學習目標為導向,引領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改變消極學習態度行為,促進良好學習行為習慣的養成。比如對于理論課程每章節學習目標分三個層次:識記知識要點、理解知識要點、運用知識要點。在什么時間段你的任務是識記知識點,什么時間段你要達到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又如技能課,一個月要會彈、唱、跳幾首兒歌曲目。
實驗希望通過以上兩部分由大到小,由抽象到具體,來幫助引導學生設立明確的學習目標,進而觀察學生學習態度、行為的轉變,以期發現學習目標定向與學習態度行為之間的關系。
三、實驗研究結果
通過實驗研究發現,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行為與學習目標明確與否存在著一定的正相關關系。主要證據是通過實驗研究活動后,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比未進行實驗研究前有明確改善,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學生的學習態度變得活躍、積極。經過實施專業講解、政策解讀、就業分析、幼兒園見習等活動后,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知道從學前教育專業畢業后是做什么工作,學習這一專業應該具備什么樣的能力。特別是通過到幼兒園見習,學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建立了一個更具體的學習目標和方向,學習變得積極主動了。比如,學生的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實驗活動之前統計只有 12% 的學生能經常做到課前預習,在進行實驗活動之后,這個數據提高到 20%-25%。又如,課堂上學生參與者度提高了,師生互動情況變得比較好,在實驗活動實施期間任課老師向筆者反饋學生學習狀態要比以前好。
第二,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實施實驗活動引導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目標定后,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增強了,表現在:一是用在學習上的時間增多了。活動實施之前,大多數學生到教室和離開教室的時間準時準點,不提前不延后,作業完成情況比較差,任課老師會讓筆者催問學生作業。活動實施后,觀察到學生在教室停留的時間變長,作業完成情況也有所好轉。二是學生會自發組織學習訓練。活動實施前,班上學生的一些技能練習都要老師盯著才去。活動實施學習目標定向以后,學生為了達到目標,能自發自覺的組織練習了。三是學生學習變成“我要學”。活動實施后班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了,連平常不怎么愛學習的學生,在自習課時也會向筆者提出申請去練習技能。
第三,學生的學習效果良好。活動實施后,每個學生的學習都有明顯的進步,一些基礎差、不愛學習的學生經過努力,各方面技能得到提高。可以說,是學習目標的建立改變了他們,激勵了學生的進步。
四、建議
通過以上實驗研究前后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行為表現、學習效果結果對比,提出以下建議。
(一)幫助學生建立定向學習目標,改變消極的學習態度。學習目標定向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消極的學習態度改變有促進作用。沒有確立學習目標前,學生的學習態度消極,學習行為懶散,學習效果不佳;學習目標定向后,學生的學習態度變得積極主動,學習行為自覺,學習效果良好。學習目標定向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改變學習的消極狀態。因此,對于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消極學習態度的改變,可以從幫助學生建立定向學習目標入手。
(二)學習目標的建立要具體、分階段性、分科目。調查發現,中職學生文化基礎相對薄弱,領悟力不強,學習目標定向過于籠統,學生不能理解,不懂如何去操作實施。例如,對于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而言,教師給學生設定的目標為畢業時成為一個合格的幼兒教師。什么是合格的幼兒教師?這個目標過大,過于籠統,學生不能把握,無法實施達到。要把這個目標分解成幾個小目標,分階段來實現。如第一學年理論上技能上達到什么程度,第二學年理論上技能上又達到什么程度,第三學年又如何,等等。總之,目標的設定越具體越好。
(三)學習目標要有考核檢驗機制。對于給學生設定的階段性學習目標,要有階段性的考核檢驗,檢查學習目標達到情況,目的一是形成教學反饋,二是以考核機制來督促學生學習的進行。中職學生自控力不強,意志薄弱,學習不能持之以恒。如若沒有考核檢查機制,學習目標定向會如同虛設,起不到對學生學習的引導、激勵和督促作用。
總之,我們必須幫助和引導學生設立明確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是激勵學生學習、改善學生消極學習態度、努力上進的有效路徑。
【參考文獻】
[1]石雷山,高峰強,王 鵬,等.成就目標定向對學習倦怠的影響:學業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學,2012(11)
[2]陶德清.學習態度的理論與研究[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
[3]雷 靂,汪 玲,Tanja CULJAK.目標定向在自我調節學習中的作用[J].心理學報,2001(4)
【基金項目】2015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消極學習心理的克服路徑研究”(GXZZJG2015B177)
【作者簡介】侯艷清(1985— ),女,廣西興安人,碩士,北部灣職業技術學校,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