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樹華 賀一新

【摘要】 目的 觀察雙黃連口服液(兒童型)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16例支原體肺炎患兒,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58例。兩組患兒均給予常規治療, 在此基礎上實驗組患兒采用雙黃連口服液(兒童型)聯合阿奇霉素治療, 對照組患兒采用阿奇霉素治療。觀察和對比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血清炎性細胞因子水平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4.83%, 高于對照組的81.0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干擾素-γ(INF-γ)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IL-6、IL-8、TNF-α、INF-γ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雙黃連口服液(兒童型)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能使病情顯著改善, 血清中炎性細胞因子水平降低, 臨床效果更好, 安全可靠。
【關鍵詞】 小兒支原體肺炎;雙黃連口服液;阿奇霉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5.064
肺炎支原體(MP)是引發兒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 肺炎支原體肺炎是兒科呼吸系統常見疾病, 近年來, 我國小兒支原體肺炎發生率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表現為發熱、陣發性刺激性咳嗽、喘憋、呼吸困難等, 給患兒帶來很大痛苦, 臨床上主要以紅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環內酯類藥物治療, 由于支原體肺炎感染臨床表現多樣, 病情輕重不一, 單獨使用抗生素治療, 臨床效果仍略有欠缺[1]。作者對本院確診的小兒支原體肺炎采用雙黃連口服液(兒童型)聯合阿奇霉素治療, 取得的效果較為滿意,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無嚴重并發癥的支原體肺炎患兒116例作為本組研究對象, 均符合《實用兒科學》中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標準[2]。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58例。實驗組男女比為33∶25;年齡1.1~7.0歲, 年齡構成:<2歲5例、2~6歲36例、>6歲17例, 平均年齡(4.9±1.4)歲;平均發病時間(29.1±5.3)h。對照組男女比為35∶23;年齡1.2~7.0歲, 年齡構成:<2歲6例、2~6歲37例、>6歲15例, 平均年齡(4.7±1.2)歲;平均發病時間(28.3±5.0)h。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兒均實施氨茶堿、β2受體激動劑和抗過敏藥物等常規治療。對照組給予阿奇霉素治療, 注射用阿奇霉素枸櫞酸二氫鈉, 靜脈滴注, 藥物劑量為15 mg/(kg·d), 連續使用5 d, 然后調整為阿奇霉素分散片口服治療, 劑量為10~12 mg/(kg·d), 1次/d, 連續使用3 d, 停藥4 d后再繼續使用4 d。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雙黃連口服液(規格:10 ml/支, 河南太龍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口服, 1~3歲, 10 ml/次, 3次/d;4~7歲, 20 ml/次, 3次/d。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和對比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血清炎性細胞因子水平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療效判定標準[3]:治療3 d, 發熱癥狀消失, 咳嗽顯著改善, 肺部啰音顯著減輕, 胸部X線片顯示肺部陰影完全消失或大部分消失為顯效;治療5 d, 發熱顯著緩解或消失, 咳嗽改善, 肺部啰音減輕, 胸部X線片顯示肺部陰影吸收明顯為有效;治療5 d, 發熱癥狀無緩解, 咳嗽無改善, 肺部啰音無明顯變化, 甚至癥狀加重, 肺部X線片顯示肺部陰影未見吸收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臨床療效 實驗組顯效36例、有效19例、無效3例, 總有效率為94.83%;對照組顯效26例、有效21例、無效11例, 總有效率為81.03%。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血清炎性細胞因子 治療后兩組IL-6、IL-8、TNF-α、INF-γ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IL-6、IL-8、TNF-α、INF-γ水平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3 不良反應 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7例(12.07%):胃腸道反應3例, 注射部位疼痛2例, 皮疹2例;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5例(8.62%):胃腸道反應2例, 注射部位疼痛2例, 皮疹1例。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小兒支原體肺炎又稱為“原發性非典型肺炎”, 由飛沫傳染, 吸附于宿主呼吸道上皮細胞表面, 使纖毛活動受到抑制, 破壞上皮細胞而發病。紅霉素為傳統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首選藥物, 但是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 限制了其在臨床的廣泛應用。阿奇霉素是臨床常用的抗生素之一, 為新一代的大環內酯類藥物, 藥物動力學特性顯著優于紅霉素, 口服吸收速度快, 組織濃度為同期血藥濃度的10~100倍, 與非炎癥部位比較, 炎癥部位的濃度高6倍, 血漿半衰期長, 抗生素后效應明顯, 在支原體肺炎的治療方面效果得到廣泛肯定, 但由于抗生素的廣泛應用, 部分患兒對阿奇霉素產生了耐藥性, 單獨應用西藥, 難以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4]。
小兒支原體肺炎屬于中醫“溫毒、喘嗽”范疇, 病因為感受風濕邪氣, 引發肺失宣肅, 肺氣不得以宣, 引發發熱, 肺失于宣肅引發咳嗽, 治療宜以疏風解表, 清熱解毒, 養陰清肺為主[5]。雙黃連口服液是一種純中藥制劑, 主要藥物為金銀花、連翹、黃芩, 金銀花性甘苦寒, 有清熱解毒作用, 善散肺經熱邪, 主要藥理作用為抗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抗病毒(如流感病毒)、抗炎、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淋巴細胞轉化, 抑制炎癥);黃芩性苦寒, 有清熱瀉火, 涼血作用, 可清肺火及上焦實熱之火, 臨床廣泛應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的治療;連翹性苦微寒, 有清熱解毒作用, 善清心火而散上焦之熱,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等抑制作用較好, 三種藥物聯合作用具有表里雙解, 氣血兩清的功效, 共奏清熱解毒、辛涼解表之功。雙黃連制劑在臨床廣泛應用, 效果受到肯定, 臨床適應證包括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胃腸道疾病、肝膽疾病、泌尿系統疾病、皮膚科疾病等。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 雙黃連有廣譜殺菌、抗病毒、抗氧化作用, 同時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和抗炎作用[6]。因此, 雙黃連口服液在小兒支原體肺炎的治療過程中效果理想。本組資料顯示, 實驗組經治療后總有效率、IL-6、IL-8、TNF-α、INF-γ均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 雙黃連口服液(兒童型)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 能使血清中炎性細胞因子含量降低, 快速改善患兒的發熱癥狀, 對于咳嗽、促進肺部陰影的吸收也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安全有效, 建議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宋治軍, 范華.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效果觀察及安全性評價.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5, 26(17):3846-3847.
[2] 胡亞美, 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1286-1288.
[3] 席玲.炎琥寧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療效觀察.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 2010, 10(4):44-45.
[4] 邵小燕.阿奇霉素與紅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臨床比較研究.中國婦幼保健, 2012, 27(10):1487-1489.
[5] 趙蘭花, 李寧, 徐征, 等.雙黃連輔助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效果觀察.醫藥, 2015(18):194.
[6] 程衛光, 邱培全.雙黃連霧化吸入治療小兒病毒性肺炎療效的觀察.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07, 28(19):2332-2333.
[收稿日期:201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