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超凡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師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要力量,也是大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要傳播者,但傳播什么、如何傳播是關鍵,前者考核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師的價值觀,后者彰顯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師的職業水準。十八大報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國學經典匯集了中華民族在長期發展中總結出的思想精華和生活智慧,它蘊藏著中華民族在歷史演進中形成的閃光道德傳統,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師適當學習國學經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文章從多個方面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學習國學經典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國學經典;高校思想政治教師;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一、國學經典本身來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智慧的結晶,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繼承和發揚
十八大報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都需要在一定的傳統文化基礎上加以變革、創新和發展。國學經典體現了中華民族獨特的魅力,正是這種獨特的魅力,才使我們顯得與眾不同,有其獨特的個性。
拋棄傳統,就等于丟掉根本,等于割斷自己的精神命脈、喪失文化的特質。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文化發展的母體,我們應當懷著溫情和敬意自豪地去繼承和發揚。特別是當下正處于社會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體制、政策有待完善,社會矛盾錯綜復雜,物欲橫流,人心浮躁,我們更需要感悟國學經典,提升人生境界。
二、學習國學經典對提升高校政治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有著重要意義
國學經典蘊含有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這在很多方面得到了體現。首先,體現在對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相互關系的獨到理解上,如古圣先賢認為,人之所以異于禽獸,在于人有道德,有精神追求。其次,體現在中國古人對理想的不懈追求上。如無數志士仁人對“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再次,體現在對道德修養和道德教化的重視上,如將“立德”置于“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之首,重視人的道德品質的養成。
最后,還體現在重視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上。如認為人的境界有不同層級,如儒家認為,人生境界上不封頂,下要保底,即“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關于理想人格,儒家把“君子”“圣人”作為自己理想人格的化身,道家推崇逍遙于天地之間的“真人”“至人”,近代啟蒙思想家梁啟超呼吁“新民”的理想人格,他們雖時代不同,類型有別,但其共同點都是關注人的精神品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
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在學習國學經典的過程中,通過感悟國學經典,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還可以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
三、學習國學經典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師業務水平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首先,國學經典中關于道德修養和道德教化方面不僅形成了系統理論,而且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具體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可以借鑒,從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課堂的實效性。
其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材里面有很多涉及國學的經典內容,因而學習國學經典對高校思想政治教師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材中多次引用國學經典。如講到合作學習的學習理念,“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講到終身學習,“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講到德是人才素質的靈魂,“才者,徳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 。教材《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第二章“弘揚中華精神,共筑精神家園”中更是明確指出中華民族有著崇尚中華精神的優秀傳統;中華民族悠久輝煌的歷史文化孕育了中國精神,涵養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材也要求思想政治教師適當掌握國學經典。
思想政治教師可以通過學習國學經典,緊密結合中國近現代的歷史實際,特別是對有關歷史進程中的事件和人物的分析,進一步明確中國近現代歷史的主題、主線和主流,使大學生高度重視中國人民英勇奮斗的歷史,尤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提高大學生運用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分析和評價歷史問題、辨別歷史是非和社會發展方向的能力。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哲學部分教學中,我們很多地方可以結合老子的《道德經》等。所以適當學習國學經典對高校思想政治教師把握教學大綱、吃透教材和高質量實現高校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是非常有意義的。
四、從高校思想政治教師的特殊地位來說,適當學習國學經典有著重要意義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胎記,愛中華民族,愛祖國的燦爛文化,這是做一個合格中國公民的基本要求,做一個合格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師更是如此。大學生是祖國未來各條戰線的生力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解決的是培養什么樣的人才以及人才為誰服務的問題,對大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我國,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和主渠道是高校開設的思想政治課,因而提高高校政治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對我國的人才培養有著特殊意義。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師適當學習國學經典,不僅有利于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文化涵養,而且對我國人才的培育有著重要意義。
五、從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來看,高校思想政治教師適當學習國學經典有著重要意義
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為他們的后繼者所發展,是以批判資本主義、建設社會主義和實現共產主義為目標的科學理論體系,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唯物辯證法認為,萬事萬物都是變化發展的,理論必然也會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也不例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產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結合起來,同中國的優秀歷史傳統和優秀文化結合起來,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又發展馬克思主義。
高校思想政治課包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一門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是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文化形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過程,也是一種以文化形態、方式、方法促進人的發展的過程。”國學經典也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一部分,是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師根據所授內容的需要,適當學習國學經典,對提升自身業務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文 章.北大國學課[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
[2]汪應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3]曾 睿.國家經典對當今教育的作用[J].江西教育,2006(10):20-21.
[4]楊坤道.國學經典的教育價值與闡釋尺度[J].高等教育研究,2013(3):77-79.
[5]譚新軍.學校國學經典教學實踐初探[J].中國教育學刊,2010(S2):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