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圓圓
摘 要:系統功能語言學是以人類學為根基而發展得來的,非常強調語言使用的社會性,著眼語言在使用時的功能性,由英語語言學家韓禮德創立。本文從系統功能語言學的基本概念入手,簡要介紹了話語分析的相關理論,并用系統功能語言學的理論對話語進行了較為詳盡的分析。
關鍵詞:系統功能語言學;話語;話語分析
[中圖分類號]:H0-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5--02
在語言學中將話語定義為語篇。根據記載,學者對話語的研究開始于兩千多年前,在不同的階段學者對話語的研究有著不同的側重點,也得出了不同的結論。特別是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之后,隨著人們對社會文化關注度的逐漸升高,話語很快成為了眾多的社會科學與人文學科的重點研究對象之一。對話語分析的研究,不同的學科有著不同的視角。
1、系統功能語言學的基本概念
系統功能語言學由英國著名語言學家韓禮德創立。相對于其它語言理論,系統功能語言學更關注語言的社會屬性,更重視對個別語言的分析,它把語言看做一種實踐,而不是一種認識,在可能的語言行為和實際的語言行為間進行區分,并且通過語篇的觀察和統計手段驗證其假說。
韓禮德將話語詞匯的語法功能分為了3類,首先為概念意義,也就是人類認知的話語邏輯關系與經驗片段。其次為人際意義,也就是話語表達人的判斷、態度及具體的言語功能等。第三為謀篇意義,話語在自身機制的作用下將詞句連貫成為語篇,更好的表達出人際意義與概念。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從系統功能語言學的對話語進行分析,不僅注意到話語表達的外部認知環境,同時還兼顧了語篇的內部環境。于是語義、語境及話語詞匯語法在不同的層面之上進行了有機的聯合,最終形成了一個共存的有機整體。
2、話語分析的相關理論
話語,區別于語言,是特定的社會語境中人與人之間從事溝通的具體言語行為,及一定的說話人與受話人之間在特定社會語境中通過文本而展開的溝通的言語活動。話語分析是研究語言的一種方法,通過對實際使用中的語言的觀察,探索語言的組織特征和使用特征,并從語言的交際功能和語言的使用者的認知特征方面來解釋語言中的制約因素。
自20世紀50年代Harris開創“話語分析”領域以來,一批研究者相繼步入這個領域進行研究,并提出了相關理論。其中,系統功能語言學不僅對句子的主題結構進行分析,而且還對句子和話語的關系進行分析。
3、用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進行話語分析
從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模型的角度去分析話語,不僅能夠從具體的語境中推測出具體的語義特征,同時也可以從詞匯語法的角度發現話語的特征,從而更好地找到其適合的語境。以下從具體的實例來從系統功能語言學的角度對話語進行實際的分析。
3.1概念意義分析
根據系統功能語言學觀點,概念意義為我們人類語言系統與認知系統相互作用的最終產物之一,生活中包含的各種現象均需通過大腦來處理、來認知,通過我們自身的語言系統將大腦中所含的經驗片進行概念化與范疇化,語言的詞匯語法系統可以將經驗片段轉換成概念意義,包括不同類型的成分(參與者、過程和環境) 、由成分組成的圖形以及由圖形按邏輯關系組成的序列,見表1所示:
例子
A movie/I
Go/get up
Yesterday/to a movie
I went to a movie yestreday. I try to get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but never manage to do so.
我們在使用語言時,首先要從語言系統中選出一個適合詞語形式來替代一個具體的社會現象。同時,由于受到語言使用者分析角度及認知水平存在差異的影響,既是對于同一個現象,在不同人的腦海中出現的結果也是不同的。而全面的掌握了語言技巧的人,其可以有意地做出不同的選擇,因此,通過分析話語中出現的具體詞匯語法選擇,可以發現其構建的概念意義特征。此外也可以通過分析詞句中的具體概念,得出語場不同的特征。
3.2人際意義分析
從系統功能語言學的視角出發,所謂的人際意義為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語言在交往中的具體功能,以及涉及到的說話人的判斷及態度等。
言語的具體功能可以在小句所含的語氣中得到體現,例如:祈使轉向命令的語氣、陳述語氣轉向強化語氣,疑問語氣轉向提問語氣等,這三種言語功能在一輪互話(exchange) 中均用于啟動步,那些用于回應步的言語功能(如接受或拒絕命令、回答或拒答提問、認可或駁回陳述) 則一般由陳述語氣來體現。從話語的語境角度來分析,每個具體的言語功能均包含有具體的言語用途,例如:用命令的言語來索要服務或者物品,用提問的角度來進行信息的索取、用陳述的語氣來實現相關信息的有效傳遞等。同時言語的不同用途又建立了不同的語調,能夠直接地將說話人所處的地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有效的表達出來,如下面的對話所示:
Telephone rings.
A: Hello?
B: Is that you Mike?
A: No, he is in bed. Who is it?
B: In bed?
A: Who is it?
B: Why is he still in bed?
......
A: Do you know its 5 oclock?
B: Tell Mike I want to talk to him.
A: Who is it?
通過讀上述對話,我們可以看出,上述的對話已經陷入到一個僵局當中,為了從這種具體的現象中找出有效的證據,可以從上到下分析雙方的人際意義。例如,首先根據初步的印象可以將具體的語旨特征了解,雖然現階段還不能完全的確定出雙方的具體角色關系,但是可以非常肯定的得出雙方在實際的地位上并沒有較大的懸殊。然后進行語義特征的推斷,雙方在進行交談是均采用了啟動步的交談方式,從而導致雙方沒有任何一方處于被動的位置,明確之后,需從詞匯語法的角度進行探究,通過分析上述的每一句話我們可以得出,除了固定的問候語句1之外,只有第3句采用了陳述的語句,其作用為回答了第2句的提問,其他的語句處于第9句與第10句之外均采用了疑問的語句,語言的具體功能為提問,目的為獲取相關的信息,而9句和第10句采用了祈使句,具體的言語功能為命令,也是用來獲取服務,這些話表明雙方在進行主動權的爭奪,雙方均不愿意服從對方,這就證明了我們對對話的最初印象。
3.3謀篇意義分析
從系統功能語言學來對話語的謀篇意義來分析,相對于上述兩種有著一定的不同,其不依靠語篇之外的環境來進行分析解讀,而是依靠語言自身的機制來制造具體的語言內部環境,從而使話語能夠有效且連貫的將其所要表達的人際意義與概念意義表達出來,系統功能語言學的謀篇意義主要表現在信息結構與主位結構兩個方面,同時也使用了一個非結構性的具體銜接的手段,包含有鏈接、替代、指稱、重復等方面的意義關系。
4、結束語
從系統功能語言學的對話語進行分析的獨到之處在于,系統功能語言學整合了在進行話語分析時所需的3個基本性視角,因此,從系統功能語言學的角度進行話語的分析,其可以適用于多種目的情況。另外,韓禮德在詞匯語法與話語語境之間創造性的構建了一個具體的語義層,從而有效地將不同層面的話語進行了整合,使從系統功能語言學視角對話語進行分析時,既能夠保證話語分析的靈活性,同時也不丟失話語分析的系統性與客觀性,此外,系統功能語言學始終在發展,其理論框架不斷得到改進和加強,以適用于當代社會中不斷出現的與話語有關的各種問題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張德祿,郭恩華. 多模態話語分析的雙重視角——社會符號觀與概念隱喻觀的連接與互補[J].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3,03:20-28.
[2]王睿. 系統功能語言學視角的英美詩歌賞析——以布朗寧名篇《深夜幽會》為例[J]. 語文建設,2013,27:73-74.
[3]陸丹云. 知識機制、心理語境和個體語域模型——認知性話語分析和系統功能語言學“個體化”研究的融合[J]. 外語研究,2013,04:33-40.
[4]司顯柱,盧明玉. 系統功能語言學視角下的翻譯文本與文化關系研究——以《文學興國策》為例[J]. 中國翻譯,2012,05:15-18.
[5]陳克明,王春平. 系統功能語言學視角下的教材語篇翻譯初探——Writing for Myself一文的語篇翻譯[J]. 中國成人教育,2010,12: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