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英
摘要:目前,我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已經進入老年型社會,我國的人口老齡化社會呈現出老齡人口規模大、老齡化速度快以及老年人未富先老的特點。為此,充分認識和發揮老年人優勢,使老年人的生活變得更加的精彩,進而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關鍵詞:老年人力資源;開發;意義
一、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意義
(一)對國家
當前,支持我國經濟快速崛起的“人口紅利”時代行將結束,勞動年齡階段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正在逐步降低,離退休干部職工作為一種資源優勢,恰恰體現在智力、技術、管理和經驗等方面。發揮老年人才的優勢和作用,不僅是對老年人潛在價值的一種承認,也是老年提升生活質量、實現晚年人生價值的自我需求。
(二)對自身
許多老年人的離退休經歷證明,退休后雖然腦力體力上的付出減輕了,但由于突然改變了長期工作生活習慣,缺乏精神寄托,往往容易引起性格和生理上的變化,產生“退休病”。為改變這一狀況,相當一部分老年人愿意繼續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喜歡參加有利于身心健康,增加老年人生活樂趣的一些社會公益活動,以期實現晚年人生價值的自我需求。
(三)對社會
企業離退休干部職工從事工作幾十年,充分了解企業發展過程中帶來的矛盾和問題。他們中不乏有黨性強、懂政策、德高望重、經驗閱歷豐富的人,在解決某些矛盾上,不僅有獨到的方式方法,同時更具有親和力和說服力。在某些具體問題上,老年人的現身說法,言傳身教,更能使人們特別是青少年一代心悅誠服。在教育下一代,傳承光榮傳統和理想信念方面,更具有別人無法替代的獨特作用。
二、制約老年人力資源優勢開發的問題分析
(一)對老年人“老有所為”缺乏思想認識
受到傳統觀點的影響,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老年人是一個需要幫助的群體,應該好好的被贍養,老年人就應該待在家里享受。他們認為只有不被孝順的老年人才需要出來尋找工作,還有人認為,老年人年紀大了,身體素質不好,已經不能適應現在高強度的工作內容和工作壓力了。
(二)對老年人“老有所為”缺乏制度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盡管中央及上級有關部門對老同志特別是離退休科技人員發揮作用實現老年人才資源的整合利用制定了不少規章制度,但在實際操作中仍有一些需要健全完善的地方。一些企業和部門對老年人才的政治生活及相關待遇落實不到位,對老年工作缺乏感情,影響了老年人才發揮作用的積極性。
(三)對老年人“老有所為”缺乏人文關懷
更多的老同志在發揮余熱時,只是憑著個人興趣愛好、人脈關系、技術特長和需求等,由個人聯系參與社會和企業活動,社會和企業難以掌握其發揮作用的情況。沒有單位牽頭,也就缺少對老同志發揮作用的宏觀管理,使得老同志的政治優勢、經驗優勢、人才優勢和智力優勢難以全面發揮。
三、老年人力資源優勢開發的解決對策
(一)完善組織,切實加強對老年人的教育與管理,建立完善的政策導向機制
筆者所在的齊魯石化公司建立了離退部黨委,所屬9個工作站建立了黨總支,按居住區域建立了114個黨支部、409個黨小組,使2.4萬名離退休職工和7000余名黨員發揮余熱有了可靠的依托。幾年來,先后有7個黨支部被評為公司先進黨支部,有6個黨支部被評為省(部級)先進黨支部,有6名老黨員被評為省(部級)優秀黨員。其次,公司成立了13個文體專業協會,組建了老干部講師團。離退休的黨組織、各類群眾團體90%以上是由老干部、老黨員充當志愿者。第三,為了更加有效地協調組織老黨員、老干部、老模范等“五老”骨干,組建成立了銀齡愛心志愿分團,下設9個志愿者工作站,將所有志愿者整合為一體,成為一個有正式批文、有章程、有制度、有目標、有思路、有理念、有辦公場所、有工作人員、有相應工作條件的群眾團體。建立了有效的運行機制,常務人員都是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干部、老黨員,是一些愿干事、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好處事,只講奉獻,不計報酬的老同志,現在已經成為在公司內外有較大影響的品牌項目,受到各方面的認可和高度評價。
(二)搭起“四梁八柱”,幫助“五老”為黨的事業充分釋放正能量
搭起“四梁八柱”,幫助老年熱為黨的事業充分發揮正能量。逐步建立離退休人員黨支部、黨小組、自管組、各種協會等志愿者群眾性組織,形成以老黨員、老干部為主體的龐大的志愿者隊伍。做到四個面向,即要面向關心下一代,做好傳幫帶;面向老弱病殘,做好鄰里守望,開展關心關愛活動;面向社區協助社會安全穩定,來完善老年人的三自,即:自我管理、自我學習和自我服務。同時依托老年社團組織,打造出可以充分發揮老年人作用的平臺,讓老年人的特殊優勢在平臺中得以充分的發揮,讓老年人能夠更好地為黨的事業發揮正能量,將老年人的資源優勢全部開發出來。
(三)加強教育與培訓,努力提升老年人的素質
加強對老年人工作能力的培訓,不斷給老年人“充電”,讓老年人始終保持充足的能量,逐步形成立體化、專業化、常態化的培訓機制。培訓內容包括時事政策、相關法律法規或某項技能,其中很重要的培訓應適應老年人的特點。堅持老有所為,為黨的事業增添正能量,不僅豐富生活內容,實現自身價值,得到公眾的認可和尊重。同時,也收獲了快樂和健康,不斷強化助人為樂、奉獻為榮、有益他人、升華自我的價值取向。
參考文獻:
[1]孫中華,張立波,吳玲玲.完善我國老有所為實現途徑的研究—基于老年人力資源開發視角[J].勞動保障世界,2010(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