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美菊
摘 要:時事政治內容作為初中政治課程教學活動中至關重要的教學資源,為了切實有效地提升政治課程的德育質量,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靈活機動地使用時事政治資源,依據其資源與教材內容積極創設學習情境,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從根本上培養初中生的愛國精神。
關鍵詞:初中政治;課堂教學;引入策略
初中教育階段思想政治課一個突出的特征就是與時事政治內容緊密聯合,教師需要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中,將教材中的時事內容與社會政治新聞進行聯合。
一、精選課堂教學中時事政治內容
其一,教師在選取時事政治內容過程中,需要充分與教材內容進行聯系,學習材料是以輔助教學的形式存在的。初中教育階段正是學生形成三觀的重要時期,教師需要選取正能量信息,在保障時事政治素材真實性的基礎上,選取具備代表性的時事政治素材。因為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教師需要篩選出最具代表性的案例。
其二,教師需要盡可能多選擇近距離的時事政治素材。文中提出的近距離包含以下兩種含義:①空間范圍的“近”,簡單地講就是指在相同選擇條件內,優先選取學生現實生活中經常發生的案例,此種案例比較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有效調動課堂教學氛圍;②指時間方面的“近”,初中教育階段學生沒有成年,對于一些時事政治事件的理解存在誤區。基于此,教師需要選取貼合學生的現實生活的案例,最好是近期發生的事件。
如,教師在教學蘇人版九年級全冊政治第十一課第一框《走向世界的中國》這一課時,學生對于經濟全球化的認知存在一些問題,教師需要在課前收集有關世界和平與發展方面的資料以及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干涉別國內政,國際恐怖主義危害人們的安寧生活的相關事例,幫助學生分析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正確認識其本質。
二、運用合作學習法,有效引用創新時事材料
《史記》中稱:“同惡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趨,同利相死。”此理念同樣適用于課堂教學。當學生個體產生學習想法時,教師需要有意識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分享學習成果,原本學生只有一個學習思路,經過交流后會了解更多的思路,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開發。因此,教師需要有意識引導學生對時事新聞進行學習討論,增加感情的基礎上,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如,教師在教學蘇人版政治七年級上冊《學海無涯樂作舟》這一課時,教師需要事先準備相關時事政治素材,并利用多媒體進行放映。如,“6月22日從浙江嘉興市南湖區公安分局獲悉,6月21日17時50分許,南湖區電子小區錦繡苑有一名初三男生墜樓,或與中考失利有關。目前,該男生還在重癥監護室搶救,尚未脫離生命危險。”適度的學習壓力有利于保持學習的興奮狀態,激發人的潛能,提高學習效率;過度的學習壓力會造成過度緊張、焦慮,降低學習效率,甚至會導致厭學情緒,影響身心健康。教師可以以“適度學習”為主題展開討論會,要求學習以小組為單位闡述自己的學習建議。在活動初期有許多學生都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經過教師的鼓勵后學生的思維變得十分活躍,答案也越來越多樣化,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
三、召開辯論會,發揮時事政治素材教育功能
初中教育階段學生了解社會信息的途徑十分多樣,對于一些社會事件早已具備自己的見解與建議。如,在學習八年級政治下冊《法律保護公民隱私》這一課時,當前未成年人處于被教育地位,個別家長為了了解學生,采用偷看日記的行為嚴重侵犯了學生的隱私權。教師可以以此為依據,在班級中召開一個小型辯論會,主題為“父母是否有權利隨意翻看日記?”甲方稱:隱私,指個人心理、生理以及社會交往過程中的秘密。父母翻看自己的日記屬于侵犯隱私的行為。乙方稱:“父母與孩子間本就不存在秘密,翻看日記就翻看吧。”基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辯論會大致進行3~5分鐘。借助辯論使學生理解隱私的重要性,在增強學生法律意識的基礎上,使學生正確認識到隱私受法律保護,能自覺用法律維護隱私權,并自覺尊重他人的隱私權。
四、實踐調查
此種教育方法需要學生走出班級,深入到現實生活,運用自己善于發現的眼睛去尋找學習素材。在學習《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這一課時,為了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主人地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展示自己收集的選舉投票圖片與民主選舉的視頻,學生在觀看視頻后十分驚訝,并意識到自身的主人責任。在課堂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實地采訪,詢問路人對于民主選舉的看法。活動結束后學生集體反應采訪中受訪者都進行過投票,并稱贊民主選舉的價值性,有效加深了學生的學習印象,也進一步實現了學以致用的教育目標。
綜上所述,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實踐中引入時事政治內容具備可行性,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寬學生學習視野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進而從根本上樹立學生正確的三觀。
參考文獻:
權景.時事政治在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