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璋
摘 要:物理是自然科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自然科學中很多實驗和理論的基礎,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思維都有很深遠的意義。但是由于物理學科是從初中二年級才開設的,學科的一定難度和教學方法的不當,使得很多學生對其有很強的抵觸心理。主要就初中物理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并對如何創新初中物理教學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教育觀念;主觀能動性;實驗
新課標要求轉變學生被動的學習態度,提倡在教學中進行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也就是說,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教材作為指路牌,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探索道路上的引導者。
一、初中物理教學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除了教師轉變教育觀念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其他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都影響著教學的質量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傳統的教育觀念
很多教師在教學中習慣性地將自己作為教學的主體,將自己的知識和觀念灌輸給學生,這不僅不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還可能導致學生失去探索精神和學習的積極性。
2.過于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
基礎知識是物理學習的基礎,但是教師在教學中可能會對基礎知識的學習過于重視,從而忽略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其實基礎知識只是知識,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要注重學生對知識了解和運用的能力,否則知識就只能是知識,教學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作用。物理教學并不只是為了傳授知識,而是希望學生在學習知識以后,可以靈活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對待問題時嚴謹的態度,對其將來的學習和生活都產生一定的影響。
3.忽略了教學本質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科技逐漸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也非常廣泛地應用于物理學科的教學當中。但是,現在很多教師都將課堂上所要學習的知識做成課件,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教師會將自己的角色定義為講解者,過于依賴多媒體教學,而且教師在備課時,也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制作課件,而對教材的研讀不夠深刻,從而影響了課堂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態度。
4.教師疏于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物理是一個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學科,既需要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還需要學生擁有良好的動手能力和想象力。可是如今,教師越來越重視學生在基礎知識方面的學習,往往忽略了教學中的實驗環節,一般教師會在課堂上現場做實驗展示給學生,偶爾也會組織學生到實驗室自主進行實驗,但大部分都是使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不能使學生在實驗時進行仔細的觀察,不能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初中物理教學的改進和創新
1.轉變教育觀念
教師在教學中要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把自己定位成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領者,多給予學生獨立學習和探索的機會,讓其擁有自由的空間和時間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進行探索,并為學生答疑解惑,清除學生學習探索道路上的絆腳石。教師也可以多為學生布置一些課后的小實驗,讓學生運用生活中的物品進行趣味實驗,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能充分調動學生在物理學科中的積極性。
2.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
現代化科技使物理教學變得更為便捷,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些不能在課堂上進行的實驗。但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首先,教師不應過度依賴多媒體,可以采用板書的方法,也可以對課堂教學方式進行創新,科學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再者,教師不應花費過多的時間用來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還是應該將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對教材的探索和研究上,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活躍課堂氣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驗也是物理學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師不能總是使用多媒體課件將實驗展示給學生,還應該多組織學生到實驗室自主進行探索,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也可以根據所學知識設計一些有趣的小實驗,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利用其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從而增加課堂教學的效果。
4.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
教師可以在物理教學中將一些物理知識與生活中的常識結合起來。例如,在講解“摩擦力”時,可以讓學生思考人在走路時摩擦力的方向和自行車前進時摩擦力的方向,科學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也可以安排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所學過的物理知識,在課上進行交流,在分享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總之,當前物理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值得我們反思和改進,同時我們還應該對教學方式進行一些有效的創新,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課堂參與性。
參考文獻:
[1]曾敏.新課標下案例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
[2]王現琳.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