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珊珊
摘 要:近幾年來,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越來越重視閱讀教學,因為它與學生的寫作能力、語言運用能力息息相關,在這樣的形勢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如何做好語文閱讀教學呢?根據這個問題進行以下探討,希望能夠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興趣
一、著重突出“讀”字,培養閱讀能力
學生的閱讀能力關系到學生的語言運用、組織、寫作等多種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學生自己在大量的朗讀中獲得的,因此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著重突出一個“讀”字,引導學生多進行朗讀,多去揣摩文章的邏輯、用詞以及含義,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得到提升。如,在進行《桂林山水》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去閱讀幾遍,這篇文章是典型的寫祖國山水的文章,教師引導學生第一遍朗讀的時候先去把握文章的大體含義,弄清楚文章描述的主要內容,作者主要描述的是桂林的什么風景;第二遍朗讀的時候就要去發現文章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是擬人、比喻還是排比,抑或是多種修辭手法同時使用;第三遍朗讀的時候就要去揣測透過文章作者想要表達的含義,作者通過描述桂林山水想要突出的是什么情感。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要想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做好閱讀教學,教師一定要重視朗讀的作用,讓學生通過多讀來提升閱讀的能力。
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卻忘記了這個道理,他們喜歡強迫學生去做某件事情,這并不利于閱讀教學。因此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創建教學情境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興趣。教師在讓學生閱讀之前先創建教學情境,例如,在進行《小蝌蚪找媽媽》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一個故事,蝌蚪媽媽在生下小蝌蚪之后為了給他們找吃的迷路了,小蝌蚪很想去找它們的媽媽,但是它們一路上經歷了許多波折,你們知道這些波折是什么嗎?教師利用自己的語言先為閱讀設定一個情境,引起學生的興趣,在學生的興趣被吸引起來之后再進行閱讀教學,那么教學效率一定能夠提升。其次,教師可以從文章的題目或者小標題入手,提問學生一些問題,看看誰能回答出來,小學階段的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都比較重,當教師提出與閱讀有關的問題讓他們通過比賽的形式回答時,他們一定會更高效地去完成閱讀任務。因此從這兩個方面來講,要想在語文教學中做好閱讀教學,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對閱讀感興趣。
三、在閱讀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很多小學語文教師覺得學生年齡偏小,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特別弱,所以習慣幫學生包辦好一切,這種教學方式絲毫不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這種形式與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完全不符,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時要充分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如,在進行《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之前先設定幾個問題,例如,“在打井之前沙洲壩人民面臨的是怎樣的吃水狀況?毛主席是怎樣帶領人民打井的?為什么人民要說毛主席是大恩人?這篇文章中有哪些生字是我們之前沒有學習到的?”讓學生帶著這幾個問題自己進行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去尋找答案,而不是教師帶領學生一句一句去揣摩文章的意思。教師包辦的形式從短期來看是節省了課堂時間、保證了教學效率,但是從學生方面來講,學生的閱讀能力絲毫沒有得到提升,而在閱讀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則注重的是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更符合學生長遠的發展。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時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
四、做好語文閱讀教學的必要性
為什么要從小學就抓起學生的閱讀教學呢?首先,對學生閱讀的訓練可以提升學生的思想水準和人格品性,讀書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洗滌學生的心靈,一篇好的文章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對社會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品格,因此我們要做好閱讀教學;其次,做好閱讀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寫作能力,閱讀中有很多優美的語句可以讓學生借鑒,也有很多典型的案例可以讓學生運用到寫作過程中,學生通過不斷學習閱讀中語句的用法對自己的語言組織進行改進自然而然語言運用能力就提升了,不斷積累好的素材自然文章寫出來也就更有依據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閱讀教學。
總之,隨著近幾年教育的不斷改革,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高低已經成為衡量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以上僅是個人在教學中的一點總結、思考,希望能夠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也相信我們的閱讀教學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靖玉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做好閱讀教學[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5(10).
[2]鄧敏.淺談如何做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科海故事博覽(科技創新),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