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珺
摘 要:數學學科中,計算能力是基礎。當前,有些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令人擔憂。就“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策略”的問題談了五個方面的問題:口算、算理、估算、析錯、習慣等。
關鍵詞:小學數學;口算;算理;估算;析錯;習慣
數學學科中,計算能力是基礎。可以說,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對數學學習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數學成績差的小學生,多半是計算能力低。要想提高小學數學學習的成效,必須從學生的計算能力抓起。
一、強化學生的口算,夯實計算教學的基礎
小學數學中的計算方式有很多,比如口算、筆算、估算等,而口算是數學計算的基礎。學生的口算能力加強了,計算能力就會提高。
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在短期就能奏效的,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和學生的不斷練習。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口算習慣。實踐證明,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習口算,學生口算習慣的養成會簡單很多。因此,教師在提升學生口算能力時,不妨創設一個能夠勾起學生愉悅心情的良好生活情境,學生興致高,學習勁頭足,口算的正確率就高。
比如,在組織學生進行20以內的加減法訓練時,引入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和場景:“游樂園里,有位爺爺在賣氣球,有6個小朋友每人買了1個,爺爺手里還剩12個,問:爺爺原來有多少個氣球呢?”由于小學生對游樂場與氣球很感興趣,帶著興奮愉悅的情緒投入到計算氣球的口算中,學生很快就算出了答案。
二、理解掌握算理,落實計算教學重點
在計算教學中,要想讓學生算得又對又快,必須先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這么算,也就是算理。算理是計算教學的重點,如何落實這個重點?我們在給學生例題演示的時候,一定要講清計算的規則及意義。大多數小學生的思維很活躍,我們可以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更容易理解算理。
比如,在學習除法的計算時,可以采用游戲的形式,學生才能深入理解其中的算理。比如:“有6只小貓在分魚,有3只水桶,每只水桶中有10條魚,如果平均分配,那么每只小貓能分到幾條魚?”在這一游戲情境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教師要相機對學生進行豎式教學,通過計算要讓學生明白除法的算理,并能夠進行合理的除法運算。此外,教師還應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導學生在實際中理解并運用除法的計算。
三、鼓勵學生多種估算,全面提高估算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估算的能力很重要,應用也十分廣泛。而對小學生來講,估算的能力還有待好好培養和訓練。我們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估算的重要性,并教給他們多種方法,鼓勵學生學會多種的估算方法。估算之后,必須讓學生檢查驗證,確認自己的估算結果是否正確。
比如:一本課外書12元,全班每個同學要買一本書,48位同學大約需要付多少錢?對于這個問題,可以先讓學生同桌或鄰桌進行討論,大家討論交流后基本上有兩種思路:一是12可以按10算,48可以按50算,然后10乘以50等于500;二是12乘以50等于600。估算方法雖然有差異,結果也不太相同,但學生估算出了所花費用大約就在500~600元。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多做一些估算訓練,通過組內研討、互相幫助,會讓基礎較差的學生也快速掌握簡單的估算方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
四、幫助學生分析錯題,確證計算結果準確
很多習題學生會做,但常常在計算上出錯,這應引起我們教師的高度重視。只有對錯題進行認真分析和有效講解,學生才能掌握正確的計算方法。
比如,在退位減中,有的學生常會忘記減1或漏掉某個數字,導致計算結果出錯。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計算出錯的原因,并講解正確的計算方法。還要收集學生的錯題,深入分析出錯原因并進行歸類,如果出錯的問題很普遍,更要對自己的教學方式做深入反思,然后及時進行調整和改進。對于學生反復出現的錯題,我們要及時收集整理,然后作為課后作業再讓學生做一遍,學生從錯題中吸取到的錯題教訓和積累的計算經驗是最為寶貴的。
五、培養學生計算的良好習慣,提高計算教學的成效
小學生能否在計算方面又準又快,關系到他們今后數學學習的質量。而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基礎和前提。小學生多數的出錯都是因為粗心大意、審題不清,因此,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尤其是仔細讀題、認真審題、書寫整潔,字跡清晰、做完驗算等習慣。
比如,在計算小數的乘法時,必須搞清小數點的位置,一旦錯過一位,那計算的結果就會擴大十倍或縮小十分之一,失之毫厘而謬以千里。
總之,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對其數學學習及今后的發展都有著重要影響,要注重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就要強化學生的口算能力,夯實計算教學的基礎;理解掌握算理,落實計算教學重點;鼓勵學生多種估算,全面提高估算能力;幫助學生分析錯題,確證計算結果準確;培養學生計算的良好習慣,提高計算教學的成效等等。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提高了,才能為他們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扎實的計算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春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22):39.
[2]楊邦文,吳雨航.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初探[J].都市家教月刊,2013(12):29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