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偉
摘 要:體育課堂開展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增強身心健康為標準的教育活動。在體育課堂中并不是簡單的游戲玩樂,而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獲得正確的、健康的運動知識,在保護自身的同時又強身健體。體育運動如果單純地以傳授體育知識為目的,就顯得枯燥無味,那么如何提升體育運動的樂趣,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
關鍵詞:體育游戲;體育教學;運用
一、體育游戲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形態、生理、心理等方面都處于成長期,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學生表現出矛盾性、情緒波動較大的特征。學生身體發育過程呈現波浪式,學習興趣不斷分化,中小學階段的學生身體發育和新陳代謝的過程加快,但是知識尚未成熟,情緒處于波動的狀態。身體健康包括人體各部位或者器官的發育與功能完善。參與體育游戲能夠拉伸身體的肌肉、韌帶,增強身體的柔韌性、平衡能力以及局部肌肉的力量。體育游戲的條件、環境可變性因素較多,內容豐富多樣,能夠增強人機智、敏捷等判斷力,提高人的記憶能力。在心理健康方面:參與體育游戲能有效調動人的情緒,通過身體運動、智力開發擺脫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參與體育游戲獲得勝利還能使學生產生自豪感,自尊心、信心獲得滿足,從精神上產生愉悅感。體育游戲有助于培養學生建立自我概念和堅韌的品質。從社會適應角度來看:體育游戲依托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自我思想的發揮實現游戲目標。在此過程中,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學生學會如何表達自己、認識自己,如何構建融洽的人際關系,提高社會安全感。
二、體育游戲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原則
1.健身性原則
體育運動基本目標是提高中小學生的免疫力,促進中小學生的身體健康。中小學生有一個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投入到學習中。健身性是體育的本質特征,在追求體育教學趣味性的過程中不能忽視體育教學的核心價值。
2.可比性與可裁判性原則
體育游戲可能在短期內具有新意,但是時間一長就會產生疲憊的感覺。可比性與可裁判性能夠強調出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調動學生心中原始競爭情緒。這種原則能夠使該方法保持長時間的活力。
3.可操作性與可觀賞性
體育游戲有的難度較大,并不適合中小學生。所以要考慮體育游戲是否具有實際操作能力。觀賞性是體育游戲的外在表現,趣味程度高,那么觀賞性就強。所以體育游戲應考慮到他的觀賞性。
4.趣味性原則
趣味性原則是體育游戲的基礎特征。缺失趣味性的體育缺失其本質內涵,只能是形式化的體育活動。
5.安全性和教育性原則
體育活動不論以何種形式召開都應遵守安全性和教育性的原則。其中安全性是指體育活動中要確保學生身體和心理的安全,采取過激的體育活動會對學生身心造成傷害,使學生畏懼體育活動。教育性是教育的根本特征,如果體育活動缺少教育性,那么就只能稱之為娛樂,而非體育教育。
三、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1.有針對性地開展體育游戲
體育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并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熱情,還承擔著一定的教學任務。所以,體育游戲需要針對學生的喜好,針對教學任務選擇和設置。趣味性較強的體育游戲能加深學生對體育的理解,掌握較高的深層次技能,增強學生的綜合性素質,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建立較厚實的基礎。游戲體育的選擇雖然需要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同時要具備體育課程教學知識。通過構建多種方式的體育游戲,豐富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
2.強化課程安排
當前社會民眾對體育鍛煉較為忽視,家庭中很少有帶著孩子進行體育鍛煉的。我國學生從小學開始面臨較大的升學壓力,家長更多關注學生成績的提升,忽視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運動缺少家庭氛圍的熏陶。其次,學生面臨較大的升學壓力,學校對學生的關注點更是集中于學生的文化課程。學校忽視體育課程,在高等教育體系中體育并未占據考核的分數。校園體育鍛煉氛圍欠缺。最后,中小學受制于高強度的校園管理方式,體育鍛煉的機會和時間較少,而自身又懶于鍛煉。學校應當加強對體育鍛煉的重視,關注學生身心成長。
3.改進體育教學方法
新時期體育教育受到廣大民眾的關注,教育標準也在不斷提升。教師面對社會和教育的雙重壓力,應當開拓大腦積極創新教育模式。針對中小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心理因素、身體條件等開展個性化教育課程。在教育游戲中激發學生學習的潛力和激情。
健康的身體需要經常參加鍛煉,主動性參與產生的價值要遠遠高于被動性的驅動力。體育課堂借助體育游戲為學生創造了更好的學習條件,運動的情景化模擬場景有助于提升學生運動的激情,從而實現鍛煉身體、優化身心的成長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姜淑一.體育游戲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18).
[2]謝健,沈雪江.論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合理運用[J].科技信息(學術版),2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