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民
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小學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能力的培養,體育教學不僅關系到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健康,同樣也關系到小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健康,因此,應該采取一定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在有限的體育教學時間內達到體育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小學體育;有效性;策略
小學體育課程和音樂、美術課程一樣是為了小學生全面發展而開設的,但相比之下,體育課程有著更為突出的特點就是對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合作意識、競技意識有著更為明顯的引導和培養作用。因此,小學體育老師應該更加注重授課方法,讓學生更加配合老師完成體育課的目標。
一、標準示范,耐心講解
小學體育教師面對的是一群處于愛動、愛鬧的年紀的孩子,上體育課時,他們往往就是撒開地玩耍,覺得體育課就是“玩過來”的,這樣的認識對于學生來說是沒有益處的,而這主要還是源于一些小學體育老師對上課懈怠,覺得體育課沒有必要那么嚴格。如果按照這樣的想法進行,那么小學體育課程根本沒有達到它的目的,也沒有展現它的重要性。按照體育教材中的要求,小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還是很多的,因此,為了達到體育教學的目標,體育老師必須要熟悉各項體育教學內容,做出標準、正確的示范,讓學生認識到體育課也是需要認真對待、認真學習的。比如,三到四年級要學習跳高和跳遠的內容,體育老師應該認真講解注意事項、做出標準的示范,然后再帶領學生練習項目。如果體育老師的示范不夠標準,講解不夠仔細,沒有耐心,那么一整節課下來學生也沒有真的學會跳高和跳遠。另一方面就算學生可以跳高、跳遠,但如果姿勢不正確,注意事項不明確,對于多動的孩子來說只會是一個安全隱患,這樣也根本沒有實現有效的教學。
二、靈活教學,分類指導
小學體育課一般都是以班級為整體進行的,因此,一樣的教學內容也是一個老師面對一個班級的學生進行的。那么,一個班的學生除了身體素質不一樣之外,每一個人擅長和喜歡的體育項目也會不一樣。故而,體育老師在面對一個班的學生進行一個體育內容的教學時,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要求調整,當然,這一點很多小學體育老師都會做到。但是,重點是體育老師也要對那些不擅長體育課教學內容的孩子進行指導,多關注他們,讓他們參與到課程中。比如,五年級到六年級的體育課教材里面有學習各種球類的內容,那么肯定有學生喜歡籃球,有人喜歡足球,也有人喜歡乒乓球等等,如果體育老師要教的是足球,那么那些喜歡其他球類的學生也要參與進來,享受課程,體育老師就要對這些學生多一些耐心指導,降低對他們該節課的要求,讓他們放松心態,接納新的體育項目,這樣可以更好地達到學習的目的。
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競爭意識
體育項目本身就是一種競技,這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羅馬時代,那么體育課除了強健學生的體魄之外,當然也要注意培養他們的競技精神,這才是體育的精髓。當然,競技應該秉持一種良好的競爭意識,贏得勝利不是唯一而絕對的目的,因此,小學體育老師的責任重大,要在學習中讓學生有競技精神,同時也要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競爭意識。比如,小學體育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跑步,體育課也必定會安排跑步比賽,那么,老師在這個過程中除了贊賞贏的學生,最重要的是對于結果不要給予過分的強調,不要強調贏的重要性,應該鼓勵那些不擅長跑步或者對比賽結果不滿意的學生,讓他們養成“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友好競技意識。
四、重視體育游戲的作用
做游戲并不是只為了玩,小學生的年齡決定了其上課不容易集中精力的特點,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那么體育游戲無疑是一種抓住其專注力的方式,還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同時,通過做游戲的方式還可以讓他們體會團結合作的重要性。比如,一年級的體育內容要求里,有“走”和“跑”這個內容,讓低年級的學生體會這個內容,體育老師采取游戲的方法無疑很合適,簡單的游戲,類似“丟手絹”“齊心協力”這些都可以很好地完成這一教學內容。那么,除了低年級的孩子,到了五、六年級的體育課仍然可以利用游戲來達到更好的教學,比如,在學習球類的時候,體育老師可以分組進行傳球接力這樣的游戲,讓學生的課程參與度更高。
綜上所述,小學體育老師肩負著重大責任,在教學中要注意使用不同的方法、策略,以達到有效的體育目標。并且,小學體育課除了對小學生身體素質的鍛煉以外,最重要的是在體育課中從小讓學生就形成積極、樂觀、正面的心態,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質,對以后的全面發展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和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崔曉英.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28).
[2]張健.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J].新課程(上旬),2015(8).
[3]宋慶.淺談“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作用[J].新課程(小學),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