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影
摘 要:本文針對中職學校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總結出一些合理化的教學方法和對策。
關鍵詞:中職 法律基礎 教學方法
法律是維護社會公平秩序的重要準則,是約束公民行為的重要準則。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而言,學法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大部分中職學校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堪憂。
一、中職學校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
首先,目前大部分中職學校以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為目標,重點在于培養出一批能夠服務于社會的復合型、技能型人才。中職學校的學生們也都把專業技能理論學習作為自己在校期間努力的方向,結合專業技能實訓來不斷地增強自身的技能水平,以成為一名“合格操作工人”為目標,忽略了法律知識的學習。
其次,有些中職學校開設法律基礎知識課程,但是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過于寬泛,缺乏系統性,再加上很多教師所沿用的法律案例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早就不適應當前的社會形勢。在課時安排的設置上過于緊張,是抓“重點”還是抓“基本點”,是重實踐還是重理論,是精細講解還是粗略概括,使得教師無從下手。寥寥幾堂課很難幫助學生很好地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對于學生法制意識的培養和提高也沒有太大的作用。在法律基礎教材的選擇上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從深度和廣度上并沒有進行合理的取舍。
最后,中職學校學生正處在青春發育期,身體快速地增長,心理發育卻還不夠健全;沒有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看待問題不夠全面,社會經驗不夠豐富,法制觀念淡薄,遇事好沖動,遇到侵權行為不自知,不懂得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權益,還容易被一些不良因素所誘惑,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二、中職學校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學方法和對策
針對存在的這些問題,筆者現提出幾點方法和對策供大家參考。
1.充分利用課堂,調動學習氛圍
首先,根據教學計劃的目標要求,合理安排課時進度,分解教材難易程度,采用深入淺出的教學方法,逐一化解課堂時間短與教學內容多之間的矛盾。使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明化,深刻的問題通俗化。其次,適時搞活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行政法以及訴訟法的相關知識點比較抽象難懂,在學生的實際應用方面比較不常見,教師就必須用生動、活潑的案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城管執法”這類敏感性話題最容易調動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踴躍發言,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完善課程體系,加強學科間聯系
目前,很多中職學校僅僅開設法律基礎知識課程,內容包括我國憲法、行政法、民法、經濟法、刑法和勞動法等。其內容過于寬泛單一,側重于理論知識,沒有結合學生實際需要,法制教育的效果也不理想。學校可以結合專業情況開設一些特色法律課程,比如財會類的專業,可以開設經濟法律基礎知識課程,市場營銷專業可以開設民商法基礎知識課程,這樣學生除學習法律基礎知識之外,還可以了解一些與其職業相關的法律知識。其次,注意各門學科的交匯、融合、貫通,教師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與之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
3.發揮主體能動性,增加教學互動
課堂不僅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培養“完整人”的圣殿。在整個學習體系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知識的發現者,應當擺脫被知識奴役的地位,體現出自我的價值和成就。以學生為本,就是要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結合起來,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教師要轉變過去單純管理者和知識傳授者的身份,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形成良好的教學互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必須從學生的現實需要和興趣出發。應當經常開展法律實踐活動,采取法律講堂、模擬法庭、法律知識辯論賽、播放法制短片等內容方式,多渠道、多方面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法制教育和宣傳的目的。比如邀請公檢法等相關部門人員進行法制講座,現場演示審判程序;播放法制頻道的庭審現場、法律講堂、法制集結號等節目;聚焦時下熱點法律問題,開展課堂大討論等等。通過這些直觀而豐富的活動,幫助學生牢固樹立法律意識、熟練掌握法律知識,并在實踐中充分正確運用。
(作者單位:鎮江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