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丹
摘 要 慕課、微課正引導著當代教育改革的潮流,藝術設計學科如何在教改的潮流中適應并迅速發展起來發展是當今藝術設計學科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長久以來藝術設計學科以其實踐性、創新性的學科特點在教學改革中充當著先鋒,在新時期想要快速有效的利用教育改革得新成果進行學科發展必須將理論付之實踐,切實的進行翻轉課堂以及微課堂的嘗試才能得出有效的結論,本文將以翻轉課堂和微課堂為基礎就藝術設計課程在慕課、微課時代應如何發展進行探討。
關鍵詞 微課 交互式教學 傳統民間藝術
我國大多數藝術設計專業院校專業課程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但僅依靠多媒體來進行的教學形式尚不能夠達到最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室教學有其局限性,受到時間、空間甚至受到教師自身能力素質及水平的影響。我們處在一個信息高速發散傳播的時代,這也對教師,特別是最為前沿學科的藝術設計學科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識儲備一定要是最新最全的,如果因為教師自身的原因,在知識探索中固步自封、停滯不前,這將極大程度的限制學生以及學科的發展與提升。
微課,是指運用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律,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其核心是課堂教學視頻還包括與教學主題相關的素材、課件、電子版練習測試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有別于傳統單一的教學形式,是在傳統教學形式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體系。微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將許多優秀的教學資源進行開放共享,并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交互,這種多角度的交互開放型的教學形式較之傳統的教學形式而言,更加注重知識的到達率以及學生課后的反饋等交互行為。
微課的主要特點:視頻教學資源是微課的核心內容;微視頻的一般時常為5-9分鐘,一般不超過十分鐘,這種形式較于45分鐘一節課的傳統課堂而言,顯得十分短小,因此稱之為“微課堂”;除此之外微課的特點是短小精干,主題突出,著重講解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或者是課堂上的某個特色環節;基于當代大學生對于手機、電腦的依戀和癡迷程度,這種新穎的授課方式很容易利用學生的獵奇心理,能夠最大程度的提起學生的興趣,其次,微課的流通性以及重復播放的便利性特色,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反復研習某一個片段,在核心知識的達到性問題上有很好的突破。
資源組合情景化是微課的又一重要特點:利用主題單元資源包營造一個真實的“微教學資源環境”;微課資源具有視頻教學案例的特征;師生可以在這種真實的、具體的、典型案例化的教學情景中實現高階思維能力的學習從而更有利于學生對于核心知識點的掌握,以傳統民間藝術課程為例,教師可以在資源包中設置大師作品賞析以及大師實踐操作流程的核心單元視頻,便于學生直觀的提升審美素養以及學習實踐操作的技巧,如果在實踐操作中遭遇瓶頸還可以隨時返回到任意單元學習實踐操作技巧,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與提升。情景化的教學模式,學生的注意力將很容易被帶入,更加有利于知識的到達以及實操的練習。
以傳統民間藝術課程為例,在傳統課堂上多媒體的授課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擴充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能夠利用圖文的形式直觀的感受傳統美術,但是傳統課堂的弊端是交互性不夠,往往是教師和多媒體負責演示而學生一味接受,這樣的形式雖然能夠基本滿足課程的需要卻在課程知識到達率以及課程的交互性方面顯得有些不足。要彌補這些不足,切實實現與時俱進的創新教學形式,需要實現從傳統的講授型課堂向“微課堂”、翻轉課堂的轉變。互聯網時代的今天,我們可以更多的借助網絡平臺以及手機平臺進行教學,這將更加有利于學生知識面的擴充,“微課堂”更容易為學生提供最為前沿的理念和教學內容,短小而精悍的片段化視頻資源大大的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吸收,翻轉課堂的形式更多的強調課程到達率,很多學生在傳統課堂上無法有效進行的課上課下討論環節,都可以借助手機平臺很輕松的實現,除此之外“微課堂”將幫助授課教師快速的掌握學生的學習和理解狀況,在課堂輔導的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在傳統民間藝術的課堂上我們嘗試將傳統手工技藝的制作過程制作成微視頻,學生可以在任意時間反復觀看,不理解的部分可以利用互聯網和手機平臺與同學和授課教師進行交互,不僅如此,網絡直播的功能也為“微課堂”提供了更廣泛的交互平臺,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成為主播,將自己的設計理念和制作過程分享和記錄下來,這都將為學生的創新思維提供最大的契機,學生的創新思維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課堂的內容與形式,這都將為藝術設計學科的創新發展以及學生的個性化創新思維發展提供更為廣泛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