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乎每個人的切身利益。然而近年來國內外食品安全事故頻頻發生,河南雙匯的“瘦肉精”、立頓奶茶中的“滅多威”、還有最近的“毒飲料”事件,食品企業的危機越來越引起社會媒體和政府的關注,現今如何讓人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已成為當下最為關注的問題。食品安全危機事件的爆發,如果處理不當,對企業造成的損失可能是毀滅性的,甚至引起社會恐慌,造成社會危機。文章結合國內外食品企業危機管理的現狀,以食品企業危機管理為落腳點,指出目前我國食品企業在危機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并為之建言獻策,以期對食品企業在危機事件處理提供理論支持,使企業快速平穩地發展。
[關鍵詞]食品企業;危機管理;策略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229
1食品企業危機概述
企業食品安全危機更強調事先防范的預警管理,通過避免、減輕食品安全的危險,而進行的聯合社會第三方的危機管理過程,它是一個集日常信息收集 分析、制訂計劃、采取措施、動態調整、控制解決問題、經驗總結和自我診斷的危機管理系統過程。
根據存在的形態,食品危機可以分為顯性食品危機和隱性食品危機;根據產生危機的原因,食品危機可以分為不可預知食品危機和人為食品危機;根據損失性質,可以分為有形損失食品危機和無形損失食品危機。
2食品企業危機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食品企業危機管理的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在政策扶持下,我國物質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產品種類豐富,獲得了可喜的發展,特別是在食品方面,不僅種類齊全而且營養豐富,在食品進口出口方面也獲得了極大的發展,使國民在家足不出戶就可以品嘗全世界的美食。然而,在社會的發展下和物質利益的驅使下,食品安全事件頻繁發生,形態層出不窮,切實危害到人們的安全和利益,威脅社會安定和諧和可持續發展。
22食品企業危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21食品企業安全監管力度不足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處于經濟體制轉型的過程中,體制不健全,我國的食品企業層次低、規模小、數量多、分散廣,并且相對多數的食品從業人員法律和道德意識薄弱,盲目追求物質利益。與此同時,市場的技術檢測能力不足,設備和人手短缺,監管部門責任分布不明確,相互脫離,懲罰力度不足同時法律監管體系不健全,執法責任不明,使得社會食品安全問題頻發。
222食品企業危機管理意識薄弱,缺乏社會責任感
企業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食品企業也不例外。近期,在上海市食品企業誠信管理體系建設現狀調查的報告,其中 469%的企業不認為企業應該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頻發履行食品質量安全的主體責任。報告表明,現在的食品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感。食品企業的發展中,大多數處于發展的初期或中期,企業注重品牌的推廣和宣傳,對于危機管理的概念缺乏足夠的了解和重視,認為危機管理并不是現在管理的中心,可以暫時擱置。其實要處理好企業突如其來的危機,需要的是全體員工的重視和責任,而不是簡單的放任和擱置。
223食品企業危機預警機制不健全
食品企業的發展有自身的特殊性,同時食品危機的發生也有自身的特點,食品危機發生具有爆發性、傳遞性和不可預見性。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時代,中國食品企業面臨的危機越來越嚴重,此時的企業危機管理經驗不足,并缺乏相應的預警機制,對危機即將出現的時的狀況不能察覺,不能阻止危機的蔓延,面對突然大幅度出現的危機影響無所適從,缺乏應對的危機預案。事后處理成本比預防成本要高得多,不僅浪費大規模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使企業喪失處置危機事件的主動權,增加解決危機的難度,并且先入為主的負面新聞有可能將企業“置于死地”。
224食品企業危機管理中缺乏溝通
食品危機事件發生以后,大多數的食品企業選擇明哲保身,選擇回避,采取鴕鳥政策,面對消費者、政府監管人員、媒體,并沒有主動的承認錯誤,并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而是在事態發展嚴重時,面對媒體才會被動的回應和道歉。危機應對成功的80%在與有效的溝通,缺乏與媒體、消費者等第三方的溝通,只會被動地處理危機,最終的結果是會陷入更深的危機之中。
225食品企業缺乏危機過后的信譽恢復
食品企業危機的發生及發展使企業度過一段緊張、不穩定的失衡狀態,而且危機的處理也會關系到企業未來的生存和發展。因此危機過后的重建和信譽恢復也變得尤為重要。好多的企業在應對危機過后,并未進行深刻的整改,只是口頭上表述出此次危機發生的原因,也沒有找到深層次的原因。面對本次危機的受損失群體只是簡單物質回饋,沒有進行回訪和反饋工作,沒有及時完善危機管理體系。這將會嚴重影響到企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3食品企業危機的管理策略
31加強食品安全監管
首先,強化食品安全檢測的技術和能力,并加強數據分析運用,推進監測資源的整合和利用,提高隱患排查,切實解決“檢不出、監不準”的問題。其次,針對標準缺失、過時、交叉等問題,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和監管標準體系,讓社會大眾共享食品信息,提高公眾的食品防范意識,減少食品問題事件的發生。最后,要加大食品安全的懲治力度,面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對其違法企業必須依法嚴懲,同時也要清查相關監管部門的責任,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追究責任,雙管齊下,杜絕滋生食品安全問題的根源。
32完善食品企業危機管理體系
企業應該逐步完善自身的危機管理體系,在不同的階段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從而使減少危機事件帶來的損失和傷害。在完善危機管理體系時,要注重時機的運用,在“危機縮減”和“危機預警”階段要注重當下同類型企業中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做好數據分析和報告,比如,會議、問卷、走訪等形式,針對可能存在的風險,擬訂危機管理計劃,制定相應的應對方案,減少危機發生的概率;在“危機反應”階段,危機事件已經發生并有擴大的趨勢,此時的企業要及時運用技巧處理危機,增強企業員工的危機處理能力,將危及事件帶來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在“危機恢復”階段,危機事件以后,企業要重視危機的總結和評估,吸取此次危機事件的教訓,同時也要注重企業形象的恢復,化危機為機遇。
33增強企業危機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食品企業必須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嚴格把控食品的質量要求,對消費者的生命健康負責更是對自身的道德良心負責。食品企業要強化管理者的責任意識,實行制度化的管理,同時食品企業內部建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針對食品加工的流程嚴格按照規定處理,對企業的從業人員進行定期的德育教育,增強其社會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
34掌握良好的危機溝通技巧
危機事件的解決需要有效的溝通,針對食品企業的消費者、企業員工,以及相關的媒體,管理部門等第三方,需要做好溝通,要以誠懇的態度及時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進行道歉,并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靈活地運用溝通的技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進行溝通,平息事態發展。
4結論
自古以來,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問題成為當今社會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只有老百姓吃得放心,才會使社會和諧發展。危機的發生會給企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食品企業尤其要注重食品安全,注重社會道德,重視其食品安全危機,增強食品安全危機的意識,完善自身企業的危機管理體系,以此減少危機帶來的傷害。
參考文獻:
[1]王麗芳基于市場營銷視角的企業危機管理分析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5(10)
[2]劉靜寧波市物流企業服務營銷危機分析與對策研究[J].商業經濟,2013(7)
[作者簡介]張杰(1992—),女,漢族,河北人,工商管理碩士,黑龍江科技大學。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