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徐晨
摘 要:校企關系是一種組織間關系,職業院校的教學團隊建設依賴于校企合作,而“深度”校企合作有別于過去職業院校只在實訓、就業方面與企業合作,而是從學生入校前的人才培養方案制訂開始,企業就充分參與到教學設計、教學管理以至覆蓋學生培養的全過程。教學團隊是校企合作的紐帶,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改革組織形式,不管是在團隊建設、制度建設、人才培養,還是在帶頭人、社會服務等方面,校企合作都充分體現了其重要性。
關鍵詞:深度 校企合作 職業院校 教學團隊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5(a)-0255-02
校企關系是一種組織間關系[1],即職業教育與產業或行業、職業院校與企業的關系。我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模式雖然在實踐中取得了一定成績,然而,在現實操作中遇到了一些難題。由于職業院校與企業分別是兩種性質不同的組織,利益載體不同,因此,在跨越“邊界”的過程中,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就會導致組織反應遲鈍、不靈活、缺乏創新,從而影響組織間的合作效果。
教學團隊是學校為了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開發教學資源,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推進教學工作的傳、幫、帶,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而構建的一種組織形式。高職院校教學團隊建設中往往包括了“雙師”結構(“雙師”指的是同時具備教師資格和職業資格)的專業教學團隊組成、專兼結合的制度保障、帶頭人、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眾多方面,每項建設任務均涉及到校企合作,因此,通過與企業開展“深度”校企合作對于職業院校的教學團隊建設來說尤其重要。
“深度”校企合作有別于過去職業院校只在實訓就業方面與企業合作,而是從學生入校前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開始,企業就充分參與到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實訓基地建設以至整個教學過程,這與“訂單班”由企業主導又有所不同。該文從以下五方面就該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團隊”(主管專業: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建設來談談“深度”校企合作對團隊建設的重要性。
1 團隊建設中師資的技能培養需要企業主導
“雙師”建設是教學團隊建設的重點。團隊成員往往由校內專任教師和來自行業、企業的兼職教師組成。只有“深度”的校企合作才能將這兩方面的人才擰成一股繩。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偏重實踐操作,需要具有較高職業技能的企業高級工程師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我們團隊不僅聘請了行業頂級技術人才,如持有H3C認證互聯網絡專家(H3CIE)證書的企業員工進入團隊,還將校內專任教師安排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完成企業項目,接受企業考核。企業兼職教師不僅為團隊承擔了該專業的實訓教學,還與校內專任教師共同開發實訓項目及教學資源。另外,企業兼職教師在企業積極培訓校內專任教師的職業技能,使校內教師均獲得了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通過這些舉措,團隊打造了一支擁有學校教師和企業員工雙重身份、能擔任教學和項目開發雙重崗位、接受校企雙重考核的“三雙”教師隊伍。
2 建立專兼結合的制度,是保證“深度”校企合作的基礎
首先,團隊依托學院建立了“校企合作工作委員會”,在“校企合作工作委員會”指導下,制定并完善校企合作相關規章與工作制度,為系部與企業雙向參與、雙向服務、雙向受益提供保障。其次,在“校企合作工作委員會”的指導下,該院與企業共同制定培養計劃和培養標準[2],在創建并實施“基礎能力培養階段、崗位能力訓練階段、職業能力養成階段”的“三段進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框架上進一步優化,推行“雙導師制”授課制度,即一門課程由校內專任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共同擔任責任導師。即將一門課程拆解成若干單元,有些單元由專任教師講授,有些單元由行業專家、企業技術人員講授,各自發揮所長,保證了教學效果,提高了教學質量。另外,在“校企合作工作委員會”的指導下,由企業、行業技術專家和專任教師共同創新,構建了“課證融通、理實一體”的課程體系和“三結合”實踐教學模式,“課證融通、理實一體”指的是將校內的課程體系和企業認證證書結合起來,以獲取企業認證證書為目的開展教學。我們將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8門主干核心課程如計算機網絡基礎、計算機網絡技術、云基礎架構項目部署、網絡安全與管理等與H3C的認證體系緊密結合,開展“課證融通”。“三結合”指的是“理論學習與實踐技能相結合、課堂與基地相結合、教學與生產相結合”。正是由于企業能夠積級為院校提供兼職教師人員質量保障,與校內共建實訓基地,建設校外實訓基地,“三結合”才能得到保障實施。
3 帶頭人需要與企業緊密聯系,保證專業建設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團隊帶頭人不僅要整合與利用社會資源,管理團隊,使團隊具有較強的凝聚力和創造力,還要及時跟蹤產業發展趨勢和行業動態,準確把握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方向,因此,帶頭人必須與行業、企業保持緊密聯系,特別是與那些處于行業尖端技術水平的企業開展合作,例如參與行業標準制定、共同開展橫向項目等,這樣才能保證專業建設的領先水平;同時只有依托企業,制定適當的專業發展方向,制訂切實可行的團隊建設規劃和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才能實現團隊的可持續發展。
4 人才培養離不開校企合作
在實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過程中,團隊成為校企合作的紐帶,將學校教學管理覆蓋學生培養的全過程。通過企業兼職教師高水平的技能訓練及與企業共建校內實訓基地,保障了學生具有高技能水平;通過在企業建立校外實訓基地,保障學生半年頂崗實習的效果;擁有“實習生身份”[3]的學生在實訓期間,經過校企文化的融合、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的結合,實現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這樣的畢業生職業素養好,技能水平高,深受用人單位歡迎,社會認可度高。
5 社會服務也必須依托于校企合作
企業具有比學校更優良的人力資源和技術優勢,通過與企業共同開展職業培訓、技能鑒定、技術服務,才能有效帶動學校師資技能水平的提升。
綜上所述,職業教育只有開展“深度”校企合作,將企業優勢與學校優勢充分結合,才能充分發揮教學團隊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引導作用,才能使教學團隊自身建設更具有可發展性和可持續性。
參考文獻
[1] 耿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體制研究[D].天津大學,2011.
[2] 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養卓越工程師[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76-177.
[3] 王為民,俞啟定.校企合作“壁爐現象”探究:馬克思主義企業理論的視角[J].教育研究,2014(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