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立強

摘 要: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實現教師少教、學生多學的教育目的?參與式教學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那么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開展參與式教學呢?課前導學、構建基石,讓學生在行為參與中有準備地學;創設情境、激活思維,讓學生在思維參與中有方法地學;按點反饋、全員參與,讓學生在情感參與中有拓展地學等。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教學 主動參與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4(a)-0240-02
參與式教學其實指的就是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教學方法。在這種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更加靈活地呈現出教學的內容,進而充分地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班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參與學習過程中達到行為的參與、思維的參與、情感的參與,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出主體作用。那么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開展參與式教學呢?
1 課前導學、構建基石,讓學生在行為參與中有準備地學
課前導學,是讓學生在行為參與中有準備地學。初中數學教學具有其自身的特點,不僅要在課堂中進行,還要引導學生在課堂外進行參與,培養學生參與學習的能力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例如,在八年級第二學期“勾股定理”一課前,老師預先布置了“你能用幾種方法來證明直角三角形三條邊的數量關系”。學生通過搜索、討論等方式,一共了解到16種不同的證明方式,其中既有不僅有三國時期趙爽的證明方法,而且有美國前總統加菲爾德的證明方法。因此,此種方式既激發了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熱情,也提升了學生多角度的思維能力。
又例如,在九年級第二學期的“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一課前,老師設置了如下問題。
(1)如圖1所示,點A到直線BC的距離是線段的長度。
(2)點A在圓O外時,OA________r(填“>、<”或“=”)。
以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回顧了該節課所需的知識鋪墊。
(1)點到直線的距離。
(2)點與圓的位置關系。
因此學生在參與后續的學習中知識點更連貫順暢。
實踐證明:只有構建基石,讓學生在行為參與中有準備地學,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2 創設情境、激活思維,讓學生在思維參與中有方法地學
學習興趣的培養在學生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引導并激活學生進行探索與鉆研,成為學生不斷前進的動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只要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就能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提高數學的思維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深入分析教學內容及教學對象,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年齡特點與心理特征等,努力在教學中創設獨特情境,激活思維,讓學生掌握學習規律,達到有方法地學的目的。
3 按點反饋、全員參與,讓學生在情感參與中有拓展地學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流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控制論中提出:“一個有效地行為必須通過某種反饋過程取得信息,從而了解目的是否達到。”在過去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往往處于主導地位,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師生之間缺乏互動,這樣的教與學活動教師不能了解學生學習知識掌握的程度,更不能在平等互動中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情緒。而利用互動反饋技術,能夠及時有效地反饋每一個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學生主動參與,并及時通過生生互動,合作參與,加深印象使課堂教學發展成為一個可以不斷反饋調控的過程。
4 注重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參與”中有創新地學
學生帶著疑問去探究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領悟科學的觀念和方法,主動獲取新的知識,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創新的能力。
例如,在八年級第二學期“23.3事件的概率(2)”中,提問小明和小亮做撲克游戲,桌面上放有紅桃1、2和黑桃的1、2共四張牌分成紅黑兩組,小明建議:“我從紅桃中抽取一張牌,你從黑桃中取一張,當兩張牌數字之積為奇數時,你得 1分,為偶數時我得1分,先得到10分的獲勝”。如果你是小亮,你愿意接受這個游戲的規則嗎?這個游戲對小亮和小明公平嗎?怎樣才算公平?(小組討論設計方案)
又例如,在八年級上冊“17.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5)”中,教學目標為:
(1)能靈活運用各種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在選擇適當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為了達成教學目標設置了開放的問題:解一元二次方程學過哪些方法?每種方法各試出一道最適合此種方法的方程。看似簡單的問題,但最適合此種方法的方程卻考驗了學生對每種方法的理解能力。
總之,參與式教學中“參與”運用到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使整個教學過程通過課前瀏覽、預測、驗證的方法,課中體現情感的參與—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與注意力、行為的參與—學生親自預測、交流、驗證、思維的參與—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在這種參與活動中,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體現,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而且使學生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掌握了數學知識,增加并鍛煉了學生的實踐經驗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重視運用參與式教學活動,把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經驗結合起來,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意識的基礎上,有效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呂哲.淺談參與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研前沿,2013(9):182-183.
[2] 黃建松.“參與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中學生數理化,2011(12):100-102.
[3] 鐘啟泉.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再思考[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9(10):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