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舜禹
摘要:“史選結合”即文學史與作品選相結合,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最早針對高校古代文學教學提出的教學理念,此后,一些院校也將“史選結合”的模式運用于現代文學與外國文學課程的教學中(典型的如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本文將從多個角度討論“史選結合”的教學模式對于漢語言文學(師范)(下簡稱漢師)專業師范生培養的意義。
關鍵詞:史選結合 漢語言文學 師范生 培養
“史選結合”指高校中文系(包括中文師范專業)本科教學中文學史與作品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一般來說是在開設文學史的課程前先開設作品選的課程。該課程理念提出之后得到了一部分高校的積極響應,其中師范類院校居多,下面來具體談其對于漢師專業師范生培養的意義。
一、縱橫相交,強化積累,明確脈絡
文學史的課程往往以時間作為順序進行課程開展,其中重要的作家,文學思潮,文學流派等就像這條縱軸上的一個個節點。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只進行單純的文學史教學,那么這些節點僅僅是被機械地羅列開來。學生在提到某一文學思潮或者作家流派的時候也只能機械反應出其大致處于歷史的哪一時期,其前后分別有哪些其他元素。節點本身的橫向延展與拓寬,在這種純文學史的教學中是缺省的。“史選結合”的教學模式因為在開設文學史課程前先開設了作品選的課程,使得學生在學習文學史的課程中能夠將新的文學史知識與作品選知識發生有機聯系,這種新舊知識發生關聯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學生在認知主體內部把文學史節點進行橫向拓寬的過程,能夠以作品文本為支撐更加清晰的認識作家的創作風格,文學思潮的本質,文學流派創作的個性與共性。縱向的文學史穿插橫向的作品選,一方面以作品選的橫向作用令文學史的脈絡更加清晰,對發展流變的掌握更加可控,另一方面也以文學史的縱向作用讓作品選的積累還原于具體的歷史背景和文化語境,深化對文本的理解,進行更深一層次的積累。“史選結合”的模式既強化了漢師專業學生的文本積累,也內化了對于歷史流變的整體脈絡,兩者相輔相成,互相統攝,讓學生在日后的教學實踐中能夠根據具體情況信手拈來,以提升教學效果。
二、感性情緒,理性思維,雙向提升
漢師專業是師范類專業中較為特殊的一個,一方面文學的專業性質要求其具有感性思維與情緒,另一方面師范生的自我定位又必須讓他們具有高度的理性精神,不論實在職前師范生學習的過程中還是入職后成為人民教師,他們都需要用自己理性客觀的思維與能力去處理學習或教學中可能遇到的種種難題(學習中諸如不同教材對于同一問題的不同表述,教學中諸如不同同學完全對立卻各自有其合理性的觀點看法等)。基于這樣的實際情況,那么在漢師專業培養的過程中就也應當注重感性情緒與理性思維的雙向提升。而“史選結合”的教學模式似乎與之不謀而合。
大一學年和大二上學期是開設作品選課程的主要階段。這一時期,漢師專業學生處于一種閱讀的中介過渡期。所以他們在學習作品選的課程時,對于文本的閱讀依然是側重感性情緒這一方面的,即將自我情感投射于文本,在文本中尋找一種情感的體認,不同的文本所具有和產生的感情情感不同,學生獲得的再投射也就不同,所以對于不同國別,不同題材,不同風格文本的閱讀實際上是學生自我體認多種不同復雜情感的過程,對于這些情感的整合,內化讓他們最終對于感性情緒的體驗更為敏感。
而文學史的課程則更側重理性思維,文本閱讀的過程是感性的,但是文本一旦介入于文學史,還原于歷史的特定語境,這就是一個需要理性條分縷析的過程。上文所提到漢師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完作品選課程后對于情感整合,咀嚼,內化的過程實際上正是一種將純粹的感性情緒轉變為理性思維的一種過程,這種過程在認知主體內部發生,而在此后文學史學習的過程中,這種過程被不斷放大,并且因為文學史課程本身的性質而不斷被加入理性的因素。這時,學生們的閱讀就超越了純粹感性的閱讀,文本被置于具體時間節點,代入特定的歷史語境,從而以更高的,更專業性與多元的視點去審視文本,同時,這種審視的過程也是對于文學史形成更為理性認識的過程,能夠借助于文本拎清文學史的實質,達到“感性——理性——兩者交融”的教學效果。
三、復合能力,教育智慧,與時俱進
漢師專業致力于培養任教于中學,小學的優秀語文教師。自2001年新課改以來,新的教育形式對語文教師的學科能力與專業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期待。尤其突出了對語文教師的學科復合能力與教育智慧的強調。
學科復合能力包括學科知識及相關知識,學科史及其發展趨勢的把握等要素。漢語言文學,或者說語文科目都屬于人文學科的范疇,而人文學科范疇內部各元素向來就不是孤立的,“文史哲不分家”的觀點也有相當的合理性。“史選結合”的教學模式對漢師學生學科復合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作品選屬于“文”的層面,文學史屬于“史”的層面,且兩者關系又密不可分,不同的教學側重點使得學生在不同課程中吸取“文”“史”兩方面的知識,以及培養研究這兩方面異中有同的專業能力。
教育智慧則是專業素養,學科復合能力等元素的整合,在語文教學中處于重要地位。“史選結合”模式的提出本身就包含著杰出的教育智慧,即“化整為零,雙向強化”,這種隱藏在背后哦的教育智慧會在漢師專業學生學習這兩門課程的過程中不斷引導,熏陶著他們。此外,“史選結合”的教學模式中所強調的“縱橫交錯,經緯互織”的教學理念也可以借由漢師專業的學生運用于中小學的語文教學實踐中,以教材中的課文揭示,再現歷史,以融合歷史與當下的語境解讀,講授課文,以一種更加科學合理,有機交融的方式實現“用教材教學”,而非“教教材”,這樣的過程與結果都體現著獨到的教學智慧。
四、結語
不論是從漢師專業學科本身發展而言,還是師范生培養而言,“史選結合”的教學模式都具有相當的積極意義的。其一反以往中文系文學課程設置的籠統含混,以科學合理的方式作品選與文學史分離為兩個相互獨立而又具有密切聯系的部分。在新課改背景下,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文學類課程的教學就按照“史選結合”的模式開設,為江蘇省乃至全國培養輸送了大批高質量語文教學人才。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