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
【摘 要】在我國很多農村地區,由于受環境的影響,經濟發展落后,很多學生的家長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選擇外出務工。這造成了我國農村地區出現了很多的“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的成長沒有父母的陪伴,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發展。小學語文具有很強的人格教育意義,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健康人格的優勢,讓留守兒童能快樂的學習,使留守兒童身體和心理都能健康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塑造;留守兒童;健康人格
語文學科有著濃烈的人文色彩。隨著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語文不僅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化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優秀的思想道德品質。新課標也指出要把“立德樹人”滲在語文教學中。小學是學生良好習慣和德道品質養成的關鍵時期,特別是農村留守兒童,因為生活環境和家庭條件的影響,更要注重健康人格的培養。下面針對小學語文中農村“留守兒童”健康人格的塑造進行探討。
一、小學語文對農村“留守兒童”健康人格的塑造的優勢
小學語文教學是實施健康積極人格教育的最佳途徑。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積極向上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都具有優秀的品質。比如《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教導學生關愛他人,《灰雀》教導學生要具有誠實的美德,《掌聲》教導學生獻出我們的愛,讓世界更美好等等,這些內容都體現了不同的優秀品質。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這些內容的情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留守兒童”在語文知識的學習中受到啟迪,培養學生的生活情感,受到主人公或者作者人格魅力的感染,使留守兒童的人格得到升華。語文教材中還要很多內容是寫勵志故事,可以在這些故事的激勵下,培養學生的頑強毅力和堅強的意志。語文教材中還有一些生命教育的文章比如《永生的眼睛》、《生命 生命》等能讓學生體會到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懷,對學生的生命情感有著積極的教育意義。語文教材中處處都蘊含著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的素材,能從各個方面啟迪學生,讓學生受到思想感化,逐漸塑造健康的人格。
二、小學語文中農村“留守兒童”健康人格的塑造的方法策略
1.引導學生善于傾聽,有效溝通
語文的教材內容都是經過嚴格的挑選,最終收錄在語文教材中,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有著很強的教育意義。語文課文內容豐富,思想積極向上,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的傾聽課文內容,通過播放錄音或者老師的范讀,體會語言文字的魅力,掌握課文內容和結構脈絡,用心感受作者描寫的意境和寄托的思想情感。語文教師自身要提高教學素養和教學技能,能夠以身作則,用教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形成語文情感。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在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傾聽,還要鼓勵學生積極的表達,與教師和同學之間進行溝通。教師要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對學生要進行知識的交流,還要進行情感和思想的溝通,讓學生從老師身體體會到溫暖。教師要鼓勵學生之間互幫互助,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的氛圍,增進學生之間的友情,構建一個充滿愛的“大家庭”。學生慢慢學會放飛個性,感受童年的美好,學生才能快樂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學生才能健康的成長,塑造積極健康的人格。
2.引導學生踴躍說話,積極交流
“留守兒童”因為父母不在身邊,交流的機會很少,性格逐漸變得內向,不善于表達自己。語文教師要根據“留守兒童”的性格特點,在課堂上設計一些教學互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踴躍的說話,鼓勵學生積極的交流。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學習,共同探討。鼓勵學生大膽說話,暢所欲言。在課堂上提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能打開話匣子,敞開心扉。例如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師問學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周恩來幾歲的時候立下的誓言?小小的年紀,周恩來為什么會立下這樣的誓言呢?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進行交流,從小學生的年齡為導線,讓學生能結合自己的情況表達自己的看法。讓學生能體會到主人公的精神,從而受到鼓舞。
3.引導學生加強閱讀,把握思想
在農村因為環境的影響,普通話還沒有普及。教師在課堂上要用規范的普通話講課,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語文教材中的文學作品都有很美的語言文字表達,讀起來會給人美的享受。教師要教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的創作意境。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從而促進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邊讀邊想,體會語言文字美的同時領悟字里行間流露的情感。通過閱讀和教師的講解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學習作者的創作思路,領會作者的情感表達。從閱讀中總結經驗,豐富知識,增長閱歷,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目的。
4.引導學生積極創作,抒發情感
語文教師為學生傳授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可以把學生掌握的詞匯語法,通過美好的修飾,組織成為一篇優秀的作文。通過寫作,教師不僅可以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能根據學生的寫作內容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感。農村“留守兒童”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渴望,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的創作,把自己內心的想法和自己的愿望通過文字表達出來,使自己的情緒得到釋放,抒發自己的情感。不僅能加強語文知識的應用,還能使情感得到宣泄和升華。例如學習《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引導學生讀懂信的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課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寫信,為學生與父母之間的情感交流搭建橋梁。
5.培養留守兒童興趣,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
因為缺乏家庭教育,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都很差,更談不上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態度不端正,不能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回家后不學習甚至根本不帶課本回家等。這些不良的學習習慣已成為阻礙留守兒童進步的主要障礙,因此幫助留守兒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們任課老師的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思想家培根說:“習慣是一種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小學語文老師首先要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培養留守兒童學習語文的興趣,興趣是學好語文的起點和重要動力;其次要指導學生養成具體的學習習慣,比如認真書寫,勤于動筆,廣泛閱讀,注意觀察等等,“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語文成績的最終取得不是靠老師填充式的灌壓,而是要靠學生自己的親身體驗。第三、我們要與時俱進,使語文課堂更具自主性、開放性,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讓他們在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中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語文不是一門可以速成的學科,它需要日積月累,逐漸養成,教師在教學中注重語文素養之“養成”,學生才能得到更多收益,留守兒童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贏來成功。
三、結語
總之,作為新時期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深知還要繼續努力才能為留守兒童的教育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挖掘語文教材內容中的積極健康的人格培養的素材,充分利用語文教材內容中的德育資源,把塑造學生健康人格的任務貫徹在整個教學中,讓學生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培養道德情操和人文素養,從而促進農村“留守兒童”積極健康人格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艷紅.小學語文教學與農村留守兒童積極人格的培養[J].學周刊.2015(2).
[2]方敏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留守兒童積極人格的途徑[J].讀寫算.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