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建紅
摘要:當前,討論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得到廣泛運用。本文闡述了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討論式教學法,以期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歷史 討論教學法 運用
討論教學法是指由教師提出相應的、具有探究性的問題,然后由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教師給予引導和點評,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提高歷史教學水平的同時,進一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一、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討論教學法的前提
當前,新課程改革開展得如火如荼,教師改變了傳統教學方式,有效改善了初中歷史教學效果,但是初中歷史教學也存在許多問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采用討論教學法,旨在運用合適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1.明確教學目標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運用討論教學法,教師必須明確教學目標。討論教學法的重點在于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突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則是發揮引導作用。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必須明確教學目標,以免教學呈現出無序、雜亂的局面。
2.轉變教學觀念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運用討論教學法,教師應不斷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注重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性。因此,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反應能力與掌控能力,更深入地研究教材與教學大綱,與學生開展良性互動、有效溝通,避免與課堂教學相脫節。另外,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的關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運用討論教學法,教師要明確學生的需求與特征,對癥下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淡化課堂教學的主講地位,強化引導意識,不斷利用課堂教學中的各種因素,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并提出符合學生思維認知水平的問題,供學生討論。
另外,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強化師生交流,讓學生信任和期待教師,并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促進討論教學法的有效實施。
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討論教學法
討論教學法的實質在于問題的創設,即“問——探究——問”的自主學習模式。以初中七年級歷史課程《商鞅變法》為例,筆者具體闡述了討論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1.創設問題
討論問題的設計與一般問答題明顯不同,一般的問答題在課本中都有答案,而討論問題的創設,需要教師關注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從問題中了解知識,發展自身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討論問題,把握好問題的難易程度,滿足學生的探究需求。
另外,在創設討論問題時,教師要在掌握教材的基礎上,深入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征,提出的問題要符合歷史教學的客觀規律與學生的思維。如在教學《商鞅變法》時,筆者提出的中心問題是“評價歷史人物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作用”,論點包括“商鞅變法成功與否”“聯系實際,如何看待當今的社會變革”“作為中學生,應該如何做”等,以此鍛煉學生用聯系實際生活的方式,分析歷史人物的能力,激發學生的討論熱情。
2.討論交流
在開展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搜集相關資料,以便學生在討論時能更好地聯系實際。
在討論時,教師要記錄學生的觀點與看法,以備討論之后的點評與總結。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暢所欲言,不拘泥教材文本的表述,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3.教師點評總結
討論之后,教師要包容學生不同的觀點,同時進行總結性點評,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如在教學《商鞅變法》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明白“商鞅變法”在歷史進程中的意義,還要讓學生認識到變法不是一帆風順的,變法成功與否與商鞅個人命運有關聯,但不是決定性因素,商鞅最后的死亡也不意味著變法的失敗。另外,教師還要聯系實際,讓學生明白當前時代變革的意義與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