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林
摘要:本文從培養小學生自學能力、閱讀能力以及表達能力這三個方面著手,論述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培養
眾所周知,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可以有效培養小學生讀書、看報的能力。所以說,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方法、養成認真閱讀的習慣,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
一、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是指在沒有教師和其他人幫助的情況下,自我學習的能力。它要求學生運用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努力鉆研、自覺求索,進而獲得新知識。
1.指導小學生課前預習
三年級及以上的小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所以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前先了解課文內容,事先學習生字,理解并掌握詞語的意思,進而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另外,教師對小學生的預習指導應在課堂內進行,隨后慢慢地向半課內半課外過渡,直到小學生形成自我學習的習慣之后,再大膽放手讓小學生在課外進行預習。
2.指導小學生恰當使用工具書
查閱字典是小學生自學不可或缺的手段和方式,教師要培養小學生使用新華字典的基本能力,并要求他們到了中高年級,要進一步熟練地查閱新華字典。在講授每一節新課前,教師應該要求學生事先劃出文章中的疑難字詞,通過查閱新華字典解決這些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排除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3.給予小學生足夠的自學時間
凡是學生經過認真閱讀課文,能夠自己組織語言回答的問題,教師可以在事先給學生提出一些學習要求,同時教會學生一些學習方法,保證學生有足夠的自我學習時間。
4.挖掘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除了強化學生的自學能力之外,教師還要培養學生自學時應具備的各種心理素質,如學習興趣、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以及良好的自學習慣等。只有學生具備了這些良好的心理素質,他們才會自覺地進行學習,對閱讀教學產生熱情,最終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二、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眾所周知,對閱讀材料的理解能力、欣賞能力以及判斷能力是閱讀能力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只有給予適當的指導,學生才能理解這些文章,進而獲得這些能力。
首先,加強學生字、詞、句、段、篇的訓練能力。大家都知道,字、詞、句、段是一篇課文的組成部分,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都可以通過文章中的某些字詞表達出來。如在教學《威尼斯的小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理解文章中“坐在小艇里的感覺怪有意思的”這句話來理解作者的感情。同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第二自然段中的三個句子都使用了比喻詞,它們都是比喻句嗎?”通過分析這三個句子,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和認識比喻句,讓學生形象地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點,為學生理解下文中威尼斯小艇的駕駛和功能做好鋪墊。
其次,加強對學生讀的訓練。文章中的文字與作者的情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引導小學生閱讀文章時,教師必須讓學生掌握揣摩和品味語言的基本方法。只有這樣,在朗讀文章時,學生才能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想要在文章中表達的感情,使學生與作者產生感情共鳴。
三、培養小學生的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經常讓學生回答問題。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所學知識,又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和語言表達的能力。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選擇適當的方式,簡潔而有條理地回答問題。一些經驗豐富的教師還經常讓學生口頭解詞、釋句,以及要求學生簡要概括文章內容,甚至采用討論的方法讓學生自由發表觀點。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還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閱讀的方法,還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既能深刻理解字、詞、句、段、篇的意思,又能將自己的已有知識、生活經驗與課文內容相結合,更好地獲得知識,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作者單位:江西省豐城市拖船鎮蛟湖片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