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
摘要:從高職院校每年高就業率可知,其為社會輸出了大量畢業生。但是高就業率背后卻隱藏著就業質量不高的現象,主要是因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并沒有符合用人企業的要求。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停留于表面,沒有達到共同制定培養目標,合力培養人才的局面。本文從多個角度分析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出現的問題,同時,思考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分析與思考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高職教育快速發展。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全國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達1341所,招生數348萬,畢業生數322萬,在校生數1048萬,占到高等教育的41.2%。高等職業教育已逐漸占據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數據來自:國家職業教育統計數據)
為適應我國經濟轉型升級,高職院校需為社會經濟發展輸出大批的高水平、高質量的技術型人才。首先要在現階段,進一步明確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正確定位所屬層次的高職教育,提升高職教育質量。雖然高職院校每年公布的畢業生的就業率較高,但就業質量卻不樂觀。究其原因,問題就出自學校的培養目標與用人單位的實際用人標準間存在差異,部分畢業生難以符合社會、企業的要求。
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所存在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目標與學生的能力不匹配
學校在制定該校人才培養目標過于理想化,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高職院校招收的學生,一般都是中職院校及普通高中畢業的學生,這部分學生總體成績水平較低,學習興趣低、自學能力差。高職院校并沒有能夠實事求是地認識學生,而是用與此不匹配的管理思想和培養模式去制定人才培養目標。
(二)學校建設水平不能保證培養目標的實現
高職院校即使制定了符合學生發展水平的培養目標,但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與措施去保障也難以保證培養目標的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有賴于學校全方面的建設,但部分高職院校的學校基礎建設陳舊、師資建設乏力、實訓設備建設不夠先進及校企合作不深入等重要因素,使學校難以達到所制定的培養目標。
(三)企業參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深度不夠
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即使培養水平達到了學校制定的標準,但用人企業和社會卻按照更高的用人標準在考核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術技能水平,不愿意參與到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中。高職院校的教育性質具有高等性和職業性,學校承擔高等性的培養任務,用人企業需承擔職業性培養任務,這才是向社會輸出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共贏模式。高職院校招收的學生能力水平和學校的教學水平、學校提供的實訓的設施設備都極其有限,缺乏企業的積極參與,在三年時間里培養出達到企業及社會的要求的人才無疑是不可能的。
三、高職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對策
(一)找準自身的定位,制定符合實際的培養目標
市場經濟及社會的發展對于高職院校的重視程度又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國家對于高職院校的規劃都是統一步調,統籌部署。但高職院校務必從中落實上級的要求并結合自身的特點及實際情況,找準定位,制定符合學生水平的培養目標。高職院校應清楚的認識到招進來這些學生的不足之處,基于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結合自我的辦學特色及專業特點,堅持立德樹人為根本,制定符合實際的培養目標,進而才能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培養。
(二)加強自身建設為培養人才奠定基礎
“打鐵還需自身硬”。高職院校想要培養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必須加強自身的軟件及硬件的建設。首先,學校擁有良好的基礎建設,先進的實訓基地。通過硬件的改善為培養優秀的人才打下牢固的基礎。其次,高職院校需打造一支高水平、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提高教學能力,從提高師資的水平來帶動學生教育質量的提高。高職教育具有職業性的特征,所以,學校務必加強與相關行業企業的聯系,強化學校與企業的合作關系,共同培育符合要求的人才。
(三)加強與企業合作,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發布了《關于編制“十三五”產教融合發展工程規劃項目建設方案的通知》,啟動實施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工程規劃項目。可見,“十三五”期間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將得到全面增強,圍繞地方經濟轉型和新興產業開展高職人才培養的方向更加明確。高職院校發展的主要目的就是服務區域發展需求、結合地方經濟需求、匹配企業及產業發展。因此,高職院校制定人才培養目標不能閉門造車,必須充分考慮到區域發展需求、市場需要及企業用人需求的重要因素。企業必須提高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認識,積極參與教育教學過程,深化產教融合,樂于接受教師到企業鍛煉,提高教師實踐能力,主動承擔在學生培養過程中的任務,銜接好學生企業實踐和頂崗學習的教學工作,共同完成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學校與企業手拉手、肩并肩共同培養高技能型人才,學生能力標準對應企業行業的要求,模塊課程的開發匹配企業職業崗位,學生的工學交替對接企業實際任務,畢業生的職場考核融入到所學專業的工作過程。
四、結語
高職院校的教育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必須與企業進行深入的合作,共同培育技能型人才。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關系到學校培育的學生素質、能力等綜合水平高低程度,畢業生的優秀與否,并不是學校單方面的決定的更重要的是需要企業通過實踐工作中去考核衡量,這就要求人才培養目標必須校企雙方共同探討研究制定而成的。
參考文獻:
[1]龔劍.基于國家職業標準的高職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03).
[2]李賢政.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核心要素的思考與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0(02).
[3]劉士祺.淺析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內涵特征與構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