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娥春
摘 要:本文從“組織競賽游戲,提高學習興趣;加強口算訓練,打好計算的基礎;注意估算能力的培養;優化練習設計;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四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的探索。
關鍵詞:興趣;訓練;培養;設計;習慣
計算在生活生產勞動中運用最為廣泛。在小學,計算更是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全過程?!缎抡n程標準》也提出了關于“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進行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計算,對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計算,要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并逐步做到計算方法合理、靈活”的教學要求。加強計算教學,有效地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方面。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時代的到來,數學知識在社會生活各方面的應用將更加廣泛。數學計算應該是每個公民必備的技能,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組織競賽游戲,提高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天性告訴我們,將計算教學與生動活潑的數學情境有機結合起來,計算教學才能體現其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在計算教學的練習中,我經常組織學生開展游戲和競賽,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例如開展數學小競賽,以大組為單位,給每個隊找個有趣的隊名,比如:超人組、蜘蛛俠組等,比賽題型分為必答題、搶答題、合作題等,答對一題加5分,答錯一題扣5分,最后勝利的隊伍以熱烈的掌聲祝賀。學生對這樣的比賽很感興趣,很多學生在上完數學課以后,來跟我要求希望下次再比賽。
二、加強口算訓練,打好計算的基礎
1.基礎性訓練。從小學生不同的年齡心理特點上看,口算的基礎要求不同。低中年級主要在一二位數的加法。高年級把一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作為基礎訓練效果較好。具體口算要求是,先將一位數與兩位數的十位上的數相乘,得到的三位數立即加上一位數與兩位數的個位上的數相乘的積,迅速說出結果。這項口算訓練,有數的空間概念的練習,也有數位的比較,又有記憶訓練,在小學階段可以說是一項數的抽象思維的升華訓練,對于促進思維及智力的發展是很有益的。這項練習可以安排在兩段的時間里進行。一是早讀課,一是在家庭作業的最后安排一組。每組是這樣劃分的:一位數任選一個,對應兩位數中個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個數的。每組有18道,讓學生先寫出算式,口算幾遍后再直接寫出得數。這樣持續一段時間后(一般為2~3個月),其口算的速度、正確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2.針對性訓練。小學高年級數的主體形式已從整數轉到了分數。在數的運算中,異分母分數加法是學生費時多又最容易出差錯的地方,也是教與學的重點與難點。這個重點和難點如何攻破呢?經研究比較和教學實踐證明,把分數運算的口算有針對地放在異分母分數加法上是正確的。通過分析歸納,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只有三種情況,每種情況中都有它的口算規律,學生只要掌握了,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1)兩個分數,分母中大數是小數倍數的。如“1/12+1/3”,這種情況,口算相對容易些,方法是:大的分母就是兩個分母的公分母,只要把小的分母擴大倍數,直到與大數相同為止,分母擴大幾倍,分子也擴大相同的倍數,即可按同分母分數相加進行口算:1/12+1/3=1/12+4/12=5/12
(2)兩個分數,分母是互質數的。這種情況從形式上看較難,學生也是最感頭痛的,但完全可以化難為易:它通分后公分母就是兩個分母的積,分子是每個分數的分子與另一個分母的積的和(如果是減法就是這兩個積的差),如2/7+3/13,口算過程是:公分母是7×13=91,分子是26(2×13)+21(7×3)=47,結果是47/91。如果兩個分數的分子都是1,則口算更快。如“1/7+1/9”,公分母是兩個分母的積(63),分子是兩個分母的和(16)。
3.記憶性訓練。高年級計算內容具有廣泛性、全面性、綜合性。一些常見的運算在現實生活中也經常遇到,這些運算有的無特定的口算規律,必須通過強化記憶訓練來解決。主要內容有:在自然數中10~24每個數的平方結果;圓周率近似值3.14與一位數的積及與12、15、16、25幾個常見數的積;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簡分數的小數值,也就是這些分數與小數的互化。以上這些數的結果不管是平時作業,還是現實生活,使用的頻率很高,熟練掌握、牢記后,就能轉化為能力,在計算時產生高的效率。
4.綜合性訓練。包括以上幾種情況的綜合出現;整數、小數、分數的綜合出現;四則混合的運算順序綜合訓練。綜合性訓練有利于判斷能力、反應速度的提高和口算方法的鞏固。
三、要注意估算能力的培養
加強估算,能促進學生數感的發展,估算在計算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計算教學中應逐步滲透估算的意識和方法,指導學生養成“估算——計算——審查”的習慣,有助于學生適時找出自己在解題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從而預防和減少差錯的產生,提高計算能力。例如,在計算39×486時,可以讓學生說說積大概是多少,從而知道,積的位數,不至于出現較大的錯誤;在簡算3.74×9.8時,學生經常出現3.74×9.8=3.74×(9.8+0.2)的錯誤,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先估算,3.74×9.8兩個因數分別是兩位、一位小數,則積一定是3位小數,末位4×8=32,則積的末尾一定是2,可見,結果肯定是錯的,再分析原因,問題就解決了。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持之以恒地嚴格要求學生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細心計算,使他們養成計算完畢后自覺檢查和驗算、有錯必改的良好習慣。同時教師要做好典范,在板書時要規范認真,使學生養成書寫規范、認真細致的良好習慣。
總之,要想迅速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教師必須加強計算教學和計算練習,使學生的計算既準確又迅速,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目的。教師還應該做好對學生的個別輔導,對學生計算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加以解決并認真分析錯誤原因,找出規律。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能養成的,作為教師,首先自身要對計算法則、定律等運用自如,指導時才能得心應手,提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