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棟+魏杰
(甘肅警察職業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摘 要: 公安院校畢業學生承擔的工作性質與責任與眾不同,由于工作狀態、遇到的情況都是不斷變化的,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最基本的警務技能,更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興趣,實現終身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興趣等,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形式、目標等,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與能力等。
關鍵詞: 公安院校 終身警務技能 學習興趣 培養方法
公安院校是為了培養優秀的公安工作人員而做準備的,在當前公安院校教學中,存在學生的教學、實踐、實訓等的分離,學生進入工作崗位上崗慢、能力更新不及時等,從根源上分析,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教學中教師僅僅教給了學生基本的知識,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本文針對此種狀況,對學生終身警務技能的培養進行策略性探究,以期為公安院校警務技能教學做出啟示。
一、為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人的行為在很多情況下都會受到自己意識的支配,因此,公安院校要想讓學生樹立終身警務技能,就要先讓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實現自覺的進步與發展,尤其是進入公安院校的學生,已經是即將步入社會的狀態,因此,無論他們的年齡與學歷究竟是什么樣的,都意味著他們要進入社會,這就要求他們對事物要有自己的價值判斷,有自己的行為規范等,當然人民警察也要有基本的責任意識。在教學中,教師要將這份責任意識告知學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對警察事業的榮譽感。然后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觀念,這種觀念的形成,需要學生認可這個職業,也需要培養學生對這些知識的學習興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良好的互動關系,將自身的知識、觀念,以及正能量傳遞給學生,成為學生生活的朋友、學習的良師,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成長,促使學生以更積極的心態對待警務技能訓練,不斷提高警務技能。
二、發掘學生的潛能并有針對性地引導
在教學中,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的潛能,并做出引導,這實際上也是有針對性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策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即使一個班同時選取公安事業并做出未來職業規劃的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中的興趣與目標也是不一樣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加深對學生的了解,了解學生的特長與閃光點,促進教學的發展。當教師挖掘出學生的閃光點時,學生的自信心也會隨之增強,進而不自覺地對這方面進行發展與進一步鉆研。即使日后進入警察崗位,也并不是每一位都是全才,而是各有所長的人聚到一起,才能共同實現目標,與犯罪分子斗智斗勇,警察隊伍并不提倡孤膽英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對學生的閃光點進行挖掘,并且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逐漸熱愛警務技能訓練,將枯燥的訓練內容變得有趣。人是情緒的動物,很多時候人的情緒變化會隨著心情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對學生潛能的開發,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幫助學生發現自身潛能,激發學生熱愛學習和訓練的興趣等。
三、實現教學形式的更新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想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需要對課程本身進行改革,甚至是對課程包裝修飾。只有課程變得有吸引力,才能實現教學內容的全面發展和學生能力的全面提高,這是整個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公安院校警務技能教學訓練中,教師要關注本地資源的開發,或者說鄉土資源的利用。從學生到公安院校,到日后投入公安工作中,都意味著學生要守護一方平安,那個地方多數都是立足于當地的,因此,利用鄉土資源能夠幫助學生快速了解所在地區;除此之外,學生能夠借助鄉土資源,強化立足實際的應變能力,這是在課堂中、教材里都很難發現的優勢。
實現教學模式的更新,要不斷引入新的教學內容和組織形式。例如一些院校會選擇將野外生存帶入教學中,成為課程的一部分。僅以野外生存為例,通過野外生存,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體能、應變能力,更是對學生心理的極好調節。公安工作人員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都有很高的要求。在心理素質方面,通過野外訓練的艱苦培訓,能夠促使學生更多地關注學習技術、技能等,突破心理壓力,通過不斷挑戰自我,克服認知極限,使心理承受能力不斷增強。在這個過程中,值得關注的是,要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學校的資源掌控等相結合。例如一些學校校園比較大且環境復雜,就可以要求學生在校園內規定的時間完成什么樣的任務等,這些都是當前教學中需要注意的,畢竟立足于實際的教學工作才能真正實現與展現。豐富的課程不僅促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更能為日后的自主管理與訓練提供可能性。
四、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
在教學中,教師要主動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教學中。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教育信息化技術的提高,在教學中對于信息技術的運用無可厚非。在公安院校警務技能教學中強調引入多媒體技術,更多的是一些高級技術的運用,而不是普通院校的多媒體教學。其意義在于能夠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體驗,而不是單調呆板的學習內容;能夠借助其中豐富的資源,將學生的學習便捷化,尤其是微課資源的運用,能夠使學生輕松實現課后對教師講解的、教材中沒有的知識進行反復的練習與揣摩。這一點適應了警察院校課程的特殊性,而且教師能夠借助信息技術進行模擬,實現模擬練習,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因為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在實踐訓練中盡管也有要求教師參與到學習中,但是由于實踐雙方都是學生,學生在模仿犯罪分子時并無經驗,也沒有自主的犯罪計劃,這樣就很難進行模仿,不僅本身漏洞百出,還會出現邏輯混亂等情況,計算機中將收錄的各種案例進行匯總,再反射出來,模擬出各種場景,讓學生感受到最真實的訓練。
五、在實際案例中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教學中單純有各項警務技能的訓練是不夠的,還要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訓練,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警務院校的學生需要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善于轉換的各種角色等能力,這些都需要學生在實踐訓練中一點一滴地積累。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實踐演練的場所,并且布置與設計這個場所,使其能夠滿足學生的實踐需要。案例原型的提供,完全可以運用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切實促進教學的發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做出判斷,實現綜合能力的提高。在學校的實踐訓練中,不僅要為學生提供各種案例、場所的切實模擬,更要滿足學生的需要,對教學內容做出判斷。教師是學生學習、完成任務的引導者,也是鼓勵學生的朋友。這樣的訓練能夠幫助學生在日后工作中快速進入工作狀態,掌握良好的專業技能,并且全面實現教學的突破發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要保持良好的狀態,共同實踐與發展。
六、形成完整的評價體系
這里強調的是評價體系,既然要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就要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始終處于一種發展變化的狀態,更新終結性評價,關注學生成長發展的全過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進步與發展,以一種動態的模式關注學生的成長。在每個學習周期,教師都要安排考核,觀察學生的動態變化,隨時掌握學生的一手動態,及時發現學生的優勢與不足,進行合理的引導,而不是放任不管。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并且進行策略性思考,尋找到進步的方向,這樣才能切實實現教學的突破發展。在整個評價體系中,除了有教師的評價外,還要有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在公安院校中,會有大量小組合作完成任務的情況,學生之間朝夕相處,才是了解深入、最多的。采取學生小組互評等形式,既能給學生一個進步的提示,又能給學生磨合團隊合作能力的機會,需要得到重視與關注。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及早適應集體,適應終身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對公安院校的警務技能訓練進行一定的更新,才能切實促進終身學習理念的發展。尤其對于學生而言,終身學習盡管是遙遠且看不到的口號,但能將這口號深入內心,投入自己熱愛的崗位中,仍然適用。人民警察要守一方水土,院校是人才輸送的重要環節,需要不斷提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吳尚.如何提高公安院校警察體育教學訓練效果[J].河南教育,2006(04).
[2]劉德新,黃家善.公安院校警察體育與警務技能雙向發展對策研究[J].吉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1):120-122.
[3]李永康,黃肅楊.公安院校警務技能訓練新模式探究[J].公安教育,2012(12):45-47.
[4]鄭曉琴.對公安院校警務技能教學的探討[J].遼寧警專學報,2011(5):69-70.
[5]鄭曉琴,李陽.論公安院校加強警務技能訓練的改革[J].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12(3):167.
[6]李卓.新時期公安院校警察體育技能教學理念探討[J].運動,2012(17):118-119.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警察職業學院校級科研項目“公安院校警務技能課課程改革研究”(項目編號2016GJYXM06)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