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圣
摘 要: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計算機技術的熟練掌握已經成為用人單位在人才錄用時的一項基本要求。同時,新課改也提出了需要在小學教育大綱中增添信息技術課程,這也為我國小學生今后更好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為了可以使信息技術課程在小學教學中順利開展,本文將針對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有效性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措施。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有效教學;措施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傳授一些基礎性、工具性、綜合性的知識,對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是目前階段的首要任務。基于此,筆者將以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課題研究的意義作為切入點展開研究。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
當今社會是一個科技高速信息化發展的時代。教育事業也轉變了傳統的教育觀點,在人才的培養當中,人才應具備多渠道獲取信息和快速處理信息的能力,應該具備較高水平的信息素養。為此,從小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方面的培養就顯得非常的重要。所以為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信息社會觀,實現小學生信息技術課程的有效教學,進而培養優秀的新時代人才將是本次課題研究的真正意義。
二、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有效教學策略
1.營造有效的課堂氛圍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對課堂、班級制度已經習慣性的接受了,并且傳統的儒家教育思想嚴重的影響著學生的發展,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因此,如何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就得靠我們老師在課堂上多多發揮引導的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活躍的性質,在一種輕松的環境下,教師不僅作為學生的指路人和作為指導學生學習的人,還可以成為學生的朋友,這自然減少了學生對課堂對老師常有的恐懼感。比如在課堂上,老師應該摒棄傳統的“教師權威”的思想,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對待學生。
2.學習與娛樂時間科學的把控
良好的教學環境對學生的學習十分重要,所以需要老師盡量的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以此來帶動學生的積極性,這就需要老師有足夠的親和力,并且結合正確的教學方法,才可以完成的。好的課堂環境有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創新能力等方面的發展,這也為小學信息技術的良好教學打下基礎。通過長時間的經驗觀察得知,小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興趣度遠遠的超出我們的想象,從好的方面來說,這對我們信息技術的整體教學是一件好事,但這其中也有不好的一面,現在的學生對計算機感興趣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計算機游戲。面對這個問題我們不能魯莽的完全抹殺孩子對游戲的興趣,正好,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還在愛玩游戲的心理,做適當科學的調換,把這一種激情轉換到對信息技術的學習上面。例如采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獎罰分明的制度,把玩游戲的時間作為學生完成課堂任務的獎勵,如果學生在課堂上保質保量的完成了老師安排的課堂練習任務,那我們就可以適當的加長學生用電腦玩游戲的時間,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學習信息技術的主動性,還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
3.編制合理的教學內容
現在,通過我們對小學信息技術課本的了解,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內容主要是以信息技術知識為主,這不僅離當下小學生的生活較遠,而且極易讓學生產生疲倦與厭煩的心理情緒。比如,在我國人教版五年級上冊信息技術教材中,全書主要講的是對文字、圖片處理、頁面設計、排版及表格應用等;在下冊信息技術教程中,則側重于講互聯網搜索、圖片收集及聊天工具使用等。這完全脫離了我國絕大部分小學生的生活,實用的效果不大,學生學習的興趣也不高,換句話說,不正確、不恰當的教學內容的編制就是一種對教學資源的浪費。對于此類問題,我們首先應該明白,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應符合當地教學形勢和實際需要,在科學教學目標指引下注重校本課程開發,應該充分的考慮小學生的知識經驗和特點,從小學生現實生活和情感需求出發,著重培養小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小學生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的有效手段,具備一定信息素養。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把信息技術教學效率提到最大化。
4.適當的為學生制定教學目標
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們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在這個學習目標的基礎上,更好的完成信息技術的有效性教學。經過調查發現,我國大多數學校對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目標并不太明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目標也比較模糊,作為教育者我們在每一門課程開始教授之前都應該對學生、和學習目標做一個整體的規劃,其中信息技術教學當然也不列外。所以,在對小學生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的時候,我們要適當的為學生制定教學目標。通過學習目標的制定,結合教材的內容,以及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合理的設置教學目標,這樣不僅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完成,而且有助學于生對教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5.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逐漸被新的教學模式取代,由傳統的老師作為課堂的主體地位轉變到學生充當主體地位。然而,在近幾年的信息技術教研活動中發現: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方法單一,基本上還是老師演示一步學生跟著操作一步。比如在一次聽課的過程中,老師和學生都操作完之后,我有意的考了考學生,讓學生把所學生的內容從頭到尾的操作一遍,結果發現學生什么都沒學會。這樣的課堂不但不符合新課程要求,而且失去了教學的意義。從何談有效教學呢?因止,信息技術課堂要把握其操作性較強的學科特點,一定要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多研究、多實踐。
三、結束語
隨著新課改的大力實施和推進,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是目前我國教育領域的一個培養目標,而小學信息教育在我國素質教育中地位十分重要,認識到小學信息教育的重要性是有效提高小學生信息技術教學的前提條件。為了培養小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為學生今后的生活和學習做好鋪墊,就需要老師通過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的能力等方面做起,同時還需要老師指定符合學生學習情況的教學方法,以此來提高小學信息技術程有效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武健.信息技術課中的學習態度的學習[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07).
[2]陳冬冬.淺談信息技術教學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