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堃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逐步成熟,社會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要求也更為嚴格。為了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效率及質量,從而增強大學生心理素質水平,進而為輔導員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便有必要在綜述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的基礎上,分析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義,就提出具體的實踐措施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高等院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
進入21世紀以來,在社會經濟穩(wěn)健發(fā)展的大背景下,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水平已取得一定的進步與發(fā)展。與此同時,為了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滿足日益嚴格的工作要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心逐步向提出具體優(yōu)化措施轉變。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指以不同階段學生生理及心理發(fā)展特點為依托利用心理教育手段及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素質促使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進一步提高素質水平的教育活動,屬于素質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不僅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還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鑒于此,本文針對輔導員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1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義
1.1改善工作效果
我國教育部于2006年頒布《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中明確提出“高等學校必須設立專職輔導員,其人數比例不得低于1∶200”。由此可見,我國絕大部分高等院校均已設立專職輔導員,實行年級輔導員制度,即同一院系同一年級同一位輔導員管理的制度,便于管理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及開展思想教育工作。相較于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強調大學生思想層面,重視大學生道德、政治及思想發(fā)展,著重提高大學生思想覺悟,屬于意識形態(tài)范疇,而心理健康教育重視大學生意志、情感及認知發(fā)展,著重研究大學生心理活動,強調保持大學生健康心理狀態(tài),屬于心理學范疇,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1.2增強綜合素質
作為素質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綜合素質水平存在著密切聯系,即大學生心理越健康、大學生人格越健全、大學生綜合素質水平越高。同時,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較為嚴格,即社會交往正常、人際關系正常、意志正常、情感正常及認知正常。如何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輔導員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由此可見,輔導員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預防為主解決為輔”,多數大學生心理問題為常見心理問題,癥狀持續(xù)時間段,功能損害較輕,利用心理教育手段及方法及時溝通提前疏導,確保學生增強自身心理素質,從容面對就業(yè)、人際交往、情感及學業(yè)等考驗。
2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措施
2.1統(tǒng)一思想認識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負責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評價他人促使個體人格發(fā)展完整,但是一部分輔導員及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過于狹隘,錯誤認為心理問題等同于心理疾病,或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疾病診治。因此在實際教育的過程中,輔導員主動轉變傳統(tǒng)工作理念,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加大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統(tǒng)一思想認識,端正自身態(tài)度,摒棄錯誤認識,從根源上認識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形成高效全面、踏實肯干的工作作風,積極引進科學教育理念,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視為保證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及提高素質水平的唯一途徑,納入建設新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的戰(zhàn)略高度。此外,大學生做到“解放思想、轉變理念、統(tǒng)一認識”,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緊迫性及必要性,為順利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夯實基礎。
2.2解決實際問題
有心理學家曾提出:“人們對一件事情產生情緒反應不是因為事情本身,而是因為人們對事情產生的不合理信念”。由此可見,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導火索”普遍為實際生活問題,例如:人際關系處理不當產生的怨恨心理、失戀或經濟條件產生的自卑或抑郁心理、大型考試失利產生的焦慮心理等。因此在實際教育的過程中,輔導員主動轉變傳統(tǒng)工作理念,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工作原則,加大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以大學生實際生活問題為切入點,力求“有的放矢”,分年級分階段分性別制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例如:針對大一新生開設心理必修課程指導大學生如何適應大學生活及而積極心理困擾;針對大二或大三學生以戀愛、溝通及人際交流為切入點鼓勵廣泛參與集體活動掌握溝通技巧,幫助大學生切實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有效彌補師資人數的不足。
2.3重視心理預防
俗語有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此在實際教育的過程中,輔導員主動轉變傳統(tǒng)工作理念,堅持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工作原則,加大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著重做好心理問題預防及篩查工作,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效率,并且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導火索”普遍為實際生活問題,尤其是大一新生入學初期,提前開展心理健康普遍性教育工作,利用黨員及學生干部摸排清查存在心理問題困擾的學生,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及有計劃性開展教育工作。同時,通過組織校園活動、課外游戲及專業(yè)講座等活動不斷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搭建與“問題”學生平等溝通的橋梁,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
3結語
通過本文的探究,認識到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城市規(guī)模不斷擴大,教育政策不斷變革,大學生數量不斷增多,大學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水平逐步成熟,社會對于大學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及標準。如何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輔導員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因此,綜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分析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義,提出具體的實踐措施具備顯著價值作用。
參考文獻:
[1]鄭瑞麗.試論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6,05:100-103.
[2]李煥.輔導員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究[J].高教學刊,2016,11:226-227.
[3]馮衛(wèi)梅.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大學生心理輔導工作[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4:111-112.
[4]張欣媛.淺談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科技風,2015,1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