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榮
摘要:日益先進的互聯網技術給人們帶來更加方便的生活體驗的同時,也使得人們的閱讀習慣和瀏覽方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給公共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工作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基于此,文章結合“互聯網+”的含義和優(yōu)點對“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工作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指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能給予廣大公共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人員一些幫助。
關鍵詞:互聯網+;公共圖書館;資料管理;現狀分析;管理創(chuàng)新
目前,如何抓住互聯網技術給行業(yè)帶來的機遇,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時代,已經成為各行各業(yè)所關注的重要課題。而在此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必須逐漸轉變圖書資料管理理念,不忘初心,努力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從而有效促進公共圖書館的發(fā)展與進步。
1.“互聯網+”的含義
簡單來說,“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chuàng)新成果與其他經濟領域相融合的一種能夠推動技術進步,提高經濟生產效率和質量的全新產物,其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和互聯網平臺,可以把互聯網與其他傳統(tǒng)行業(yè)緊密融合起來,從而創(chuàng)造出新的發(fā)展生態(tài),最終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fā)展。
2.“互聯網+”的特點
2.1跨界融合
“互聯網+”時代最大的特點在于跨界融合,“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互聯網技術與傳統(tǒng)經濟行業(yè)的融合,二者互相促進,最終便形成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2.2創(chuàng)新驅動
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離不開不斷地創(chuàng)新,因此創(chuàng)新同樣也是推動“互聯網+”時代進步的關鍵要素,只有充分發(fā)揮互聯網思維,不斷創(chuàng)新技術和更新觀念,才能使互聯網技術發(fā)揮更多的力量,最終促進各行各業(yè)的全面進步。
2.3重塑結構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我國乃至世界的信息化進程都有了很大推進,而信息革命的逐漸進行便打破了傳統(tǒng)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或文化結構,并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的發(fā)展。
2.4尊重人陛
任何技術的誕生和推廣都是為人而生的,互聯網技術也不例外,在“互聯網+”時代,人們在發(fā)展互聯網技術時越來越重視用戶體驗,最終便促使其成為互聯網技術不斷發(fā)展的根本力量。
3.“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工作的發(fā)展優(yōu)勢
3.1打破管理局限,實現資源共享
對于公共圖書館來說,其儲存的書籍大部分為紙質書籍,而紙質書籍最大的問題在于其數量有限且極易損壞,一方面,由于圖書館的藏書有限,很容易出現讀者借不到書的現象;另一方面,在圖書的搬運、借閱、整理過程中,很容易因為人為因素造成圖書的損壞,不僅降低了圖書資源的利用率,還給圖書館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對此,提高圖書館的圖書資料管理力度便顯得尤為重要,而互聯網技術的到來便為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發(fā)展契機,通過網絡化管理,管理人員可以更好地解決圖書資源利用率不高的問題,真正實現圖書資料的全球化共享。
3.2減輕圖書資料管理人員的工作量
以往,公共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人員不僅要對圖書及其借閱情況有一個詳細的管理,還要保證足夠優(yōu)質的服務,尤其是在一些大型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人員的工作十分繁雜,工作量極大,因此也極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失誤和遺漏,很難保證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而運用互聯網技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并大幅提高管理質量和管理效率。
3.3大大豐富服務形式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公共圖書館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服務模式,即“互聯網+”服務模式,其可以為讀者提供更多的圖書獲取途徑,并展示更加多樣化和系統(tǒng)化的服務。讀者除了可以更加方便地借閱傳統(tǒng)紙質書籍和實體文獻外,還可以借助手機客戶端隨時下載和閱讀數字資源。
3.4服務推廣更具個性
以往,大部分公共圖書館多通過“新手推薦”“新刊先睹”等報刊形式的宣傳方法來進行新書的宣傳和推廣。但是,這種宣傳方法的覆蓋面雖然較大,可以使各類讀者都能有所了解,但是宣傳方式缺乏足夠的個性。而在“互聯網+”服務模式中,除了可以面向大多數讀者提供傳統(tǒng)共性服務外,還可以通過對讀者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來將圖書資料進行分類,并有針對性地向讀者推送,最終便可以達到引起讀者興趣,提高閱讀量的效果。
3.5服務過程更加高效和方便
“互聯網+”時代的發(fā)展離不開移動互聯、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而這些技術的應用可以將傳統(tǒng)的圖書館服務模式進行一個全方面的優(yōu)化,一方面可以大幅降低讀者獲取服務的操作步驟,提高服務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極大地擴充了讀者獲取圖書資源的途徑,如手機客戶端、網絡圖書檢索平臺等的運用便很大地降低了讀者查詢、閱讀圖書的操作難度和復雜程度。
4.當前公共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工作的問題
4.1缺乏足夠重視力度,管理意識相對淡薄
圖書館建立的意義在于對圖書的貯藏,而圖書貯藏的意義便在于為讀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資料和信息,但是,我國許多公共圖書館都忽略掉了這一本質,僅僅將書籍按照類別放置在規(guī)定的地點,而不拿出來供人閱讀,既不能將每本書籍的作用都充分發(fā)揮出來,又失去了圖書館建立的意義。同時,許多圖書館的圖書資料管理人員對于自身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且管理意識相對淡薄,更缺乏足夠的服務意識和較為正確的服務態(tài)度,不僅無法快速為讀者提供所需的資料,又使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最終便造成了圖書資源的浪費。
4.2缺乏足夠管理經費,網絡平臺建設不足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公共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工作帶來了全新的發(fā)展機遇,但是先進技術的引進必定需要大量的經費投入,尤其是網絡管理數據庫的建立和電子讀物的購買都需要圖書館投入大量的資金,然而,目前我國大部分圖書館都缺乏獲取資金的途徑,這就使得構建數據庫、引用電子讀物的難度直線上升,最終便導致了圖書信息的不完整。
4.3紙質圖書利用率較低
對于傳統(tǒng)紙質圖書資源來說,幾乎所有的公共圖書館都是按照其文獻載體的不同來進行分類的,并劃分出不同的閱覽區(qū)域,因此在讀者需要閱讀不同類型書籍時,往往需要前往多個區(qū)域進行閱讀,尤其是一些圖書會時常存在缺損、孤本或不在館的問題,進而便影響了讀者的正常閱讀,降低了圖書的利用率。
4.4文獻檢索途徑繁雜
目前,由于缺乏足夠先進的技術支持,我國許多公共圖書館所建立的數據庫都是不夠完善的,尤其是在讀者進行文獻檢索時,往往需要運用不同數據庫的不同檢索引擎,既因為繁雜的檢索途徑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又極大地影響了讀者的閱讀積極性和閱讀熱情,降低了圖書的閱讀量和知名度。
4.5文獻獲取途徑單一
目前,我國大部分公共圖書館的文獻獲取途徑都較為單一,讀者在借閱圖書時往往需要親自到指定的閱覽室進行閱覽,甚至有部分數字資源也需要利用固定IP地址進行訪問才能夠獲取,這些都極大地浪費了讀者的時間和精力。
5.“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工作的創(chuàng)新方法
5.1加大資金引入力度,增加網絡圖書資料
進入“互聯網+”時代以來,圖書資料管理人員應積極與有關部門進行協(xié)商和交流,努力獲取更多的資金,并將其投入到數據庫建設和電子圖書引入的工作之中。一方面,應努力實現圖書資料管理的網絡化,另一方面,應不斷增加電子圖書資料,促使圖書資料更加全面。
5.2建立健全培養(yǎng)制度,構建專業(yè)管理隊伍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圖書資料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時期的圖書資料管理人員不僅要具備過硬的專業(yè)技術知識,還應掌握一定的網絡應用能力,能夠快速適應“互聯網+”時代圖書資料管理系統(tǒng)的需要,并不斷創(chuàng)新,提高管理質量和管理效率?;诖耍瑖覒哟髮矆D書館圖書資料管理工作的重視力度,不斷健全人才培養(yǎng)制度,構建一支高素質的專業(yè)圖書資料管理隊伍,為圖書資料管理工作帶來新氣象和新活力。
5.3完善薪酬獎罰機制,提高管理人員熱情
公共圖書館領導層應不斷完善薪酬機制和獎罰措施,不斷提高圖書資料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熱情,促進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的提高。同時,應通過樹立榜樣的方式鼓勵整個管理隊伍不斷創(chuàng)新管理理念,推動圖書館的長期健康發(fā)展。
5.4強化網絡安全管理,保證圖書資源安全
管理人員在實現圖書資源開放性管理后,應注重對圖書網絡管理系統(tǒng)的保護,盡量防止黑客、病毒的入侵。同時,應定期對計算機網絡系統(tǒng)進行檢查,排查并防范所有的不安全因素,保證圖書館電子資源的安全和完整。
6.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公共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但也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就此,廣大圖書資料管理人員必須提高認識,將互聯網技術充分合理地運用到管理工作之中,最終實現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的全面提高,推動我國公共圖書館的發(fā)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