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曉彤+汪珊瑚+郭曉甜+潘艷萍+陳琳
摘 要 近年來,隨著大學畢業生人數增加,人才市場競爭的加劇,大學生就業創業面臨新的挑戰。目前我國互聯網在各行業上的應用不斷增加,“互聯網+”產業成為的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新選擇,“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結合,創造出了新的就業創業機會,學校和政府在多方面對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提供支持和幫助。同時也對大學生在創新思維、服務與體驗思維、團隊協作意識等多方面提出新的要求。
關鍵詞 “互聯網+” 大學生 就業創業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6-000-01
一、背景
隨著國家教育范圍的擴大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學畢業生人數大幅度增加,就業壓力也在不斷增大。在此背景下,創業成為大學生發展的新方向。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慢慢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2015年,國家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報告中明確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
二、“互聯網+”的含義
“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發展的新形態、新業態。它并不是對傳統行業的顛覆,而是對傳統行業的升級換代。
運用互聯網,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和整合,實現對傳統產業的生產方式、產業結構、運營模式等內容的一體化、技術化、數據庫化,增強經濟發展動力,促進國民經濟健康有序發展。“互聯網+”的應用范圍為互聯網與其它各傳統產業,它是針對不同行業,通過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聯合和深入融合方式進行的一項新計劃。
三、“互聯網+”下大學生就業創業環境
(一)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機會與優勢
我國使用互聯網的人數不斷上升,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公布的第39次全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中,從2006年到2016年我國網民的規模和互聯網的普及率持續上升,在2016年12月互聯網的普及率已經達到了53.2%。這些數據中,我們看到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互聯網技術深深嵌入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解決了傳統生活中衣、食、住、行、游、購、娛、學等諸多問題,也因此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創業機會。
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不僅給傳統行業注入了新的生命,還催生了一大批規模可觀的互聯網公司。“互聯網+”時代信息透明化,打破了原有的信息不對稱的格局,企業能夠更好地整合資源,使資源利用最大化,從而提供給人們更多種類的商品和更優質的服務。大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到企業信息,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
(二)學校作用
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處在特定的高校環境內,相比于外界創業者,多了一些保護。在互聯網的大趨勢下,高校會舉辦一些創業比賽或活動。參加競賽、實踐是對學生很好的鍛煉,且有益于他們未來更好的適應多變的社會潮流。對于決定創業的學生來說,學校會給予場地或資金等的支持,政府也制定了有關大學生創業的相應的優惠政策。這些條件對使得大學生創業的門檻降低,給了那些有想法但沒條件實踐的同學一個很好的創業機會。
四、“互聯網+”對大學生提出的新要求
近幾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深入人心,但實踐起來并沒有那么容易。大學生創業雖然有一些外在條件上的優勢,但仍然存在一些限制大學生創業的因素,包括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外在因素包括社會因素,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等,把控性不高,因此對大學生創業來說是不可避免的挑戰。相反地,內在因素把控性較高,它主要指大學生自身因素。
就內在因素來說:絕大多數創業的學生之前沒有過相關的經驗,開始容易做下去難,想要經營和管理好一個公司、企業、或是組織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大學生應當具有以下素質:
1.創新思維。從1到n只是重復,從0到1才是真正的創新。這需要大學生勇于嘗試一切新鮮技術和手段,具有跨界眼光、跨界思維和跨界方法,捕捉和滿足個性化需求能力,提高自我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才能贏得競爭力。
2.服務與體驗思維。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收入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聯網+”更注重人的思維和需求,提倡以平臺經濟為主要模式,以消費者的需求為中心,為消費者帶來更方便、更快捷的消費體驗,滿足個性化需求。因此,大學生創業必須高度重視服務與體驗思維。
3.團隊協作意識。團隊意識對大學生創業成功來說是重要因素之一。在“互聯網+”時代,人才往往需要團隊作戰。對于大學生來說,經驗相對不足,而團隊協作可以彌補劣勢,在優勢領域集中資源突破,在非優勢領域選擇外部合作,以此博采眾長、精英組合,資源共享、互通有無。
五、結語
結合互聯網,不同行業的滲透演繹出不同的商業模式,帶來商業模式的多樣化,“互聯網+”時代,需要的是能同時理解兩個及以上行業商業邏輯,并能實現兩者求同存異的跨行業線上線下復合型人才。大學生也需要創造一種方式,把自身擅長的東西發揮出來,不斷探索實踐,正面應對就業壓力,實現創新創業。
參考文獻:
[1] 程煜,李鵬.大學生就業創業與“互聯網+”[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5,27(7):73-76.
[2] 辜勝祖,曹冬梅,李睿. 讓“互聯網+”行動計劃引領新一輪創業浪潮[J].科學學研究,2016,34(2):161-165.
[3] 李海艦.互聯網思維與傳統企業再造[J].中國工業經濟,2014(10):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