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智迪
摘要:翻譯即是用最恰當、自然和對等的語言從語義到文體再現源語言的信息。針對翻譯的標準及其影響因素展開研究。首先,對翻譯的概念進行界定。其次,簡要論述翻譯的標準。最后,指出若干影響翻譯的因素。希望本文的研究可進一步豐富翻譯理論研究,進一步加深人們對翻譯的認識與理解。
關鍵詞:翻譯 概念 標準 影響因素 翻譯能力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人們僅能通過廣播、電視或報紙了解外界。而在21世紀的今天,人們則可通過網絡快速接收外部信息。在信息快速傳播的今天,怎樣對信息的準確性及多樣性進行有效把握無疑已經成為國家、社會交流的重中之重。我們是否可以實現語言的準確互通,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兩個國家之間的關系。人們雖能通過不同渠道獲得廣泛信息,不過語言溝通效果如何卻也至關重要。業內人士均明晰,部分信息亦或是資料的偏頗或錯誤翻譯,嚴重者可能會在民族交流、國家交流中產生很多不必要的誤會。基于此種情況,人們對翻譯準確性愈發予以重視。
一、翻譯的概念界定
何謂翻譯呢?國內外關于翻譯的概念界定較多。現代漢語詞典中明確指出:所謂翻譯即是指用另外一種語言文字將一種語言文字的含義明確表達出來。尤金·A·奈達(ENida)在研究中認為,翻譯即是用最恰當、自然和對等的語言從語義到文體再現源語的信息。基于上述概念界定,我們可將翻譯簡單定義為:是將一種語言文字信息用另外一種語言準確表達出來,從而實現相關語言文字信息的更廣泛傳播。翻譯不僅僅只是單純的語言文字更換,在具體翻譯過程中還應有針對性的進行創造,但在創造過程中需充分保留原文的含義、意思,不能對其進行曲解。
二、翻譯的標準
從本質上而言,翻譯的標準即為譯文質量的衡量標尺。譯者在具體翻譯過程中必須切實遵從翻譯的標準,從而達到理想翻譯目標。多年以來,國內關于翻譯標準問題的研究從未停止過。但截止目前為止,對翻譯標準尚未形成統一看法。嚴復在其翻譯的《天演論》的“譯例言”中提出“信、達、雅”的翻譯標準。所謂“信”是指翻譯要準確、可信。“達”指翻譯的文字語言需通順流暢。“雅”指翻譯過來的語言需優美,具備一定可讀性。魯迅在《題未定草》中對翻譯亦有簡要論述,指出:“凡是翻譯,必須兼顧兩面,當然力求其易解,一則保存著原作的豐姿”。傅雷在《高老頭·重譯本序》則指出:“以效果而論,翻譯應當像臨畫一樣,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國外學者關于翻譯的標準主要提出“等值標準”與“等效標準”兩種看法。所謂等值標準要求譯者在翻譯時必須做到翻譯的語言文字和原文的思想內容吻合。除此之外,在語言形式上也需做到等值。等效標準則要求譯者翻譯的語言文字可以讓譯文讀者和原文讀者起到同樣的閱讀效果。綜上所述,我們很容易發現:忠于原文無疑是翻譯的忠于標準。
筆者認為,要想真正做到忠于原文,譯者在翻譯時必須切實做到忠于原文內容、忠于原文思想。忠于原文,并不一定要句對句、詞對詞的進行翻譯,而是應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通過翻譯的文字語言充分體現出原文內涵。為切實準確的表現出原文思想,譯者除了可以扎實掌握和熟練運用相關語言之外,還應充分把握原文中心思想。業內人士均明晰,原文與譯文在表達方式及語法方面存在一定不同,因此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如若過于機械死板,過于遵照原文表達方式進行詞對詞、句對句的翻譯,往往會造成譯文在表達方式上顯得極不自然。所以,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需積極做好譯文的自然、通暢。最后,也是最為重要的是。基于原文讀者和譯文讀者之間存在的文化差異、語言差異及表達習慣方面存在的差異。還要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盡可能保留原文風格,從而使得譯文讀者更好領會原文思想。
三、翻譯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意識形態和政治因素
社會意識形態中包含有濃厚的政治因素。在當下,一些主流意識形態往往會滲透亦或是主導相關權力機構,引導權力機構以頒布政策的具體形式對翻譯活動橫加干涉,這也是一種典型的政治形式。在對相關文獻資料進行研究時發現,很多主流意識形態均會不同程度上對譯者的翻譯產生影響,尤其是在政治手段的促使下,會進一步深化、固化對翻譯的影響。意識形態及政治因素往往會從外部對譯者的翻譯行為造成影響。
(二)社會因素和文化語境
從古至今,人類社會始終處于不斷變化與發展的狀態當中。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無疑極為重要。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翻譯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則顯得尤為重要。研究發現,社會開放程度、社會價值觀等均會在一定程度上對翻譯產生影響。翻譯可有效促進社會跨文化交流活動的發展,而翻譯則必須在一定文化語境中開展。在翻譯過程中,必須充分關注到一個國家與社會身處的文化空間。翻譯必須與社會文化心理、文化立場及文化環境充分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有的放矢進行翻譯。社會因素及文化語境均是動態發展的,處于不斷變化和發展當中。所以,社會因素和文化語境對翻譯的影響也處于不斷變化和發展當中。社會因素和文化語境有機融合在一起,共同對翻譯產生影響。
(三)翻譯動機和翻譯觀念
譯者的翻譯動機及觀念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翻譯造成影響。在具體翻譯活動當中,翻譯動機會對譯者在翻譯作品的選擇方面造成影響。如譯者如若對新聞方面的翻譯比較感興趣,那么他(她)在翻譯內容的選擇方面往往會選擇與新聞相關的內容。如若譯者對文學方面的翻譯比較感興趣,那么他(她)在翻譯內容的選擇方面往往會選擇與文學相關的內容。除此之外,翻譯觀念也會對譯者的翻譯產生影響。翻譯觀念會影響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翻譯方法的運用,會影響譯者在翻譯過程中主題思想的表達。總而言之,翻譯動機和翻譯觀念對翻譯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是影響翻譯的重要因素。
(四)語言關系和翻譯能力
世界上存在各種不同的語言,而各種語言在不同程度上也存在一定關系。語言關系會對譯者的翻譯造成一定影響。例如,日語和漢語之間存在緊密聯系,很多詞語的發音雖不同,但意思卻相同。因此,譯者在將日語翻譯成漢語時,往往會顯得較為得心應手。這與將英語翻譯成漢語之間則存在很大不同。英語和漢語之間在語言及語言結構等方面均存在巨大差異。除此之外,譯者的翻譯能力也會對翻譯造成影響。翻譯能力較強的譯者所翻譯的語言文字往往與原文更為貼近,更能準確表達出原文的中心思想。而翻譯能力相對較弱的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可能會曲解原文意思,造成翻譯錯誤。
四、結語
總而言之,翻譯即是將一種語言文字信息用另外一種語言準確表達出來,從而實現相關語言文字信息的更廣泛傳播。忠于原文無疑是翻譯的忠于標準。影響翻譯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意識形態和政治因素;社會因素和文化語境;翻譯動機和翻譯觀念;語言關系和翻譯能力等。只要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能真正做到忠于原文,且充分考慮到各種影響因素,不斷提升自身的翻譯能力,樹立正確翻譯觀念,那么其翻譯的作品定然能呈現出更高質量,受到更多讀者的喜愛。
參考文獻:
\[1\]劉云虹,許鈞.文學翻譯模式與中國文學對外譯介——關于葛浩文的翻譯\[J\].外國語,2014,(03).
\[2\]馬會娟.英語世界中國現當代文學翻譯:現狀與問題\[J\].中國翻譯,2013,(01).
\[3\]陳小慰.對外宣傳翻譯中的文化自覺與受眾意識\[J\].中國翻譯,2013,(02).
\[4\]許鈞.翻譯研究之用及其可能的出路\[J\].中國翻譯,2012,(01).
\[5\]王寧.民族主義、世界主義與翻譯的文化協調作用\[J\].中國翻譯,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