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玥
摘 要:俄羅斯的高等教育事業相比于我國來說更為發達,長期以來,我國和俄國在教育合作方面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但是問題依然存在,值得雙方注意。因此,在教育合作方面,雙方還應共同努力,致力于辦學層次的提升,對辦學活動嚴格規范與管理,完善教學合作的評估體系。此外,兩國的合作還要建立在兩國的基本國情上,要不斷豐富民間合作的形式和途徑,促進高校之間的教育和科研合作的進一步加深,以實現推動雙方高等教育合作的長遠發展,建立起高效合作的機制。
關鍵詞:中俄 高等教育 有效合作 發展策略
高等教育隨著時代的發展其發展趨勢也呈現出國際化的特征,全球高等教育的合作不斷的拓展和加深,各高校對合作的需求也越來越多。總的來說,高等教育國際化對世界各國的教育和文化的交流產生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和比較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后,我國與其他國家的高等教育合作與交流的規模不斷的增大,對于我國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俄羅斯作為我國的鄰國和世界大國,在教育方面具有非常雄厚的基礎,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方面,其教育的水平和規模以及質量等在世界范圍內來說都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響。在蘇聯時期,曾經培養出了聞名世界的一大批文學家、藝術家以及科學家和藝術家等,在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我國與俄國兩個國家具有很強的地緣優勢和深厚的歷史淵源,因此,雙方在高等教育合作方面其戰略意義和戰略價值值得雙方共同努力。雙方通過聯合辦學的形式在人才培養方面能夠取得更高的成就,比如在俄語人才的培養方面,聯合辦學能夠培養出更加高水平的的復合型人才,同時能夠對俄國先進的教育觀念和管理的方法進行借鑒,運用在辦學過程中,幫助我國高等教育在質量方面得以改善。通過增強兩國高校之間的學術交流,促進學者互訪等形式,有助于優化教師的知識結構,提高教師的質量和一些薄弱學科的發展水平,對于提升我國高等教育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一、現階段中俄高等教育合作的概況
1.教育合作的基礎更加的良好
中俄兩國的教育合作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就已經開始,當時蘇聯還未解體,在教育方面的合作已經具有深厚的基礎。我國在當時為了建立起全新的教育體系,結合時代背景,幾乎照搬了蘇聯的教育模式,這些都對我國的教育事業的發展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在教育體系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實踐等方面,受到的影響最為強烈。在蘇聯解體后,中俄兩國的高等教育合作的腳步依然沒有受到影響,先是簽署了有關承認雙方高等教育學歷與學位的協議,然后又成立了中俄教文衛體合作委員會,以進一步促進中俄在多個層面的教育合作。
俄羅斯具有一些傳統的強項學科,比如航天、太空和醫學等,對于我國學術來說,留學費用相對較低,很受國人歡迎。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雙方的交流與合作也不僅僅是互派留學生,更加注重雙方的聯合辦學。鑒于兩國高等教育在各個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兩國政府對于兩國的教育合作也是非常的重視。現階段,我國已有上百所高校以及科研機構在于俄羅斯的一些高等院校和一些對口的單位進行合作,在學術和人才交流方面的活動也日益加深。其中不僅包含我國的民辦高校,也有許多出于政府層面考慮而進行的高等教育的合作,把大學當做載體,通過加強與俄羅斯高等院校的合作在培養出更加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在最近幾年,我國與俄國之間的留學生的數量在不斷的增加,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俄羅斯在我國的留學生人數在2009年為10596名,在2016年,這一人數達到了21763名,實現了大幅的增長。同樣我國在俄羅斯留學的學生數量也呈現出明顯的遞增趨勢,并且我國學生的勤奮好學也受到了俄羅斯高校師生的一致認可。
2.教育合作的環境非常優良
鑒于中國與俄國兩國之間的歷史淵源,在發展高等教育的過程中,很多方面都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并且兩國的經濟實力都非常雄厚,在教育設施方面都比較完善,也為兩國高等教育的合作創造了非常優良的環境。比如中國與俄羅斯在2006年的中國“俄羅斯年”和2007年的俄羅斯“中國年”均舉辦了數百場的活動,其中有關文化和教育的占據了半壁江山,包括研討會和學生互訪等。兩國之間在文化教育層面的合作在優良合作環境的基礎上不斷的深入,也是對傳統友誼的鞏固,同時對于兩國之間其他層面的合作和交流也能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二、現階段中俄兩國高等教育合作存在的問題
1.辦學的層次方面整體偏低
聯合辦學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出符合現代社會需求的人才,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但是必須要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對一些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設施等教育資源的引進必須要與高校的發展情況相適應,同時也要對合作伙伴的資質進行考核,判斷其優勢和劣勢等,其中一些只需要較小的投入,但是見效速度非常快的專業可以被認為是雙方聯合辦學的首選,而這些學科以語言學科以及經濟管理等為主,理工科一般都需要較高的投入,其在合作辦學中所占的比例也非常的少。由于我國的留學生與俄國的留學生在留學時語言基礎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學習語言成為主要的學習內容,而對于一些比較有優勢的特色學科的學習沒有充分的認識和正確的對待[1]。就我國許多高校與俄國合作的情況來看,其目的不再是培養人才,提升教學質量,而是以經濟效益為先,更加注重學校經濟效益的提升,所開設的合作課程也都是一些低質量的學科,并沒有發揮學校優勢學科的特點,雖然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效果并不明顯。許多地方高校開展中俄合作辦學已經偏離了原先的目標,對投資收益的回報率進行關注,同時還想借助合作辦學的噱頭來提升學校的檔次,。這些問題的出現使得中俄合作辦學陷入了低質量的怪圈,并且重復這樣一個惡性循環,沒有體現出合作辦學的特色,并且也是對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缺乏長遠的戰略性目光,只對眼前的利益感興趣。
2.管理和監控缺乏有效性
中俄兩國都是大國,留學市場非常廣闊,但是總體來說不夠規范。市場上存在許多留學的中介機構,對一些非正規的院校進行大肆渲染,誤導具有留學意愿的學生,實際上有些國外學習并不具備頒發學位證書的資格,知識單純了為了經濟利益。還有一些教育機構對留學的目的和留學的規律等并沒有十分的了解,就涉足留學這一業務,導致了許多行業亂象的出現。因此,市場上目前廣泛存在著一些利益政策空間,把營利當做開展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完全違背了教育的理念。而很多教育主管部門只能在政策層面給予聯合辦學最大的支持,對于市場上出現的一些擾亂留學市場的行為比較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監控措施,使得行業亂象的發展難以受到有效的控制。
3.在認知方面也存在不足
現階段,社會不斷發展,全球化的水平也在加深,中俄兩國的教育從業人員對于西方的一些教育理念非常的關注,但是這種情況下中俄雙方關于教育科學方面的交流逐漸減少弱化,呈現出邊緣化的趨勢,雙方對彼此的認知水平逐漸的下降。在對社會發展過程中,兩國的基本國情都缺乏正確的認知,在對某些問題的看法上存在較大的片面性和錯誤性。很多俄羅斯的民眾對中國的看法出現了一些偏差,擔心中國的發展會給他們帶來較大的威脅,但是卻保持著對歐洲的青睞,更愿意親近歐洲。而對于和我國開展教育合作表現出一種抵制的情緒。在各種情況的影響下,俄羅斯與中國的教育合作仍然只是一些較為基礎的,意義不大的合作。
三、促進中俄有效開展高等教育合作的策略分析
1.注重強強合作的形式
中俄開展高等教育合作要突破合作的層次,不能在低水平的辦學怪圈里循環。要提升辦學的層次,首先就要在教育資源上著手,通過引進優質的教育資源,來有效的提升國內一流的高校與俄國一流高校開展合作的空間,同時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也要加強合作,提升人才的質量,在專業設置上,要重點開展國內緊缺和辦學質量較低的專業,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辦學的層次[2]。然后,雙方的合作要建立在兩國的基本國情的基礎上,在很多層面盡量實現優勢互補。就當前情況看,兩國一流高校開展的合作辦學的情況還比較少。必須要通過這種強強合作的形式來引進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同時在辦學中滲入先進的教育理念,充分發揮和挖掘雙方的優勢,提升辦學的品質和層次,培養出更加高質量的人才。
2.完善評估體系,加強管理和監控
在對留學市場監管方面。有關部門要加大監管的力度,豐富監管的手段,防止一些以營利為目的來對市場進行擾亂的行為,誤導學生,給學生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在辦學過程中要注重中俄兩國教育優勢和特色的體現,完善中俄兩國的有關教育的質量保障制度的建設。從教學過程中的多個環節進行監督和控制,確保辦學的質量。與此同時,要建立其完善的評估體系,對合作辦學的情況進行評估,只有評估符合標準,才能開展下去,否則必須進行整改,嚴重的取消其合作辦學的資格。并對評估的情況及時對外公布,供留學生選擇參考。
3.加強科研合作,發揮各自優勢
由于現階段合作辦學的水平較低,層次不高,中俄高校之間的科研合作很難深入開展,雙方的優勢也都無法體現。在未來推進中俄高校強強合作的基礎上,要注意加強中俄高校之間的科研合作,在科研選題方面要具備時效性和實用性,同時要能夠結合兩國的基本國情,在此基礎上加強高校的科研合作具有多方面的意義。對于擴大兩國高校學生之間的交流,發揮各自的教學優勢,解決一些區域性和世界性的問題都有非常大的幫助,同時可以把研究的成果用在兩國的經濟發展上來,把科研成果轉化成生產力。
總之,中俄作為世界上兩個超級大國,又是鄰國,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長河中,淵源很深。在當前時期,加強兩國的高等教育的合作對于兩國的教育發展和經濟發展來說都具有非常深刻的意義。雖然現階段兩國在合作辦學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留學市場的完善,中俄兩國的合作辦學水平也將會更上一個層次。
參考文獻
[1]李敏. 中俄高等教育合作發展策略研究[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 2011(2):67-69.
[2]姜麗娟. 中俄高等教育改革戰略及發展趨勢對比研究[J].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08(8):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