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王先明
摘 要: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對語文課堂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也對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有了全新的理解。接下來重點談談作文的課堂教學,理想的作文課是以快樂為本,是師生共同建設適宜的寫作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寫作思維的環境。首先要全面分析自我教學水平,探索歸納學情特點;其次要有的放矢,設置合理的先決條件,激發他們的想象力,鼓勵他們。同時在教學中要多動腦筋改變模式,啟發學生真正有話可寫,有所感悟,這會讓空洞的思維豐富起來,從而點燃學生的寫作激情。只有這樣,高效課堂的境界才會油然而生。
關鍵詞:基礎;想象;點評;高效
作文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又是老師和學生在寫作訓練的長期合作中形成的心靈之間達成默契的時空形態,更是師生間思想感情的一次直接交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采用合理的策略提高課堂的高效性。
一、基礎訓練是高效課堂的前提
寫的基礎在于多讀,多讀才能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了培養學生朗讀課文的興趣,可以采用個人讀、分角色讀等形式,或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和篇章。“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中有明白這個道理,注重學生量的積累,就會出現以后質的突變,為高效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
接下來就是與練習結合起來,也就是在學習課文時有意識地練習。當學完一篇課文后,讓學生想象文章以后發生的故事,完成續寫。比如,我在教學課文《第八次》時,設計讓學生續寫布魯斯王子在磨坊里看蜘蛛結網的過程,看誰寫得最生動形象,然后進行生生之間的對比,有針對性練習學生的發散思維以及動手寫作的能力。一開始要降低要求,只要動筆就行,哪怕是只寫了一兩句話。時間久了,學生就會養成自主想寫的習慣。從而也提高了課堂的高效性,不僅學習了新課文,而且也提高學生動手寫作的能力。
二、合理想象是高效課堂的升華
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都是從想象開始的,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課堂教學要啟發學生理解語文來源于生活,引導學生接觸社會,接觸自然,感悟生活,指導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高效并不局限于單純學習語文知識,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的能力得到綜合發展。每次上完一課后,我都會準備一篇沒有結尾的小故事,讀給全班學生聽,然后讓學生寫出結尾。由于這種故事性的續寫是種有趣的想象練筆,練筆內容適時遷移,學生易于接受,有話可寫,從而在高效中讓學生樂于寫。如,在教學《贈汪倫》這首古詩后,可讓學生仔細觀察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發揮想象:插圖是什么場面?兩人的外貌、衣著怎樣?他們還會說些什么?設計種種的疑問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寫成一段話。
三、豐富思維是高效課堂的保障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如何讓學生對作文產生興趣,教學時應該精心設計教學,創新地改變作文訓練形式,讓學生勤于動筆,樂于表達。作文教學時可以穿插多種教學方法,比如微課的運用以及微視頻的播放,都是有利于增加有效性的好方法。讓學生感悟自然,貼近生活,這樣他們就有話可寫。“生活猶如泉水,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不停息。”這句話就直接道出必須有效提高課堂的高效性。學生在這樣高效的課堂教學中也會感同身受,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點評是高效課堂的實現
課堂教學中離不開適時的鼓勵肯定學生。激勵的點評會讓學生得到一種自我滿足的幸福感,這會刺激他們堅定地保持這種高效的學習,那樣課堂的高效性就會游刃而解。點評時不要用過高的角度評頭論足。評比作文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注重作文整體水平的提高,同時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千萬不能用統一的標準“一刀切”。批閱時要把嚴格要求與提高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有機地結合起來,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循序漸進去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首先,評講時可以多層次選些范文來朗讀。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自己的優點,對作文產生了一種沖動的欲望,渴望老師讀出自己的習作,只有這樣才會真正從根本上提高作文水平,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會出現新的生機與勃勃活力。其次,鼓勵學生上講臺大膽朗讀自己的作文,與班級同學共同分享你的創意。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朗誦能力,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達到高效課堂的標準。
因此,在新時代下,高效課堂要求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要不斷開拓創新,積累經驗,結合先進教學理念,充實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課堂教學活起來,這就離高效課堂越來越近。用鼓勵的點評方法去激勵,點燃寫作的熱情,使他們保持這種寫作的動力,讓短短的四十分鐘課堂發揮出高效。
參考文獻:
[1]黃全明,陳樹寶.小學語文教育科研[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語文學習編輯部.作文個例[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