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慶
摘 要:課堂有效提問一般從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出發,通過各種方式提出有意義的各種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發散學生的無限思維,鍛煉學生的主動求學欲。力求在小學科學課堂上引導小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大膽提問。
關鍵詞:小學科學;有效提問;策略
俗話說:“行是知之路,學非問不明。”有效的提問需要教師運用教育智慧,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不斷發掘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達到學習中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教學效果,把握火候的有效提問,一定會增強學生科學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一、目前在小學科學課堂中有效性提問存在的問題
1.提問方式單一
在小學科學這門課程中,理論性的知識點較多,因此,大多教師都喜歡用比較封閉性的提問進行交流,例如,是不是、對不對等關鍵詞。面對這種選擇性明確的提問,學生的回答幾乎沒有什么自己新穎的觀點,只能跟隨大多數同學的意見或摸索著教師的語氣去應付式回答,在課堂中學生的表現一片融合,但課后或時間一長,學生依舊有一大堆問題沒能得到解決。
2.提問角度偏離
在對很多科學教師的調查中發現,更多的教師在設計相關科學類的問題時,幾乎不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而是按照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去設置較難的問題。這樣不僅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且讓更多小學生覺得問題較難,還沒開拓思維,已經嚇的沒有自信心了。因此,這些問題提出來后往往也是不切合小學生適應的實際環境。
3.問題的思維性不高
一位教師在科學課上向學生介紹“實驗滴管”的用途。他的方式是拿出滴管詢問學生:“是否見過此物?”大多小學生沒接觸過相關方面的知識,都統一回答:“沒見過。”其實這樣的問法實際意義特別小,也沒有引起學生的思考和好奇心。若教師能在一開始詢問:“這是什么”?若學生都不知道,教師可鼓勵學生討論發言,根據自己的觀察給這個東西取個有意義的名字,一番互動后,教師再給學生講解:“這個東西叫滴管,在科學中它被運用在……”若能多幾個這樣有力開放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問,還怕學生參與度不夠高嗎?
二、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對策
1.提問要有新意,培養學生思維靈活性
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推動學生主動去鉆研科學內容,激發興趣是提問的第一要素。因為只要抓住題目的變通處,科學知識的疑難點和興趣點的設問,才能培養學生的思維流暢性和靈活性。例如,水與空氣,先不要急著給學生分析水、空氣的形成和作用。可讓學生先思考自己認為的空氣、水是什么形狀的、什么顏色的,你對它的感覺是什么樣的,通過這些回答逐一體現空氣和水無所不在及對人們的重要性,再結合實地給學生去分析它們的科學內涵。這樣既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把相關的科學知識闡述得非常生動。
2.明確提問目標,需必備三副良藥
提問表達清晰簡潔,是溝通的便捷途徑。只有學生充分明了地明白教師的問題,才能快速思考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師有效的提問,發揮自己的領導優勢,為共同達到優質教學效果而努力。要做好這些,應必備以下三副良藥:
(1)教師提問目的要明確。教師盡量去避免提過多重復問題、無效問題、疑難較大問題,自問自答的提問都是不好的提問。教師的提問一定要與學習目標一致,不能和實際現實背離太大,與教學任務有關的一定要真實問透。
(2)教師提問要表達簡明清晰。在向學生提問時避免語法過于復雜,語速也不能太快,提問時聲調都可以有相應的高低起伏。這樣既能讓學生聽得清楚,也能對問題表現出嚴謹的態度。提問時教師也需為學生指出思考方向,有引導性去幫助學生思考大致方向。簡明清晰的提問表述可以提高學生回答的準確性。
(3)提問的方式應多樣化。小學生都是好奇心強,他們都喜歡新奇的東西,若教師在提問時配上一些實物、圖片、動作、音樂等輔助教學,一定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3.把握火候,有效提問
教師在疑問后,常常缺乏一些耐心或有些焦灼,總希望學生能快速回答自己的問題。若學生不能很快作答,教師便會很嚴肅地一直重復這個問題,或立馬引申出相關的其他問題,當抽問一個學生回答不上時,會立即挑選另一個學生作補充回答,其實這樣過于急迫的提問根本沒有考慮到學生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反而造成課堂氣氛更緊張。如果教師能在一個提問后耐心等待一段時間后再讓學生回答,就有不一樣的效果,學生會自愿給出更好的答案。學生不敢回答、不愿回答的情況就會逐漸減少。所以,提問后的耐心等待,也是教師們的必修課。
總之,課堂提問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教師只有不斷的研究探討新理念,在科學課上巧妙設疑,讓學生在思考與探究中進行釋疑,這樣的小學科學課堂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紅霞,郁波.國際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歷史與現狀[J].比較教育研究,2003(8).
[2]丁邦平.英國小學科學教育改革:實地考察與思考[J].比較教育研究,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