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樹茂
摘 要:新課程下的小學數學主張學生主體下的有效教學模式探索,實踐中發現導入式教學可以顯著提升教學效果。結合教學經驗,探討小學數學采用導入式的幾點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導入式;情境
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導入式教學方法有助于優化教學效果,可以改變以往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枯燥乏味的學習氛圍,充分激活小學數學教學活力,增強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趣味性和主動性,確保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順利進行。
一、開門見山,直接導入
在眾多導入式教學法中,直接導入法是最為簡單也是應用最為常見的一種教學法,其主要是在講解有關數學內容的時候,教師直接引入本節課教學所要講解的關鍵教學內容和重點教學方法,然后在此基礎上合理制定課程教學的目標和方案,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這些數學知識的時候,可以快速明確和把握相關方面的關鍵數學內容和方法,這樣可以大大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學習“小數性質”部分數學知識的時候,數學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以下問題:“2、20、200,如何才能將這些數配上合適的單位名稱后保持等值?”如此一來,學生會激烈地進行思考和討論,有的學生說是“圓角分”,有的學生說是“分米、厘米、毫米”,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具體的單位來將其表示出來,此時有的學生會說“2米=2.0米=2.00米”,這時候學生會發現小數點后帶零后的大小情況沒有發生改變,這樣可以使學生深刻了解和掌握小數的含義。同理,在學習“兩位數的四則運算法則”部分數學知識的時候,數學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合理設計一些相關方面的問題,之后再為學生詳細講解該部分數學知識,這樣可以自然地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二、巧設問題,設疑導入
為了啟發小學生的思維,調動小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的熱情,數學教師必須要注意合理為學生設置一些富有啟發性的數學問題,借助疑問設置來合理導入數學教學內容。但是為了確保所設置教學問題的合理性,確保其可以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教師必須要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就需要結合學生的思維特征以及數學學習效果等實際情況來合理設計教學問題,以便可以最大化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學習“四邊形面積計算”部分數學知識的時候,數學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以下幾點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我們平時上課中會常常用到大黑板來書寫必要的學習提綱和知識要點,但是有哪些同學可以準確說出相應黑板的具體面積?”等等,有的學生會說采用直接測量法、有的學生說采用割補法等等。待學生對相關知識有充分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教師要告誡學生只要認真學習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就可以輕松解決剛才所提出的數學問題,這樣可以使學生牢固掌握有關方面的數學知識要點,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
三、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創設情境實際上就是數學教師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學生合理創設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借此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教學中,這實際上就是情境式導入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所在。因此,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期間,數學教師可以結合有關數學教學內容,充分運用現實生活中的常見物體以及各種圖畫等來為學生合理創設和展示一些合理的教學情境,必要的時候需要充分借助表演、動作或者語言等來增強教學情境的趣味性,以便更好地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學習“兩位數相乘”部分數學知識的時候,數學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先復習兩位數和一位數相乘的方法,之后再進行仔細講解,這時候為了激發學生參與該部分知識學習的興趣,數學教師可以采用分組學習方式,為學生合理設置一些有關數學知識的關卡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以便使學生有效利用兩位數和一位數相乘等相關知識來解決有關的數學問題,幫助學生可以構建完善的數學知識網絡,從而全面增強教學效果。
四、貼合生活,自然導入
為了有效地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效果,除了上述導入式教學法之外,還要注意貼合現實生活實際,從學生現有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入手,注重為學生創設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來引導學生合理進行觀察、猜想和交流,尤其是要使學生在良好的生活情境中學習、了解和掌握必要的數學知識,從而使其更好地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從而更好地促進小學生的發展。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導入式教學法,有助于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尤其是可以充分借助多種富有趣味性、啟發性的導入教學方法來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但是為了確保導入式教學法應用的質量,必須要以學生為核心,圍繞學生來合理確定導入式教學方式、內容和方法,從而充分發揮導入式教學法在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方面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學紅.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導入[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45).
[2]肖春云.論小學數學課堂導入藝術[J].文理導航(下旬),2016(8).